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彩霞
摘 要:近年來,隨著工會經費總額的逐年增加,保障能力逐步提升,與此同時,應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支出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優化支出結構,提升工會經費支出和使用效益。本文針對當前基層工會經費項目支出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和分析,然后提出構建基層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在新形勢下,要構建工會經費項目評價指標,需要結合年初計劃和實際發展需求對指標性數據進行設置。通過對實際發展需求的分析,制定基層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并據此對基層工會經費支出效率和效益等進行客觀評價。設計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能夠提升工會參與積極性和工會經費支出的自律性。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是工會經費支出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而有效、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健全績效評價機制的基礎。
一、基層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
1.缺乏統一的理論基礎
目前,工會經費管理制度是依據財政資金的相關管理規定制定并執行的。但在實踐過程中,財政資金的使用與工會經費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體現在資金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最終效益等方面,種種差異導致財政資金的管理模式與工會經費管理機制不匹配。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會經費績效評價體系,不同省市的基層工會組織均在探索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績效評價指標。
2.過度依賴定性指標
績效評價之所以要構建指標體系,原因在于規避定性考核的弊端,確保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然而在當前的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機制中,對定性指標較為依賴,而定量指標設計較為粗糙。在脫離定量數據測評和數據分析的情況下,不僅難以反映工會經費支出的實際效益,更會導致工會經費使用和支出管理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工會經費的支出效益。
3.缺乏精細化的財務核算基礎
目前,工會經費的績效評價機制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持,應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就目前來看,工會經費的績效評價機制主要以目標任務的完成質量為主,缺乏必要的具體數據支持,導致部分地區的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停留在當期完成了多少項目、相關項目完成情況等,忽視了投入產出比等定量指標,無法對各項目資金使用效率進行有效評價,不利于工會經費的精細化管理。
4.績效評價機制過于單一
工會經費涉及的項目較多,資金支出涉及各個領域。在當前環境下,沒有科學有效的理論和技術支持,構建績效評價機制是存在困難的。從當前部分地區的基層工會組織的績效考核制度來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尚不完善,僅就幾項簡單的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進行考核,對工會經費支出的產出比、最終效益等指標考核較少,難以滿足多層次的信息需求。
二、基層工會經費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分類
針對基層工會經費支出績效管理,可以將相關指標進行歸類,進而指導實踐工作。較為普遍的分類主要有共性指標、個性指標,以及經濟類、效率類、效益類指標兩個大類。
1.個性指標與共性指標
共性指標是所有評價客體共同適用的指標,具有統一性和廣泛適用性。共性指標一般包括各級工會機構經費預算編制質量、預算執行與控制、經費財務管理制度的完備、資產管理水平(包括資產配置、使用內控、處置程序等)、支出活動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個性指標是指針對工會經費特定支出部門或者特定項目的特點而制定的個性化指標,適用于對特定部門或者項目的評價。在個性指標的績效評價下,首先,要保障評價對象與工會資金支出使用有著直接關系。其次,需要將具備代表性的指標進行篩選,重視績效評價指標的準確性。再次,針對同類或相似的工會經費支出項目的評價機制,要有橫向的可比性,保障考核指標的一貫性。最后,重視考核指標的可行性,杜絕流于形式的績效考核管理制度。
2.經濟類指標、效率類指標和效益類指標
經濟類指標強調的是獲取資源的成本支出,也就是在獲取特定的資源時所需要的成本費用指標;效益類指標更重視產出的效益,強調的是資金投入后帶來的效益與回報;效率類指標反映的是效益指標達成時的成本支出比例,結合成本因素計算投入產出比。
三、基層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健全效率管理指標
工會組織管理的效率,直接關系工會經費支出管理的質量和最終效益的實現。所以在對工會經費支出進行績效考核評價時,需要就工會組織管理效率進行考核。工會管理效率決定了工會經費的有效利用能力,是資源轉換為工作成果的重要保障,從而滿足經費支出涉及的各方需求。此類指標的設置需要從內部管理職能的角度出發,對工會組織內部的人員配備、崗位權責、控制的資源等內部運作情況進行考察,制定效率類指標,進而對工會經費支出的日?;顒舆M行考核。
2.健全效益管理指標
工會經費管理的目的在于實現預期效益,在實現效益的基礎上降低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成本。所以在設置效益管理指標時,可以將其設定為關鍵性考核指標,主要針對工會經費支出最終效益和產出進行考核。工會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將獲取的工會經費等資源轉化為實際工作成果,體現出社會經濟效益。如工會組織職工開展職工教育、文體活動、宣傳活動等方面的支出效益情況。
3.健全相關者滿意度管理指標
相關者滿意度是工會經費支出的效果和公平性的直觀反映,在工會經費支出過程中涉及職工、上下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人員等相關主體。無論是會員還是工作者,在工會經費支出過程中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相關者對工會經費支出的滿意度,直接反映了工會經費支出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也是最終效益是否滿足相關者需求的直觀體現。通過對相關者滿意度的考察,可以直觀地反映出經費支出實際成果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異,是工會組織強化內部考核管理的重要參考指標,能夠有效地推動工會經費管理質量的提升。此類指標主要圍繞著職工培訓、法律維權等工會重點工作進行。
4.設置評價指標管理層級
要強化績效考核指標管理,有必要設置層級管理機制。首先就一級指標來看,可以涵蓋績效目標、決策過程、項目資金、項目實施和項目效果等五個主要方面。這五個方面概括了工會經費支出項目完整的生命周期,是概要性的評價框架,也是考核指標體系的基礎。
其次是二級指標,主要針對項目工作目標、項目決策依據和程序、項目資金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組織架構管理、項目制度建設與執行、項目最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項目持續性影響、服務對象滿意度等進行考核。主要強調的是對單體項目的考核,對項目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構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針對項目特點,完善相關細則,構建出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最后,三級指標是在二級指標框架下制定相關細則,應涵蓋但不限于以下指標:績效目標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績效指標的可衡量性、立項與發展規劃的一致性、預算編制與執行、資金到位率與使用率、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與有效、組織實施機構的權責管理、實施方案的執行及相關信息的收集情況、投入產出率、可持續影響程度、多角度調查形成的服務對象滿意度報告。所有指標的設置應遵循目的性與精簡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
四、結語
工會經費支出的績效評價機制,應該由傳統的單一考核指標模式向多維度指標考核方向轉變。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考核評價機制需要基于大量的實務經驗和理論基礎,但是就目前的實施環境來看,績效評價機制中尚存一定不足之處,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逐步修訂和探討。部分績效評價機制需要上升到法律層面強化管理,強化風險防范能力。通過建立健全績效評價體制,來構建具備管控能力和導向作用的管理機制,保障績效評價數據的客觀真實,加強資金最終效益考核,提升管理的嚴密性,實現工會經費使用的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更好地提升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能力,促進單位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松.深圳市總工會經費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研究.天津大學,2015(05).
2.王文華.建立和完善工會經費支出績效評價機制.中國工會財會,2019(08).
3.張西昶.推進工會預算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細化工會經費預算管理.中國工會財會,2016(04).
4.汪穎.推進工會財務改革創新努力構建服務職工群眾經費保障機制.中國工會財會,2018(06).
5.高紅慧.加強經費預算管理提高經費使用績效――關于加強工會預算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中國工會財會,2018(12).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