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寅 劉勤 黃虎


【摘 要】 “大智移云物區”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企業的內部管理和生產經營,而財務作為兼具生產、經營、管理的角色,也將受其影響,因此技術賦能的財務轉型為企業帶來了不可預見的挑戰和令人期待的機遇。文章結合企業財務轉型需求與智能技術特征,從財務智能化轉型目標出發,構建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在此基礎上探討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過程,分別從橫向路徑過程和縱向路徑過程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并詳細探討智能財務會計、智能業財融合、智能管理會計三個核心的路徑過程。基于上述研究,理論上有助于豐富和深化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和路徑過程研究;實踐上有助于為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如何進行頂層設計以及選擇路徑過程提供經驗證據。
【關鍵詞】 財務智能化; 體系架構; 路徑過程; 財務轉型
【中圖分類號】 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0)20-0145-06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使國內需求下降,產能過剩,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效率低下、競爭加劇、動力不足等困境。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1]的蓬勃發展,倒逼企業財務進行轉型,在這個大環境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職能為企業帶來降低成本、提升服務質量、提高效率、加強風險管控等積極效果[3]。隨著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萌發了新的應用場景和發展方向[4],企業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等職能也在智能技術影響下增加了更多機遇。
以“大智移云物區”為代表的新技術正以風卷殘云之勢改變著傳統會計的流程、組織和方法,甚至戰略思維,這也為高質量會計服務經濟轉型的需要提供了基礎手段和工具[5-7]。財政部發文強調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明確要求“密切關注大數據、‘互聯網+發展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及時完善相關規范,研究探索會計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國務院明確提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在這個大環境下,使財務沿著電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快速轉變,引領財務工作進入智能化時代[8]。基于此,本文在明確財務智能化轉型目標的前提下,首先構建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其次,通過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對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過程進行分析。通過本文的系統性研究,理論上有助于企業從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出發,深化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過程研究。實踐上有助于為企業選擇何種路徑過程實現財務智能化轉型提供應對措施。
二、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一)財務智能化轉型認知
智能化是指任何事物在新一代技術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動地滿足各種需求的屬性。財務智能化是指財務工作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動地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需求的屬性。財務智能化轉型是動態性、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重新認知過程[9]。組織在認識內外部環境時,建立對情境的統一理解過程[10]。當個體認識到現有情境中不符合以往認知,會跟隨經驗和自我認識提出較為合理的推測;而當組織面對陌生情境時,力圖理解情境的意義,集體采取認知的行動以應對[11]。組織變革是在一個處于各種作用力共同牽制的狀態下進行的,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也面臨著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制約。企業是否進行變革由外部沖擊與內部變化共同決定,對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評估,對轉型的影響因素加以分析,才能在復雜的決策環境中為提升企業績效提供支撐。
組織轉型的認知形式主要由因素、過程與結果組成。組織轉型面臨著各種影響因素,促發組織思考內外部發生的各種情境[12]。轉型過程使組織產生一定的能力,形成不同的結果[13]。財務智能化轉型使企業和個人能夠認知和闡釋各種影響情境,建立對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集體認知,調整財務智能化轉型中的行為,進而影響轉型效果。基于此,本文擬在智能化背景下,解釋財務智能化轉型的內在機理,反映組織認知過程的一般性規律,通過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與路徑過程,試圖回答上述問題,拓展企業信息技術或信息系統實施研究的理論空間,有助于排除結構復雜性和環境多樣性對歸納財務智能化轉型一般規律的阻礙,最終為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二)智能財務研究現狀
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在某個時間達到了目標所能實現的財務狀態[1,6]。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使企業高效率地完成財務會計流程的任務[14],業務活動流程、財務會計流程和管理會計流程卻各自為戰,缺乏一種思想理念或技術手段將其完全融合,而智能財務是一種將業務活動流程、財務會計流程和管理會計流程等全流程融合的管理模式[6]。企業生產經營通過業務活動流程來解釋,并通過業務和財務智能融合管理整個供應鏈[15]。企業交易業務處理由財務會計流程完成,而價值信息的衡量由管理會計進行評價,因此我們需要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智能融合[16]。財務智能化轉型所覆蓋的業務活動流程、財務會計流程與管理會計流程,將各項經濟業務事項基于資源、事件、主體和價值進行智能信息處理[17],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商業智能、數據挖掘等智能技術輸出多維信息[18],以滿足企業內外部管理決策者的需求[19]。
實務界對智能財務的關注更為積極,2016年德勤和Kira Systems聯手宣布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局部會計智能化階段[8]。隨后,國內的用友、金蝶、元年等財務軟件廠商也分別推出了智能財務產品。2017年,德勤推出第一款財務機器人,隨后以“四大”為代表的會計師事務所和財務軟件廠商提出了財務機器人方案。為更好地體現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在2018年成立了智能財務研究中心。
三、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
四、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過程
根據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按照體系架構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的不同階段以及每個層面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將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過程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分析。橫向路徑過程按照財務智能化轉型體系架構的不同層面,將路徑過程根據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分成幾個不同的階段,在完成每個階段任務的基礎上,實現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目標;縱向路徑過程是財務智能化轉型體系架構每個層面需要完成的具體工作任務,該工作任務可能是在體系架構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的某個層面完成,也可能是在多個層面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基于上述分析,橫向路徑過程是按照體系架構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的先后階段順序進行財務智能化轉型;縱向路徑過程是按照體系架構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的不同工作任務進行財務智能化轉型。
(一)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橫向路徑過程
根據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橫向路徑過程如圖2所示。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橫向路徑過程基于企業戰略愿景,明確了企業實施財務智能化的目標,對企業的業務、財務、管理等現狀進行調研,評估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條件、問題及可行性。
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橫向路徑過程的核心部分為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智能業財融合設計、智能管理會計共享平臺。首先,企業通過流程化、標準化、信息化,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智能技術應用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其次,以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為基礎,將業務活動及其經濟業務事項實現標準化,在業務活動發生的同時,使非結構化的業務數據借助影像、OCR、規則引擎等智能技術轉換為結構化數據,并按照業務類型與核算規則之間的關系建立專家系統庫,自動化地完成會計核算。同時將業務活動的數據按照主數據管理和數據治理的要求標準化和維度化,為智能化和可視化的管理決策、經營分析提供可能。最后,由于管理會計不同于具有會計準則和規則約束的財務會計,智能管理會計共享平臺不僅需要業務層和財務會計已處理的各種標準數據,更需要借助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建立管理會計模型,輔助業務進行決策分析和經營分析。
按照財務智能化轉型體系架構,大數據管理平臺是在業務層和財務層的基礎上進行的。橫向路徑過程中的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智能業財融合設計與智能管理會計共享平臺以及外部服務層和監管層,借助商業智能、管理駕駛艙將多維業務、財務、管理等報告以頻道化的方式提供信息,以供企業內外部管理者和決策者使用。
(二)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縱向路徑過程
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縱向路徑過程主要是為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提供方法、工具、技術等,幫助實現體系架構的不同工作任務和具體職能。縱向路徑過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業務標準化。從財務的角度出發,企業的業務類型具有多樣性與特殊性,為會計處理和管理分析帶來難度,業務梳理與標準化顯得尤為重要。借助區塊鏈等技術以及和外部伙伴的合作,將業務類型標準化、交易及業務數據標準化、交易及業務流程標準化、業務交易標準化,提升業務效率,降低業務風險。不同的交易及業務場景根據標準流程產生各種數據,因此業務標準化是流程標準化和數據標準化的前提。
2.流程自動化。財務智能化轉型是對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稅務流程、管理流程等企業全流程的再造和優化。借助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人工智能工具幫助企業實現全流程的數據標準化和流程標準化,從而釋放大量基礎交易操作的人力。企業在確保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的前提下,借助智能技術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效率。諸如,借助RPA工具將業務流程自動化,借助區塊鏈技術優化外部溝通流程,借助移動互聯網提高業務處理效率。全流程中每個節點的數據輸入和輸出具有多維特征,為智能化數據分析和決策提供保障。
3.數據一體化。目前,大量凌亂的非標準化數據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負擔而不是希望。企業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是財務系統、采購系統、商旅系統、報銷系統、銷售系統、倉儲系統等系統之間相互隔離。在流程標準化和優化后,企業數據的一體化顯得尤為重要。標準化是數據一體化的重要一步,數據標準化對企業主數據進行管理,對全流程產生的各類數據進行統一的命名、定義、描述,讓每一個數據在不同流程和不同節點中達成統一,為企業經營分析、管理分析提供標準。
4.數據結構化。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必然產生大量數據,這些數據的特征大部分是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需要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消耗大量的時間進行結構化處理。智能技術為數據結構化處理提供了實時、準確、標準的可能,各種非結構化數據通過語音識別、OCR識別等技術,借助自定義表單結構將數據結構化,為會計處理和管理分析提供幫助,實現財務數字化。
5.模型可視化。財務智能化轉型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分析與決策的智能化。財務作為業務的合作伙伴將幫助企業建立業務模型,實現企業價值,甚至在競爭的應用中將財務的價值進行提升。我們需要對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管理數據、第三方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通過數據的挖掘建立業務模型。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發適合自身的業務決策分析模型,對挖掘的大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找到業務問題和發展機會,輔助管理決策和經營分析。借助商業智能等工具,將財務數據及非財務數據標準化、實時化管理,提升報告的及時展示效果,通過業務模型及其結果的可視化,輔助業務管理與決策。
6.系統一體化。信息系統的梳理和搭建是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核心要素之一。企業不僅有采購、銷售、生產等業務系統,還有會計核算、資金結算、報表管理等財務系統,更需要與稅務、銀行等服務和監管系統對接。由于財務智能化轉型需要借助智能技術,企業還需要共享系統、影像系統、財務機器人運行與監控系統、銀企互聯系統、電子檔案系統等的支持。企業在原有信息系統未完全實現集成對接的前提下,大量新系統更需要與原有系統一體化,才能更好地支撐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
五、體系結構與路徑過程的適用性分析
由于企業業務類型、經濟規模、信息化水平、組織結構等條件的差異性,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結構與路徑過程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業務系統比較成熟的前提下,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始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借助智能技術,搭建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我國部分企業已經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使用智能技術,可實現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并進一步實現智能業財融合。若企業未對業務和財務進行標準化管理,那么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需要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管理會計工作的基礎是要有數據的支撐,而智能財務會計平臺與智能業財融合的實現為企業準備了高質量而又標準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會計數據。企業借助智能技術,建立財務預測、預算預測、成本分析等模型,基于已有數據實現智能管理會計平臺的功能。企業大數據管理平臺的實現不僅需要各類智能技術的支持,更需要智能財務會計平臺、智能業財融合、智能管理會計平臺提供的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管理數據等,從而完成經營推演、風險量化、智能決策、價值優化等大數據管理平臺的目標。
由于財務智能化轉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都必須經歷并實現橫向路徑過程的每個內容,并且該過程具有明顯的前后銜接特點。由于管理理念、信息化水平、業務規模等不同條件的影響,每個企業已實現縱向路徑過程內容的程度不同,因此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實現縱向路徑過程的內容。
六、結論與貢獻
(一)結論
財務智能化轉型在助力財務變革的同時,也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帶動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隨著“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財務工作領域智能化場景的落地,財務智能化必將成為企業財務轉型的期望選擇,也得到了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認可。本文在財務變革與技術創新的背景下,研究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和路徑過程,從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三個方面分析了體系架構的主要內容,探討了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橫向路徑過程和縱向路徑過程。雖然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詳細研究,但是關于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詳細設計方案還未展開系統性的介紹。本文的主要結論為:
1.詳細分析了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體系架構。其中,財務層包括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和智能管理會計共享平臺,主要解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問題。業務層主要解決日常生產經營的標準化和統一化問題,為實現業財融合提供支撐。管理層主要解決如何智能化和數字化地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問題。
2.詳細探討了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過程,從橫向路徑過程和縱向路徑過程兩個維度進行了解釋說明。橫向路徑過程表明財務智能化轉型需要經歷企業戰略愿景、現狀調研評估、財務智能化體系架構、智能財務會計共享平臺、智能業財融合設計、智能管理會計共享平臺、大數據管理平臺等階段,按照先后順序進行財務智能化轉型。縱向路徑過程按照各個階段需要完成的不同工作任務進行財務智能化轉型,并為這些工作任務的完成提供方法、工具、技術等支撐。
(二)貢獻
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是個系統性工程,本文僅對體系架構和路徑過程兩個方面進行了宏觀性的探討,但也為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指導性的貢獻,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全面共享。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涉及到業務層、財務層、管理層。其中共享理念包括財務會計共享、管理會計共享、業務財務融合。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將是涵蓋業務活動、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管理活動的全面共享,并將智能技術融入到全面共享中。
2.廣義集成。企業財務智能化轉型涉及內部的業務、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統,同時也涵蓋銀行、稅務、工商、監管等外部信息系統,以及融入智能技術的新型信息系統。財務智能化轉型涉及的各類信息系統不能各自為戰,應相互集成對接與數據融通,才能體現其價值。
3.數據平臺。信息系統的廣義集成將使企業產生海量的內外部數據,會涉及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等不同類型,為財務智能化轉型增加了許多阻力。企業搭建數據平臺,基于主數據管理思想,借助數據治理、數據湖、數據中臺等智能技術,為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稅務數據、管理數據、外部數據進行統一化處理,為智能化的分析與決策提供源泉。
4.多維管理。財務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價值是為企業提供多維度的管理,全面共享、廣義集成、數據平臺為多維管理創造了條件。在“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影響下,企業期望在管理分析、經營分析、決策支持、管理控制等方面實現多維信息的精細化和可視化。
【參考文獻】
[1] 李聞一,于文杰,李菊花.智能財務共享的選擇、實現要素和路徑[J].會計之友,2019(8):115-121.
[2] 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59-66.
[3] 楊寅,劉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員工工作滿意嗎?——基于ERG理論分析[J].財會通訊,2019(20):18-23.
[4] 徐鵬,徐向藝.人工智能時代企業管理變革的邏輯與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20(1):122-129.
[5] APPELBAUM D,KOGAN A,VASARHELYI M,et al.Impact of business analytics and enterprise systems on managerial accoun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17,25(C):29-44.
[6] 劉勤,楊寅.智能財務:體系架構、實現路徑和應用趨勢[J].管理會計研究,2018(1):84-90.
[7] 楊寅,宋錦.高績效工作系統、主觀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2019(13):105-111.
[8] 劉勤,楊寅.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會計信息化: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19(2):26-34.
[9] CAVALCANTE R C,BRASILEIRO R C,SOUZA V L F,et al.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financial markets:a survey and future directions [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6,55(1):194-211.
[10] WEICK K E,SUTCLIFFE K M,DAVID O.Organizing and the process of sensemaking[J].Organizing Science,2005,16(4):409-421.
[11] 陳文波,黃麗華,陳琪彰,等.企業信息系統實施中的意義建構:以S公司為例[J].管理世界,2011(6):142-151.
[12] LOUIS M R,SUTTON R L.Switching cognitive gears:from habits of mind to active thinking[J].Human Relations,1991,44(1):55-76.
[13] 劉凌冰,韓向東,楊飛.集團企業預算管理的演進與意義建構——基于神華集團1998—2014年的縱向案例研究[J].會計研究,2015(7):42-48.
[14] 張瑞君,陳虎,張永冀.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J].會計研究,2010(7):57-64.
[15] 丁慧,呂長江,黃海杰.社交媒體、投資者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與盈余預期——來自“上證e互動”平臺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8(1):153-168.
[16] MESSNER M.Does industry matter? How industry context shap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16,31(1):103-111.
[17] MCCARTHY W E.The REA accounting model:a generalized framework for accounting systems in a shared data environ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57(3):554-578.
[18] RIKHARDSSON P,YIGITBASIOGLU O.Business intelligence & analytic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status and future foc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18,29(C):37-58.
[19] BALDWIN A A,WILLIAMS S L M.The future of intelligent interne agents in European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1999,8(2):30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