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內容提要〕 優化營商環境是我國一項與時俱進的長期工作,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是新時代推進稅收現代化的方向標,是踐行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稅收工作的落腳點。本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依據營商環境的基礎理論,在我國稅收營商環境現狀的基礎上,剖析了當前稅收營商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并借鑒國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提出了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構想及對策。
〔關鍵詞〕 營商環境 稅收工作 新時代
黨中央高度重視稅收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稅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這些重要論述和指示高屋建瓴、視野宏大、思想深刻、內容豐富,為新時代稅收治理更好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認識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做了諸多論述。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將“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六個方面要求的第一條,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營商環境的重視與關心,說明這項工作在經濟振興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也充分彰顯了優化營商環境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一)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是解放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稅收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國家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各國企業進行投資的重要參考因素。在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為市場充分競爭創造良好條件。”這一科學論斷深刻透視出市場環境既是競爭力,也是生產力。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營商環境一直被認為是地方發展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好壞,關系到市場主體活力能否充分釋放,最終也會成為影響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活力和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
(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是提升企業內生動力的重要引擎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減稅降費決策部署,聚焦實體經濟,著眼制造業,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關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報告中指出,以簡政減稅減費為重點優化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又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指出:“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讓企業輕裝上陣。”為了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國家稅務總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把“減稅降費”作為2019年稅收工作主題和“一號工程”。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對于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增強企業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力與發展后勁,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遼寧省稅務局不折不扣、盡心盡力地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深化增值稅改革、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普惠性政策、研發費加計扣除擴圍改革、個稅改革、降低社保費率改革疊加使用,可以說是“疊加紅利、好上加好”。
(三)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是彰顯稅收職能作用的重要舉措
世界銀行衡量190個經濟體稅收營商環境水平的指標,主要由納稅次數、納稅時間(小時/年)和稅費水平(稅費額/稅前利潤)等三個指標的前沿距離得分構成, 得分越高,表明稅收營商環境越好。而納稅方面實現的多項改革,為中國營商環境的優化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措施讓企業實實在在體會到了納稅“獲得感”。世界銀行的這一評價,充分說明了當前世界經濟背景下強化稅收領域的管理與服務的重要性,彰顯了稅收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職能作用。2015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要把優化服務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加強事中事后管理,確保把該管的事項管住管好。”為此,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對于進一步提升稅收管理與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高質量推進新時代稅收現代化意義重大。
(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是展現新稅務新形象的重要途徑
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減輕群眾辦稅負擔,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這幾句飽含深情的話語,處處帶著“群眾”,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在稅收工作中的重要體現。稅收作為宏觀經濟政策和微觀經濟運行的重要結合點,其作用之大、重要性之強、優勢之特殊,前所未有,同時讓我們深感稅收聯系著“你我他”,更關系民生發展。這已經超越了經濟層面,而上升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層面,同時必然要求稅務部門要以良好的社會形象讓群眾滿意、讓百姓放心,而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恰恰是展現社會良好形象的直觀表現。因此,稅務部門優化營商環境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理應主動擔當、更有作為。
二、我國稅收營商環境現狀分析
稅收營商環境的概念和理論自提出和創建以來,得到了國內外經濟界和理論界的廣泛認可和共鳴,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積極響應、推動和落實。國家稅務總局以及國內大多城市紛紛出臺了一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措施,積極為納稅人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從發展的形勢看,勢頭強勁,效果明顯。但也應看到,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新要求相比,與廣大納稅人和基層稅務干部的期盼相比,當前稅收營商環境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改進。
(一)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主要成效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部署。稅務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為改革而培訓》中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1.整體理念初步形成,稅收“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在全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連續三年提到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變化,提出“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全國稅務系統堅持問題導向開展稅情調研,集中查找和解決一批影響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根據調研情況,制定出臺了《稅務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稅收環境的若干意見》,從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切實創新監管方式、不斷優化納稅服務等五個方面提出30條措施,統籌推進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
2.稅收法定落實提速,減稅降負增強企業活力法治作為現代稅收治理體系的構成要素,是實現稅收現代化的前提條件和重要手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在2020年前完成相關稅收立法工作。現階段,在法治思維的引領下,稅務部門越來越注重稅收立法與稅制改革的有機統一,落實稅收法定大幅提速,稅法體系逐步完備規范,有力有效,利于遵從。同時,國家也積極采取一系列減稅降負舉措,目的是為了通過發揮減稅杠桿作用,有效降低企業負擔,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制度架構逐步建立,辦稅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科學謀劃戰略布局,深入推進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包括納稅服務標準、稅收征管標準,稅務稽查標準等配套改革措施在內的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整體制度框架。制定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若干措施,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實施“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斷簡化辦稅流程,推進辦稅服務廳“一廳通辦”,發布“最多跑一次”清單和“全程網上辦”清單,形成了層層覆蓋、相互銜接、集成聯動的便利化辦稅制度管理體系。
(二)當前稅收營商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存在的問題
營商環境作為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挖掘經濟發展潛力的重要導向,影響著企業投資運營的發展方向。稅收作為影響營商環境的核心要素,對企業生產活動的各個過程都會產生一定影響,稅收營商環境也成為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總體營商環境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其中納稅指標排名居105位,這表明我國稅收營商環境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1.稅收法治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稅收立法進度較慢。已經公布實施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缺乏確定性、穩定性、透明性、公開性,有的還違反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納稅人和社會公眾參與稅收立法和政策制定不足,不能從根本上保障納稅人的權利和限制征稅權力。二是稅收執法不夠規范。稅收執法層級過多,內部職責劃分和界定不精細、不科學、不規范,一些行政法上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在稅收法律制度上并沒有系統地建立和完善起來,稅收執法行為缺乏程序規范和程序控制。三是稅收優惠缺乏系統性。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層次較多、劃分復雜、條文零散,加之立法層次不高,使得稅收優惠項目雜亂,甚至出現優惠政策之間相互沖突的情況。
2.稅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一是總體稅費負擔仍然較高。從2019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來看,2017年全球平均總稅率為39.33%,而我國的總稅率為64.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營商環境先進經濟體。二是稅制結構不盡合理。間接稅比重過高而直接稅比重偏低,導致稅負歸宿不確定,企業稅負感高。個人所得稅沒有充分發揮出調節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資源稅、消費稅等稅種未能充分發揮保護環境、促進綠色發展、保護稀缺性資源的作用;非稅收入比重較高等。
3.稅收征管有待進一步規范。一是稅收征管方式不夠先進。隨著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稅務機關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手段開展稅收征管的技術、資源、人才都比較缺乏。二是行政管理體制機制不夠順暢。國地稅合并后短時間內體制機制障礙和信息壁壘仍一定程度地存在,內設機構職能職責存在重疊交叉的現象。納稅人信用評定制度不夠細化,對辦稅人員行為的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尚未建立,政府部門間對失信納稅人聯合懲戒的范圍過窄、手段欠缺,未能充分實現對納稅人自覺遵從稅法的推動作用。
4.納稅服務有待進一步優化。一是稅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不夠高。如涉稅咨詢輔導不能滿足納稅人需求,12366納稅服務熱線的接通率和解答準確率與納稅人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實體辦稅服務廳還不夠優化。據2019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統計,中國企業納稅時間為142小時,比全球最佳水平的49小時(新加坡)高出93個小時。主要原因是窗內窗外、局內局外協作不暢,社會化合作程度低,除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外,在街道、社區設立的辦稅網點太少,行業協會、涉稅中介、志愿團體等第三方社會機構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三是電子稅務局還不夠完善。2019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稅后流程指數為50,位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主要原因是線上線下融合不暢,各地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有些稅種的申報表和申報方式存在一定復雜性,給納稅人和繳費人帶來了不便。
三、構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對策
2020新年伊始,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國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各界人士都在為抗擊新冠肺炎貢獻自己的力量。稅務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稅務部門緊扣稅務總局提出的“四力”要求,在完善法制化制度體系,重塑集約化征管流程,創新高效化治理手段等方面發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入推進“互聯網+稅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力爭做到“最多跑一次”,自覺把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作為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的落腳點。
(一)提升服務意識,強化社會監督
1.提升稅法遵從意識。營商環境是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提高稅法遵從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宣傳營商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倡稅法遵從,號召納稅人依法納稅。同時,在稅務系統內部開展教育培訓,保證稅務人嚴格執法、依法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