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
【摘要】數學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就是枯燥乏味的,特別是小學數學,天性愛玩的小學生更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因為它不像語文課那樣有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可以陶冶情操,不像音樂課那樣有悅耳的歌聲使人身心愉悅,不像美術課那樣有美麗的圖畫使人賞心悅目、不像體育課那樣可以運動身體使人放松心情,數學課堂若趣味十足,學生就能在輕松的氛圍內喜歡數學、學習數學。
【關鍵詞】課堂;趣味;興趣;積極;投入
其實筆者覺得關鍵是如何有趣地把課堂40分“活”起來。把學生注意力吸引住了,學生有興趣了,他們自然積極地參與其中。所以筆者把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來引領學生自覺全員參與、激情投入、動手操作,使小學生在愉悅、寬松、和諧、有趣的氛圍中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從教學的那么多年里,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有趣導入的吸引
教學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藝術。要使學生一開始就全心投入,導入占著很重要的作用。有趣的導入也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傲己玫拈_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導入設計得巧妙、合理的話,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常見的導入有以下幾種:
1.情景導入
(1)音樂導入
小學生都喜歡有趣的歌謠,兒歌能使人心情愉悅,例如,在上四年級《字母表示數》,上課之前播放課件音樂“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學生跟著哼唱,朗朗上口的時候出示書本內容練習:“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青蛙兩張嘴,三只青蛙三張嘴,五只青蛙五張嘴,十只青蛙十張嘴,一百只青蛙一百張嘴”你能用一句話表示這一首兒歌嗎?
“N只青蛙( ?)張嘴”
容易上口的歌詞能使學生加快理解要學習的內容,愉悅的音樂能使學生放松心情,弄懂問題后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習下面的內容。
(2)故事導入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故事來激發學生快樂學習的動機,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樂中明理,在興趣中學習,讓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快樂教學的目的。例如,在一年級教授“前、后”的時候,我先通過講一個故事“新龜兔賽跑”,上山的時候小兔子跑得快,在烏龜的前面,烏龜在小兔子的后面,到了山頂的時候小兔子好累了,看到烏龜還沒有跟上來,就在山頂睡著了。等小烏龜爬到山頂的時候,小兔子剛好醒來,當它準備繼續跑的時候,小烏龜一下子縮進龜殼里面一下子滾下山了,小兔子怎么追也追不上了,那么,請問小朋友們,現在誰在前面?誰在后面啦?有了上面吸引人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聯想,小朋友們很自然就進入到了學習的最佳狀態。
2.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適合用于前后內容連貫的學習,出示前面學習過的練習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在大家都能理解的情況下獎勵一下他們,再加以鼓勵把他們的興致引出來再把他們引入另一個情景進行新課講授,俗語說:“溫故而知新。”在復習舊知的前提下去引入新課,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又可以讓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對將要學的新內容得到延伸,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
3.懸念式導入
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懸念為鋪墊,不但能像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了探索問題的興趣。在教學中設置懸念,就是運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將知識轉化為一個“謎團”,適時地“拋”給學生,激起學生求知欲的一種方式。例如,在《認識鐘表》的時候,播放音樂、出示動畫,邀請三個走路不一樣的新朋友來介紹給大家認識,讓大家猜一猜它們各自的名字和各自的特點,然后出示課題、講授內容,讓學生們知道鐘表不僅外形漂亮,而且還能幫我們認識和掌握時間。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認真深入備課,課前充分設計好各個環節,讓每個環節都充滿趣味,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多運用趣味故事主動激發起學生的求欲望,當學生有了求知欲,那么課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教具、學具的應用
有時候為了一節課下來不那么枯燥乏味,教具、學具的使用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有些內容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沒達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學具的使用能夠刺激學生對數學產生巨大的興趣,能使數學更加直觀和具體,從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具的應用擺脫了學生在課堂上一支筆走天下的慣性,可以放手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摸一摸、擺一擺,就像玩具一樣,可以去探究他的作用和特點。例如,筆者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圖像》的時候要求學生每個人手上都有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三棱柱,讓他們自己去摸一摸它們的特點、有什么不同,帶著問題去操作,從被動化為主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一下怎么從長方體可以畫出一個長方形、正方體畫出一個正方形、圓柱畫出一個圓、三棱柱畫出一個三角形,真正體會面在體上,自己去摸一摸,和小組同學議一議,自己去組織語言來總結他們的特點,最后他們都知道從正方體里面認識了正方形,長方體里面認識長方形,三棱柱里面認識三角形,圓柱里面認識圓形。學生能自己親手操作,發揮了自己的主體能動性,可以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有對于20以內的加法,學生們都準備好20根小棒,自己親手去嘗試一下各種方法,例如,9+5的計算,學生會把5分成1和4。9+1=10,10再加4等于14,這種方法叫做“湊十法”,還有的學生會提出先放9根小棒,再放五根小棒,從第9根小棒接著去數那5根,10、11、12、13、14這樣算出得數,教師會對學生正確的方法做出肯定,他們得到肯定自然學習的興致會更高,而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親自動手操作、動眼、動腦的體驗,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而且印象深刻、學習會更加有信心,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也會相對的提高。
三、多媒體的應用
現代科技在飛速發展,近年來,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在課堂上廣泛應用,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和現代化手段,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著教師的教學。多媒體可以把書本的內容轉化為動態形式,使學習更加直觀形象、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特別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地改變教學的單調模式,把“樂學”落到實處。例如,筆者在上一年級《乘車》這個內容的時候,用動態把車輛行駛過來,到站的時候車子停了,然后出示題目一:車上有2人,前門上車3人,后門上車2人,問:車上一共有多少人?,然后再讓學生觀察車門打開,用動圖表示上車的人數,前門進來3個,多了3個人,學生就想到用加法,后門進來2人,又多了2人,還是用加法。題目二:車上有8人,前門下車1人,后門下車4人,問:車上還剩多少人?通過動圖觀察,學生知道,下車代表人要走了,車上的人數就會變少,所以很快就體會到下車的人用減法,綜合前面兩題,再來問題三:車上有9人,前門上車1人,后門下車5人,問:現在車上有多少人?有了前面的經驗,再通過動圖的觀察,有的人來了用加法,有的人走了用減法。學生的印象深刻,興趣極高,注意力都集中在新授內容上,可以減少教師在課堂上的重復講解的次數,省時省力。因此,多運用能綜合文本、圖像、圖像、音頻和動畫的多媒體,能使教學更加開放性、更加靈活性。動態的增加,有利于教學的多樣化,趣味化,促進各階段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發展,突破重難點,使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四、練習設計的豐富性
每到做練習的時候,學生們都覺得特別的無趣,特別是計算題的時候,整個課堂氣氛都特別煩悶,如何讓這時候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呢?這時候我覺得在這可以設置一個游戲環節,可以分小組比賽、可以分男女比賽,讓他們互相競爭, 在玩中競爭,在玩中學習可以把氣氛推向高潮,對于贏的學生進行獎勵,增加他們的積極性。一年級的計算題目比較多,例如,在口算的時候,通過分組對抗賽,把學生按照座位分為4組,把練習題也分為4組, 通過開火車的形式,一人答一題,答對的案,就給他們所在的組獎勵一面小紅旗,學生的參與性很高,都為自己組加油吶喊,課堂的氣氛也很活躍,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有的時候,對于新學習的加減法,我還會設置搶凳子的游戲,在凳子上貼著幾個答案, 四個學生一輪,一出示題目,立刻想到答案的學生必須馬上坐在凳子上,這主要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計算能力。學生看到有趣的游戲都很想參加,都認真地投入到學習里面。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相關的游戲,如,分桃子、做體操、勇士闖關等,通過一個個的小游戲牢牢抓住學生好玩的心理,讓學生在一個個小游戲中得到啟發和引起對課堂知識的共鳴。
其次,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增加練習的難度,使游戲更加有挑戰性。特別是在練習里面設置闖關游戲,從易到難、層層遞進,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住,做完一道題就渴望嘗試下一道題,不會再覺得練習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滿激情的。多設計具有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他們時刻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
課堂實踐告訴我們,豐富多彩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容易被調動起來。
五、課末小結的鞏固性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而新知識又為以后的學習作了鋪墊。課堂小結可以承上啟下,為新課作鋪墊。 所以小結時,筆者會采取抽簽式的提問,把學號都放進小盒子里面進行抽問,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緊張感和神秘感,并對總結好的學生進行獎勵,獎勵達到一定的次數可以換取相應的小禮物,小朋友們興趣極高,自然積極參與。除了這種形式的小結,有時候我還會設置懸念,例如,教授加法進位的時候提到滿十要進一,下一節課要學習減法、提到減法不夠減的時候該怎么辦?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既總結了這一節的內容,又為下一節課設置了懸念,促使學生去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主動建立新知、設疑,讓學生自己去解疑,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對一節課所學的內容幫學生加深記憶和歸納重點。
“趣味教學,快樂課堂”是當代教育迫切需要引入的新課題,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老師講學生聽”已經不再適合當前的教學,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全面改革,趣味教學能激發學生全程投入,對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只有在“樂學、會學、想學、活學、趣學”中才能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識,讓我們為了祖國的下一代共同努力把課堂教學變成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柳先生.讓數學課堂起來[J].小說月刊,2018(4).
[2]潘琴琴.我快樂教,你快樂學[J].教育界,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