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久權


【摘 要】目的:討論慢性病防治中健康教育應用的效果觀察。方法:選取我院治療慢性病的患者100例,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在實驗組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在對照組中不做干預。結果:實驗組的治療認知以及預防認知高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實驗組的健康行為方式高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實驗組的血壓正常人數,血糖正常人數高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結論:在慢性病的患者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發生率,提高治療認知以及預防認知,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慢性病;健康教育;防治
【中圖分類號】R193? ? ? ?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095-01
慢性病是一種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很難短時間的痊愈,需要長時間服藥治療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1]。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健康行為,控制血壓,血糖水平,提高對疾病的認知[2]。本文中選取我院治療慢性病的患者100例,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在實驗組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在對照組中不做干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治療慢性病的患者100例,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在實驗組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在對照組中不做干預。其中,實驗組患者有女性24例,男性26例,平均年齡為63.3歲。對照組患者有女性25例,男性25例,年齡的平均數為63.1歲。
1.2方法
在對照組中不做干預。在實驗組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1)護理人員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病史,生活習慣,治療情況,各種檢查結果等,對患者的疾病的風險進行評估,將患者的檔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制定慢性病的防治計劃,每周對患者的血糖,血壓進行檢測。(2)護理人員叮囑患者根據醫囑服藥,并定期檢測血糖以及血壓,在飲食過程中需要避免食用高鹽,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多使用高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戒煙戒酒,并定期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加抵抗力。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分析統計,其中計量資料,實行T檢驗;計數資料,實行卡方進行檢測。P<0.05,那么差別較大。
2 結果
2.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治療認知以及預防認知的情況
實驗組的治療認知高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對照組的預防認知小于實驗組,差別較大(P<0.05)。
2.2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行為方式的情況
實驗組中有82.00%的患者進行病情檢測,有78.00%的患者進行合適的飲食行為,有79.00%的患者進行合適的運動行為,有92.00%的患者對用藥的依從性較好;對照組中有60.00%的患者進行病情檢測,有58.00%的患者進行合適的飲食行為,有56.00%的患者進行合適的運動行為,有68.00%的患者對用藥的依從性較好;差別較大(P<0.05)。
2.3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血壓正常以及血糖正常的情況
實驗組的血壓正常的患者高于對照組,差別較大(P<0.05)。對照組的血糖正常的患者小于實驗組,差別較大(P<0.05)。
3 討論
慢性疾病是一種病程比較長,需要長時間服藥治療的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慢性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比較高[4]。在治療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促進患者進行健康行為,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護理人員講解慢性病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正常的飲食方式,運動方法,對于糖尿病的患者在運動前需要準備糖塊,避免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本文中選取我院治療慢性病的患者100例,使用健康教育管理的患者對慢性病治療的認知以及預防認知明顯優于不做干預的患者,并且患者的健康行為發生率更高,積極進行病情檢測,飲食行為,運動行為,用藥依從性比較高。并且經過健康教育管理后的血壓正常人數,血糖正常人數出現升高。董翔等[5]研究社區健康管理對慢性病防治的效果觀察結果與本文相似。
綜上,在慢性病的患者中使用健康教育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發生率,提高治療認知以及預防認知,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梅欣,李俊林,李毅琳,張玲,盧艷華,陳嫚,黃遠霞.武漢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養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23):4319-4323.
[2] 李陳晨.基于ICCC框架的社區慢性病防治質量改善機制研究[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5.
[3] 陸一鳴,錢國宏,康國榮,楊媛媛,魯培俊.甘肅省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養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09):714-716.
[4] 蔣欣靜.慢性病患者健康素養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5] 董翔,范騰陽,葉久茂,肖雪.社區健康管理對慢性病防治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