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麗
【摘要】小學作為學生時期最重要、最基礎的階段。不管是初級的識字教學還是中高年級的閱讀與寫作,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至關重要。尤其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對如今的教學課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時期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講,不僅要面臨越來越多的課業壓力,同時要及時調整隨時而來的升學壓力。教師如何為學生構建一種充滿放松的、趣味的、高效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閱讀量,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寫作技巧,是當前語文教學工作中極需探討與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高年級是小學生在校學習生涯中最為關鍵的時期。該時期學生語文學習中讀寫相結合的模式極為重要,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讀寫的教學方法指導。另外,在讀寫結合的教學中,學生認為閱讀方面更為簡單,但是對于寫作方面內容的教學,部分學生興趣不高,寫作技巧不夠,甚至存在抄襲現象。針對這種現狀,教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強調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去理解讀寫教學的意義,看到其中的快樂,改變不正確的想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一、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長時間的教學會使老師形成一種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模式長時間內難以改變,同時,這也阻礙了讀寫教學活動的開展。當前很多教師沒有將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使用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背書、閱讀、寫作三點一線的學習方式,沒有給學生具體的講解讀寫結合的案例,讓學生真正理解文章,學習文章中精妙的地方。在具體教學中也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沒有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最真實的感情和文章作者優秀的寫作方式。因此,學生在學習上只能處于被動階段,并沒有使自己的讀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不符
學生年齡較小,不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限的重要原因。當前某些讀物內容與學生年齡特點不符,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理解文章內容,再者某些讀物充斥著暴力等不良內容,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事物的判斷及思想觀念的建立有很大影響。
(三)寫作任務缺乏創新
一般來說,教師往往會采用給學生布置寫日記的任務來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小學生年齡較小,不能正確理解老師布置寫日記人物的原因和意義,因此日記形式和內容只是簡單地“流水賬”,但是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不能只是簡單地記錄,這無形之中會給學生增加壓力,他們會覺得寫日記是一份作業,僅僅是一種機械的任務,導致寫作興趣的喪失,產生排斥情緒,并且又使學生為了能夠完成任務而去抄襲他人作品,這不僅僅有礙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影響了學生道德的完善。
二、教學課堂中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巧用多媒體構建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自主能力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技術的應用也應當在教學上體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其中多媒體技術是廣大教師最廣泛應用的教具,由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會產生更大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想象力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僅能推動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更是學生使“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催化劑。
例如,在進行《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宇航員在浩瀚宇宙中漫步的視頻,使學生更形象地了解到神秘的宇宙的巨大,襯托出地球的渺小與美麗。在這種立體化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能更好地進入當時的環境,對宇宙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能將畫面帶入文章中去了解文本所描述的畫面和當時對應的情感,深入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文章表達的深意,幫助學生掌握全文,加強學生語言和閱讀理解的能力,也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寫作中可以有更多感同身受的寫作素材。這才是真正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二)靈活應用寫作技巧,調動學生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講,高難度的任務會讓他們喪失寫作的積極性。此時,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并從中獲得心得,為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打好基礎。
1.相同體裁的對照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在教材中選擇幾篇體裁相同的課文《我想》《童年的水墨畫》等詩歌來引導學生閱讀并相互比較,思考其中的異同點,來為學生布置一個有關《校園的花開了》這樣類似詩歌體裁的寫作題目。
2.相同結構的對照學習。比如,高年級教材中大多數體裁是記敘文,大部分都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來進行的。比如,《小興安嶺》中一年四季的優美景色、《節日的廣場》中絢爛的煙火等等,選擇一些相同寫法的文章讓學生閱讀,體會這種寫作方法的妙處,然后作文。
3.銜接相同寫作對象。在整個小學語文的學習階段,老舍先生的作品貫穿始終,比如,《北京的春節》《林海》《貓》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并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語言風格、創作體裁和文學思想,比較并發現其中的創作靈感。
(三)拓寬教學活動,增強學生讀寫積累
學生在校內學習過程中上課壓力較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導致閱讀量減少,理解文章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鑒于此,教師可以設置一種類似于讀書課的形式,讓學生真正地全身心地進入閱讀,身臨其境,理解作者感情,體會文章的內涵。另外學生讀書多,拓寬了知識面和眼界,無形之中慢慢提高了閱讀理解和欣賞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質,逐漸由量變達到質變的教學效果,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作文寫作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改變學生對于“寫日記是任務”這一觀點的錯誤看法,應當告知學生寫日記不僅僅是學習中的一部分,更是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如寫日記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記錄生活,保存珍貴的記憶;寫日記的同時可以鍛煉文筆,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反省自身,提高自我;長期堅持寫日記可以鍛煉意志力,養成堅持的好品質等。學生了解到寫作的好處后,自然會減少對寫作的排斥心理,從整體上促進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提高。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年級的小學生對閱讀和寫作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和經驗。教師在課堂中要及時轉變陳舊枯燥的的教學模式,幫助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與創作才能的同時,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滕維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究[J].學周刊,2020(5):115.
[2]肖全勝.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探究[J].求知導刊,2020(18):73-74.
[3]陳娜.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