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意
【摘要】智障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往往受到更多的保護,尤其家長長期負疚的心理作用對孩子的呵護程度比普通正常孩子更明顯。加上社會環境對他們的區別對待、家庭與外界的反差,使得本身接受能力較低的智障學生更是難以適應,對其日后的成長更為不利。學校與家庭配合一致的德育教育,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途徑。
【關鍵詞】德育工作;智障學生;特殊教育;學校與家庭
開學了,在我班一眾孩子中,一位相貌可愛的男生特別吸引老師的目光。他不肯吃早餐,以至于父母一直念叨著讓老師們幫忙。他不肯參加升旗儀式、到了上課時間不肯回到自己的座位、不肯吃午飯、午休時間不休息一直吵吵鬧鬧,所有的班級日常規范和正常秩序他都不配合,不僅影響自己的正常教育,還把老師們弄得團團轉。
經過和家長的溝通,我們了解到,父母從他出生、知道他與普通孩子有差異后,父母歸咎于自己的優生優育工作沒做好,導致孩子智力發展遲緩,心里不斷地自責和內疚,從此,家里一直對孩子千依百順,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以致孩子相當任性,一旦遇到他不順心或他覺得委屈的時候,他就會把人搞得雞犬不寧。
作為特殊教育的老師,我知道孩子的各種行為背后都有自己要表達的東西,我尋找他的興趣點,用正強化的方式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了解他內在的需求,讓德育工作得以順利地展開。實際上,對特殊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全面和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的德育工作,應從以下方面實施。
一、重視、加強特殊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德育工作的挑戰和沖擊,可體現在一些孩子從小養成“我是唯一”“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信息的發達同時也向孩子們輸送各式各樣正面和反面的資訊,如果家長沒有良好的引導觀念,容易讓孩子形成良莠不齊的價值觀。
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們,雖然他們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但他們還是生活在現代社會,還是能接收到現代社會的各方信息,盡管他們接收信息可能相對遲緩,但也會出現和普通孩子一樣的問題。加上智力障礙孩子的社會特殊性,在如何保護、關心和幫助智障孩子的問題上,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誤區和行動異常的偏差,集中表現為:生物性的需要照顧較多,社會化的尊重強調太少。大部分家長過分自責自己給智障孩子造成不幸,因而對其百般呵護,百依百順,放松教育,無意間形成了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和自私自利的行為;少數家庭視智障孩子為累贅,動不動就打、罵,把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孩子在排斥和充滿敵意的氛圍中學會了打架、爭斗;社會對智障孩子的同情性給予較多;而重視智障孩子獨立本性需要、正向引領他們進行修養、奮進、回報家庭、社會以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等方面,卻較為淡薄。面對來自學校、家長和社會不同的道德評價標準,智障孩子往往無法辨別,無法選擇“應該怎樣”,難免迷失、無所適從。
二、開展特殊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教學方向
1.針對學生的個別情況,有的放矢
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缺陷進行具體分析,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找出不足,及時補償。例如,對有多動傾向、動不動就大聲喧嘩和到處亂跑、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的學生,除了對他進行說教之外,讓他認識到這種行為對別人的正常學習與生活有多大影響的話,還可以以角色轉換的方式,讓他體會到被別人擾亂生活、學習的感受,也可以采取一些特殊而又帶強制性的方法,如暫時中止他喜愛的活動等。
2.針對孩子的個別化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制定具體的補償目標和措施
教師應在全面分析學生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明確的要求,即通過訓練要達成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務。為了便于操作還可以把目標分解成不同階段的分級目標,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完成。同時還要制定出完成每一德育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平時,對學生的良好行為表現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以強化他們的良好行為;對不良行為的表現要及時指正、批評,以便及早矯正。
3.特教中的德育工作,必須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基于智障孩子的特殊性,個別化教育始終是特教中的最顯著方法,而特教中的德育工作同樣需要個別化教育,而學校畢竟要面對的不只一兩個學生,因此,單靠學校進行德育工作,效果最終還是有限的。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須要學校、家庭雙管齊下。學校可以通過家長會或家訪等形式,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的德育問題及補救方法,以便使雙方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達到一致,使雙方的教育保持同向、同步,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孩子沒養成禮貌習慣、見到長輩和同學不理睬、不主動問好,那就要讓他在學校及其以外的地方習慣打招呼。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必須一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淡化起初的習慣,強化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最后通過德育活動建立良好的規則、規范、符合社會性要求的目的。
4.尊重和培養弱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智障孩子雖然智力低下,但同樣有一定的自尊心。教師對他們產生的某些不正常行為,應在認真、仔細分析后再做出結論,不可盲目呵斥、責備,以免傷害其自尊心,打擊其自信心。如,患有腦癱的孩子,往往行動不方便,我們就要相對降低對他行為方面的要求,讓他在弱項也有可能體驗成功的愉悅。此外,老師還要特別留意、發掘學生的不同之處,發揮學生的特點,多以正面教育教導,讓我們的孩子盡可能多地體驗成功,激發他的自信與自強。
德育教育無論在學生學習和發展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啟蒙作用,學生德育好,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注意力,有益于他們的發展。注重智障孩子的德育工作,應從小從學校、家庭教育方面進行入手,適應德育規范,逐漸發展到適應社區。
【參考文獻】
[1]劉全禮.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升協同育人實效[J].現代特殊教育,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