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


[摘要]目的 觀察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在四肢骨折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受Ⅰ期切開復位內固定的四肢骨折手術90例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后的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總發生率和護理總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骨折愈合時間為(5.34±1.02)周,短于對照組的(7.85±1.26)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四肢骨折可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明顯減少,提高護理滿意度,推薦在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快速康復理念;四肢骨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8(a)-0236-03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undergoing limb fracture surgery
YAO Li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Vascular Surgery, Huludao Central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Huludao? ?1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mb fracture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from May 2018 to May 2019 in our hospital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f limb fractures with stage Ⅰ incision an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fracture healing time, total complications, and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34±1.02) week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7.85±1.26) weeks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4%,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2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6%,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75.5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rapid rehabilitation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Rapid rehabilitation concept; Limb fracture; Application effect
在骨科骨折是常見疾病類型,其中四肢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包括鎖骨骨折,頸骨骨折,肱骨干骨和髁上骨折,尺橈骨骨折等[1]。發生骨折部位可呈現明顯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一旦發生骨折患者要在第一時間內將骨折部位固定,避免活動造成二次周圍組織損傷和二次骨折發生,出現骨折移位在治療復位中也會造成一定麻煩[2]。在經過固定后患者要及時就醫進行骨折復位治療,但因為在骨折復位后需要固定進行一定愈合期治療,期間對患者護理干預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3]。臨床常規護理在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愈合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在護理中缺少針對性,護理比較宏觀,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常規護理沒有得到良好護理滿意度。本研究選擇我院接受手術治療四肢骨折患者45例應用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的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受Ⅰ期切開復位內固定四肢骨折手術90例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17~45歲,平均(26.9±2.4)歲;其中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23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3例;年齡18~44歲,平均(27.1±2.5)歲;其中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22例。兩組的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的標準:經CT等檢查確定為四肢骨折。排除標準:存在其他部位骨折,精神異常,重要臟器功能異常患者。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兩組接受手術對骨折復位治療,并在復位后做必要的固定。在治療后,兩組接受了一定的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具體為指導患者入院流程,幫助患者完成術前相應檢查,記錄患者基本信息,給予圍術期注意事項叮囑,對患者生命體征予以監測,給予手術切口換藥,指導患者用藥,并在飲食中指導患者清淡飲食,多攝入蛋白,減少脂肪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指導患者術后必要的活動范圍與注意內容。叮囑患者及家屬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與護理人員和醫生溝通。觀察組采用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給予個體化心理護理: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明顯緊張與焦慮患者需要及時給予心理的疏導,情緒特別低落患者護理人員要多關注,主動與患者溝通,多為患者接受康復效果良好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療信心。②患者在術后需要必要臥床修復期間護理人員注意壓瘡發生,及時為患者將床單更換,幫助患者翻身,并指導家屬在護理中進行皮膚清潔,幫助患者按摩患側末端肢體,促進微循環,防止發生深度靜脈血栓,并注意患者呼吸,要保持呼吸道的通暢等。③患者的肢體需要石膏固定:要觀察固定松緊度。對患者傷口定時換藥,皮膚發生紅腫時注意觀察,及時處置,避免發生感染。在護理環境方面要以患者適宜溫度和濕度進行保持,在護理中要注意護理態度和方式。在飲食方面的護理,為患者制定必要的飲食食譜,增加促進骨折愈合的骨湯類攝入,減少高脂肪的攝入,增加蛋白攝入量,同時臥床患者應該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避免出現便秘,影響健康和患者的心情。④給予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術后,積極開展講座或病房宣講方式為患者及家屬介紹早期康復的重要性,并結合病例實際康復效果為患者介紹早期康復理念有效性,使患者和家屬可以提高護理中的積極性,依從性,使患者可有效的配合護理減少因為配合度不夠造成護理效果差病例出現。給予康復鍛煉指導,肢體運動先從健康側開始,在等待患側肢體骨折愈合時候要積極促進健康側的運動,防止發生肌肉萎縮等不良并發癥,患側末端肢體或重要的關節進行必要的關節伸展,彎曲,握拳等運動,下肢收縮運動等,運動可遵循一定的規律,循序漸進防止出現運動幅度過大影響骨折愈合,然后鼓勵患者積極主動運動,患者在主動運動時需要在護理人員監督下完成,出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可及時護理干預,在術后6周后進行必要肌肉運動,負重運動,避免發生肌肉萎縮,可使患者在早期進行日后骨折愈合后活動,能使患者較早適應正常活動,同時可促進康復。在護理后,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包括:兩組護理后的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總發生率和護理總滿意度。骨折愈合時間指在骨折復位固定治療后至骨折愈合可自由活動這段時間。其中選用院內自制調查問卷對護理的滿意度調查分析,內容包括著護理態度、方法等,滿分為100分,得分80~100分為滿意,得分60~79分為基本滿意,得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滿意+基本滿意[4]。本研究問卷回收率100%,常見并發癥包括腫脹,壓瘡和深度靜脈血栓,并發癥的發生比例為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件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的骨折愈合時間為(5.34±1.02)周,短于對照組的(7.85±1.26)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9,P<0.05)。
2.2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在骨科最常見疾病類型是骨折,骨折一般發生劇烈的外力擠壓,撞擊等,如高空跌落,交通事故,外力碰撞等均可發生骨折,身體各部位均有發生骨折風險,但常見的骨折類型包括四肢骨折,患者在發生四肢骨折時表現出劇烈疼痛感,因為四肢神經分布,更容易表現出疼痛[5]。骨折部位有不同程度紅腫,患者最大最明顯表現為無法正常活動,患者在骨折后應該及時固定骨折處,避免移動過程中骨折移位,發生移位后患者可出現二次骨折或是對周圍組織和臟器損傷,發生二次創傷后會增加患者治療難度延長患者治療時間和日后修復時間[6-7]。
本研究中選入的四肢骨折患者隨機分成了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護理觀察組,結果顯示,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四肢骨折患者多通過手術復位進行固定,通過手術對骨折進行復位,在復位后可采取內固定或是外固定方式將復位骨折固定,避免出現移位影響愈合后的骨關節活動等,在骨折復位固定后患者無法像正常一樣進行日常生活和活動,需要經過一段骨折愈合期,并在經過一定骨折愈合期,逐漸恢復肢體的運動功能[10],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療同時給予必要護理干預可影響治療效果,在護理干預選擇方面,一般會選擇常規護理形式,臨床常規護理缺少針對性,護理效果并不顯著[11]。個性化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個體化護理的一種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做一定記錄,全面評估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和心理狀態,對患者教育背景等進行了解,可針對患者可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對患者進行積極護理干預,可根據患者自身心理,身體等情況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更有針對性,患者接受度更高[12-15]。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結合快速康復理念應用于四肢骨折可以縮短骨折愈合時間,使并發癥的發生減少,提高護理滿意度,推薦在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梅丹.個性化心理護理對人工髖關節置換圍術期患者心理狀態及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6):207-208.
[2]白榮.早期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4):175-176.
[3]陳苗苗.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3):419-421.
[4]緱亞麗.心理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7):173-174.
[5]趙艷君,俞群,朱婷,等.四肢骨折患兒心理應激狀態評估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7,13(1):78-83.
[6]張春紅.四肢創傷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護理管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3):122-124.
[7]張俊霞.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對四肢骨折術后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205-208.
[8]劉洋.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4):87-88.
[9]馬月.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3):78-79.
[10]牛文嬌.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2):81-83.
[11]劉慧琴.優質護理用于四肢骨折功能鍛煉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6):709-710.
[12]俞鳳英.保溫護理在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50):222.
[13]趙艷君,俞群,朱婷,等.四肢骨折患兒心理應激狀態評估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7,13(1):78-83.
[14]王鳳仙.路徑化疼痛管理干預對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2):86-87.
[15]姚先娥,劉亞茹,李志明.手術全期護理在降低四肢骨折手術患者壓瘡發生率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2):147-150.
(收稿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