摘要 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發展中的股權質押與轉讓是實現融資的重要手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針對股權質押與轉讓已經作出了規定。本文以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與股權的法律關系作為研究突破口,從對質權人與股東的有效保障、股權質押登記規制方面進行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質押規制分析,從股權對內、對外轉讓及特殊股權轉讓規制3個角度進行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規制。
關鍵詞 公司法;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質押;股權轉讓
一、引言
股權質押與股權轉讓是有限責任公司在市場運營中不可避免的經濟現象,在商貿經濟往來中,為規范市場經濟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新《公司法》)進行了多次修訂,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質押與股權轉讓提供指導,但股權問題引發的法律糾紛仍未消退,因此對于新《公司法》中存在的股權質押與轉讓問題仍需不斷進行研究規制,以此規范有限責任公司的各種經營活動。
二、新《公司法》視角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與股權的法律關系
在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權是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權的一種綜合性權利,即股權是股東基于其股東資格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取經濟利益并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同時,股權是股東在初創公司中的投資份額,即股權比例,股權比例能夠直接影響股東在公司內的話語權與控制權,同時也是股東分紅的依據[1]。在維護自身利益與公司集體利益時,股東會使用自身的股權,因此股權具有平等地位,當有限責任公司實現經濟效益增長、分配股東紅利時,應嚴格按照初創公司時的股權比例進行分配,同時在進行重大事件表決策時,應堅持“一股一權”的原則。
從法律角度而言,股權質押與股權轉讓并不一致,股權質押指質權人以其所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質押,而股權轉讓是股東依法將自身股權讓渡給其他人,使他人成為公司股東的民事法律行為。
三、新《公司法》視角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質押的規制
在新《公司法》視角下,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質押規制可以從以下兩點展開討論:對質權人與其他股東的有效保障、股權質押登記規制。
(一)對質權人與其他股東的有效保障
在進行股權質押時,如何有效保障質權人與其他股東的權益是股權質押制度的核心問題,在新《公司法》中,由于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性質,原股東具有優先購買權,但在質權人進行股權質押時,股權轉讓中的原股東優先購買權是以保障質權人質權的實現為前提的。當出質人、質權人與公司其他股東就股權質押意見不一致時,可以通過強制性措施(如強制性拍賣)確保質權實現;除此之外,出質人與公司其他股東就股權質押轉讓有特別要求(如轉讓價格事先約定、轉讓附加條件)時,在新《公司法》中,不產生對抗質權人的效力;在股權質押中流質是指債務到期而未償清時,質物歸質權人所有,但在新《公司法》中,不能否定質權人善意取得股權[2]。
在股權質押時,質權人具有優先受償權而無優先購買權,股權質押受法律保護,質權應以擔保的債務清償為界限,若出質的股權價值遠大于擔保債務,允許出質股東在清償目的下轉讓其他股權,這時既能夠保障質權人的權益,又能維護有限責任公司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
(二)股權質押登記規制
若因股權質押而進行了股權轉讓,按照新《公司法》第36條規定,股東依照法律轉讓質權時,應由有限責任公司將受讓人姓名或名稱、住址以及受讓的出資金額記載于股東名冊,按照《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股東時,應當自股東變動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并應提交新股東的法人資格證明或自然人的身份證明。通過有限責任公司內的股東登記以及登記機關的股東登記兩種登記方式,同時產生雙方轉讓合同、公司股東名單、登記機關的公司登記3個層面的法律關系,其中轉讓合同只對合同雙方進行約束,對包括公司在內的第三方無約束關系,在進行有限責任公司內的股東登記時,則轉讓關系受公司承認,而不受政府承認,但當完成登記機關的公司登記后,轉讓關系受到政府、公司的承認,由此產生法律效應。
四、新《公司法》視角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規制
由于有限責任公司在本質上為資本組合公司,所以在股東不愿或無力擁有其股權時,無法抽回資金,只能通過轉讓的形式轉給他人。以下是從股權對內轉讓規制、股權對外轉讓規制、特殊股權轉讓規制3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股權對內轉讓規制
通常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具有自益權與共益權,自益權指股東基于自身出資金額而享有的權利,公司正常收益時的股息紅利、公司解散時的財產分配以及不同意其他股東轉讓出資額時的優先受讓權等,是指股東維護自身權益而具備的權利;共益權指股東根據自身出資而享有的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如表決權、檢察權等,同時具有參與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的權利,選舉和被選舉為董事、監事的權利等[3]。
基于新《公司法》,在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中,公司內部股東具有優先購買權,公司內股東的轉讓只會影響內部股東的股權大小,對于較為重視人合因素的公司而言,內部轉讓機制是最優選擇,但其存在的基礎是公司內部股東之間仍相互信任,在新《公司法》的規定中,若無其他公司章程規定,進行公司內部股權轉讓,無須經過其他股東同意,由當事雙方同意并簽訂合同后便可生效。
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股權轉讓通常有3種情況:一是公司內部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股權的部分或全部股權,無需經股東會同意,二是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部分或全部股權,但公司章程規定,股東之間進行股權轉讓需附加其他條件,三是規定股東之間轉讓股權必須經股東會同意。
(二)股權對外轉讓規制
新《公司法》中對股權內部轉讓的限制較少,對外部轉讓的限制較為嚴格,為保證有限責任公司原有股東權益,公司原股東仍具有優先購買權。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屬性,股東的個人信譽只能夠直接或間接影響公司信譽,因此在進行股權對外轉讓時,具有較多限制,一般具有法定限制與約定限制兩類:法定限制指向公司外他人轉讓股權時,受轉讓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轉讓方可有效;約定限制則是將轉讓決定權下放到公司內其他股東手中,法律不作硬性要求,由股東自行處理,允許公司通過公司章程等規定對股權轉讓進行限制。
因股權外部轉讓需得到其他股東半數同意,若出現不同意的情況,則有“不同意就購買,不購買就視為同意”的規定,但此時并未規定購買轉讓股權的價格,在實踐中,可能會出現“欲轉讓股權惡意抬高價格”或“不同意轉讓的股東只同意低價購買”,所以在轉讓方對其他股東與公司外他人的轉讓條件相同時,無法確保欲轉讓股權的股東權益,對此,需要法律的不斷健全,約束各類情況的出現。當公司內多個股東主張行使優先權時,可按照初創公司時的出資比例,即股權比例進行購買,進而保障各個股東在公司的權利。
(三)特殊股權轉讓規制
特殊股權主要是夫妻共同持有股份分割、繼承以及法院強制執行導致的。當夫妻雙方因離異而進行財產分割時,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中的股權若協商不成或按市價分有困難時,可由人民法院根據股權數量按一定比例進行分配,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有限責任公司中持有股份而另一方不是該公司股東時,可由協商轉讓部分股權給配偶,若股東半數同意,則配偶也成為公司股東,若不同意,則需將轉讓部分進行股權拍賣。當繼承股權時,若有限責任公司在公司章程里規定繼承股權強制買賣條款,股權繼承人有義務向公司或其他股東轉讓遺產股份。
五、結語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的大環境下,為確保市場經濟平穩運行,對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質押與股權轉讓問題進行規制是不可避免的,雖然市場中發展良好的企業不斷涌現,但仍不能避免股權質押與股權轉讓問題,因此新《公司法》下的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質押與轉讓應得到業界重視,不斷完善法律架構,以期為規范市場經濟活動夯實法律基礎。
(作者單位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
[作者簡介:王宇琦(1995—),女,河北張家口人,法律碩士,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
參考文獻
[1] 曹恭緣.有限責任公司章程限制股權轉讓效力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0(03):61-64.
[2] 王毓瑩.公司法規范變革的六大重要視角[J].中國法律評論,2020(03):131-137.
[3] 秦迪,李劭仁,蔣鳳,王昭寧.淺析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效力[J].管理觀察,2018(1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