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岳長 于洪斌 劉堅 李奕菲

摘要:《物理化學》教學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科研應用意識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然而它的發展現狀并不樂觀。其原因包含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學生主觀態度等諸多因素,而且《物理化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因過于迎合學生需要,造成教學內容以及方式有些畸形,失去了與實際情況自然現象聯系的理念。文章根據教學過程實踐,通過對高校現代物理化學教育改革的現狀進行反思,提出為了促進《物理化學》教學的發展,應依照《物理化學》學科的本身特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與自然現象相聯系,使學生把自然現象與抽象的物理化學概念和公式相聯系,以產生共鳴的目的,達到高校《物理化學》教育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自然現象;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物理化學》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并且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重要基礎。與此同時,《物理化學》課程中所包含的廣泛的科學思想和科學規范的研究方法,對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物理化學》課程在培養高素質理工科人才中處于重要的基礎地位。通過對交叉學科教學內容的優化簡化整合、結合不同專業相關案例、化學以及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的滲透,使《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真正做到與專業相結合,成為銜接基礎課和專業課的重要橋梁,成為培養本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推手。面向化工類專業進行的改革,也會給其他應用型專業的《物理化學》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1《物理化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物理化學》課程是各個化學相關專業開設的專業必修課,是在學生們學習了專業基礎課及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內容選擇上,物理化學課程是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有機化學、無機與分析化學、應用化學、輕化工程等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包括化學熱力學、電化學、統計熱力學、化學動力學、膠體化學、等系統理論知識,涉及物理、高等數學、化學等多學科的基本知識,是以四大化學作為為基礎,為了解釋現實中的客觀規律的一門實用性課程。所以即使在課程設計上努力避免與先前所學過的學科的重復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內容涉及的知識點與其它課程相互重疊,使原本緊張的教學時間更加捉襟見肘。增大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對教師的教授也是巨大的挑戰,如何篩選必要教授的內容就成為了一大難題。
2高校《物理化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的對策
實驗室和實驗器材的完備,是高校進行《物理化學》教學的基礎保證和前提條件,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中,第一位是惰性,第二位就是設施不足,學校應增加實驗室數量,增加實驗設施和器材的數量,滿足高校實驗教學和學生自主活動的需要。通過增加實踐課時,使學生熟練掌握《物理化學》學科的基本內容和學習方法,科學地進行培養,提高自己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能用學到的物理化學原理和方法解釋自然現象。
《物理化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一是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掌握技術,提高成績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著重于教師教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著重于教學過程整齊劃一,講究教師的權威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要求和能力培養與智力開發。因此,教師要重視運用教學創新理念和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導教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學生智力培養教學方案。要以學生智力發展和精神培養為重點,加強教學活動;二是掌握好教學原則,新的教學原則是采取“學”為主體,“導”為主線相結合的原則。教學中較好地體現與反饋這一原則,使教師和學生及時得到學習效果的信息,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心理參與性,又能促使教學中的問題及時解決,這就要求教師要用創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方案。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以學生學法創新的思路不斷完善角色的轉變,使學生在教師的導教、導練中能夠有所收獲。
3結論
針對上述的一系列問題,給出了相應問題的解決方法。(如表1)再結合各個高校的實際情況,物理化學的課程改革與創新任重而道遠,需要學校與教師的共同努力,需要克服的困難也很多。但是在科學的方法下,通過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增加物理化學教學設施,以及改變教與學的傳統模式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物理化學教學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李楊,王夏偉.高校現代武術教育改革的反思[J].武術研究,2019,4(01):67-69.
[2]蔡丹丹,劉葵,董家新.地方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下物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山東化工,2018,47(06):136-137.
[3]錢秋榮.大數據下的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