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鳳
【摘? 要】高等教育國際化可謂“一帶一路”建設的題中之義,因為“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共建共商共享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關鍵所在。作者揭示出,“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條: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規劃的關鍵是大學定位,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核心是政府的頂層設計和部門協調,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實現形式是完善政策體系,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形成路徑是市場化。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路徑
引言
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區域性組織將國際化教育視為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把本國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跨國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國際大背景之下,加強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向各國開放國內教育市場,并充分利用國際教育市場,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復合型人才。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把跨國界和跨文化的觀點和氛圍與大學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相結合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變化過程,既有學校內部的變化,又有學校外部的變化,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還有學校自身的政策導向。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即“一帶一路”。其中,高等教育國際化可謂“一帶一路”建設的題中之義,因為“一帶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共建共商共享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關鍵所在。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在政府層面較為重視從全球化的視角來審視高等教育國際化改革問題,并注重從國家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思考高等教育本土化與國際化改革的關系問題。而俄羅斯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實踐經驗恰好為我國加快高教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參考。
1.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規劃的關鍵是大學定位
目前我國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改革開放既提升了我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同時也使我國置身于市場經濟的考驗和綜合國力激烈的競爭之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大學能否成就教育夢想,能否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關鍵在于能否立足國際,能否科學合理地定位自身的發展并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國高校“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高校專業雷同,學科追求“大而全”,地方院校升格以后棄原有的應用型、技能型優勢不用,直接反映出學校缺乏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的類型、層次特征不明晰等問題。因此,我國高校首先應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找準與行業需求和區域發展需求結合的突破口,確立富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從而滿足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大學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應作為政府協調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式與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自覺追求。高校應結合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構建新的培養目標,不斷實現新的價值。
2.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核心是政府的頂層設計和部門協調
推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涉及許多復雜的社會因素,是難以依靠大學自身來解決的,需要政府從宏觀層面予以協調,從制度上完善頂層設計。教育的國際化是一項綜合改革,需要各部門之間跨越職責界限進行合作,任何一個政府部門都難以單獨實施所涉甚廣的國際化政策。如何充分發揮政府在高等教育決策方面的作用,促進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值得政府與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協同研究。
3.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實現形式是完善政策體系
與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亞進程相似的背景是,“入世為中國教育體制、機制、法律、政策等與世界全方位的對接提供了一次良機,為解決教育系統內部體制改進、機制轉換、法律完善、結構調整、政策改革等深層次矛盾提供了強大活力”,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保障。與歐洲教育一體化框架相比,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中關于教育的條款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僅起到導向與約束作用,缺乏實踐的可操作性。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與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國政府急需出臺一系列有著明晰目標指向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創設完善的高等教育質量認證機制,力爭培育出世界一流大學,增強中國大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4.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的形成路徑是市場化
俄羅斯推行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是與其市場化改革相伴而生的,更為深層的根源則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教育改革舉措,以此來重建俄羅斯世界教育強國的地位。換言之,俄羅斯高等教育國際化改革的實質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俄羅斯高等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配置,憑借俄羅斯優越的地理位置,密切與歐洲國家之間的盟友關系,并發展和亞太國家的教育合作,使俄羅斯的政府政策、教育機構和大學機制成功向國際化轉型。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俄羅斯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高等教育領域,并非如美國一般將教育視為出口服務,而是將大學的科研水平和學術競爭力作為高等教育投入的標準,通過競爭選拔的機制引導大學的辦學目標定位,優化高等教育的結構布局。俄羅斯為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打造了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創新性大學,增加了與美國抗衡的砝碼。
俄羅斯在堅持自身教育民族性的基礎上,由國家主導推行了一系列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改革,促進了俄羅斯在歐洲與亞太地區的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提升了其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俄羅斯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比較緩慢,缺乏兼容性的高等教育機構體系是俄羅斯學生去國外留學和外國學生赴俄羅斯留學的障礙,也是影響俄羅斯高教國際化進程的主要因素。總之,借鑒俄羅斯的有益經驗,我國高等教育也應與國際接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高等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劍波:《跨國高等教育與中外合作辦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昕:《俄羅斯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緩慢》,載《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8月上.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山東交通學院教改課題立項《“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路徑研究》(編號:2019YB57)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