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 彭濟東
摘 要 借鑒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問題啟發式“一天一題”教學法,在云計算專業卓越技能人才培養中進行應用,實踐表明,該方法運用得當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 PBL;一天一題;高職教育;卓越技能人才
PBL全稱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問題啟發式的教學(學習)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1PBL教學法的起源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問題啟發式教學法。《論語·述而》中,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集注》注解道:“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可見孔子主張:“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這是一種典型的“啟發式”的教學思想,孔子反對“填鴨式”的機械教學做法,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學會舉一反三。
現代PBL教學法始于20世紀60年代[1],美國神經病學教授巴羅斯首次應用于醫學教育,后來被廣泛應用于醫學教學實踐,并逐漸擴展到更多學科進行應用。
2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一天一題”教學法
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所有學科(注:相當于國內的“課程”,下同)教學均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PBL)[2],并結合自身實際,將所有學科進行改造,實行“一天一題”制教學法。
學生在三年學習期間要完成30個學科的學習。每個學期5個學科,共16周教學周。第5、10、16周為考試周,其他13周為全日制教學周。周一至周五每天分別學習一門學科,每門學科設計13個問題,這樣每天完成一個問題,實施“一天一題”。組建班級時每個班25名學生,5人一組。每天的教學過程包括3個“會議”和2個自由討論時段。
實施過程全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負責過程引導、維持秩序、提供建議和答疑解惑。
3 “一天一題”教學法在卓越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目前國內高效教學實施通常以2課時為一次課行課,而“一天一題”教學法運行中實際上需要“一天一課”,否則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正常的日常教學中,這種方式難以實施。但卓越人才培養受行課安排的限制較少,適合應用此教學法。
筆者在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卓越學生培養中,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方式改造“一天一題”教學法。項目來自于技能大賽、創新創業、社會服務、技術開發等,每個項目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完成(不止一天),執行中將項目分解為多個任務及子任務,變“問題驅動”為“任務驅動”,小任務的解決中實施“一天一題”。經過一個周期的執行最終完成整個項目。
下面以創新創業項目“犬修-智慧道路健康云平臺”為例,介紹“一天一題”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會議(一):教師發布項目任務,提供已有資料,說明項目背景。將整個項目分解為市場調研、策劃書撰寫、財務預算、前端設計、平臺開發、路演設計、賽前演練等8個任務(問題),將12個學生分派到不同任務組(人員有交叉,確保每個組2~3人)。教師根據學生上課課表情況,確定每周二、五、六為集中“工作日”,明確每個工作日的17:00—18:00為匯報答辯時間,直到項目完成,明確項目總時間為6個工作日。
(2)自由討論時段1:學生搜集和閱讀資料,構思(或調整)解決方案,將小組任務細分為(或調整)階段性子任務,明確(或調整)每天預期進度。
(3)會議(二):這個階段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集中解決難題,改進方案。
(4)自由討論時段2:學生組內探討問題,推進解決問題,總結匯報內容。
(5)會議(三):學生匯報、展示階段性成果,相互觀摩評價。與解決學習型“問題”不同,學生解決的是創新型的“任務”,進度控制和成果展示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包容性。各小組解決的是任務不同又緊密關聯的“問題”,因此這個環節會顯得更為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各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和頭腦風暴,促進任務得到更優化的解決。
4應用效果分析
實踐證明,在卓越技能學生培養中應用該教學法有如下優勢。
(1)學生學習更具有目標性、主動性、探索性,學生的參與意識更強,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和獲得感更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也得到了提高和鍛煉。
(2)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性格、能力等了解更深,更利于進行針對性培養和鍛煉。尤其是在技能競賽項目上應用時(一天即可完成,更適合“一天一題”),更能清楚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3)“會議-自由討論-會議-自由討論-會議”這種形式的定型也帶來額外的好處,讓學生明確每個時段、每個階段自己該干什么,使其更有緊迫感,改掉拖沓的壞習慣。“會議(三)”環節的展示和觀摩有助于小組間良性競爭意識的形成,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嘉.PBL教學法在三年制專科口腔組織病理學教學中的探索[J].科技視界,2020(23):120-121.
[2] 宋艷麗.基于新加坡PBL的教學探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7(6):54-56.
[3] 羅小麗,周惠芳,羅勝華,等.一天一題制課程教學改革讓我們共同成長——對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的“問題啟發式”(PBL)學習方法的借鑒[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8(2):203-204.
作者簡介
路亞(1981-),男,河北永年人;職稱:副教授;現就職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研究方向:云計算、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研究和高職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