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

【摘 要】目的:對我院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發生的類型、原因、經過、危險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對暴露后的預防措施進行分析,探討暴露后預防措施和防護方法。方法: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分析我院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資料。結果:我院18例職業暴露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經預防措施的實施,進行6個月-1年的臨床醫學觀察,未發現一例被感染。結論: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很容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因此,不但要加強醫務人員的防護意識,還需進行相關培訓和教育。
【關鍵詞】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9-0284-01
自上世紀首例艾滋病患者在美國被發現以來,截止到2019年,不完全統計,全球艾滋病患者達三千多萬人,這么多的患者將院內防控和醫院感染管理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以往人們并不十分關注院內傳播和醫務人員感染,但是職業暴露的安全問題已經展現在大眾面前,提醒需要加倍防范。醫務人員職業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艾滋病患者的幾率顯著比其它職業人員要多很多,從而出現了艾滋病毒職業暴露問題。我院曾發生過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但是經過及時的干預,未有感染者,因此,為了減少醫務人員發生后出現的恐慌心理,提高其對職業暴露的認知,需進行有效的防護措施和相關培訓教育[1]。本文就我院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的預防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發生的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18例醫務人員,其中護士9名、實習護士3名、醫生6名。詳見表1
1.2觀察指標
對這18名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6個月-1年進行觀察、記錄。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n,%)c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這18名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進行6個月-1年的隨訪,經HIV-Ab檢測,發現均為陰性。
3 討論
我國艾滋病正處于高發期,傳播趨勢從10年前的高危人群逐步轉向普通人群,職業暴露的防治不僅僅對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來說是當務之急,還需醫院醫務工作者重視。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18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過程和暴露后的預防措施,為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提供參考和借鑒[2]。
艾滋病病毒暴露預防是醫務人員發生高危險性職業暴露后所應用的預防處理措施,是有效預防HIV疫苗問世以前的必要措施。衛生部制定的《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指導準則》中明確了政府對醫護人員安全的重視,然而,這防護指導準則中的措施并不能百分百的保證醫務人員不被感染,因此,在進行治療和護理操作時需避免發生針刺傷和血液暴露[3]。醫務人員職業的關系,經常接觸各類患者,這些患者中不僅僅有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還有其他傳染性疾病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時,難免會造成皮膚或粘膜的傷害,醫務人員不但是感染的易感人群,也可能是傳播者,做好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不僅對醫生有保護作用,也對患者負責。增強醫務人員的防護意識,規范化的使用醫療器械。醫院需高度重視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問題,積極的開展防護培訓及艾滋病毒知識,重視患者病史的采集和HIV篩查,有些患者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感染情況,甚至會讓他人代替自己進行抽血檢查,這是造成漏診的原因之一,也會增加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4]。醫生在對患者行手術治療之前需做好自己的防護措施,必須戴上護目鏡,以防術中血液濺入眼睛中,特別是一些患者需要緊急手術,HIV化驗結果未出來之前就得手術治療的患者,醫生在行手術時就需要格外重視。對于一些反復肺部感染、慢性腹瀉、發熱的患者需格外注意,及時進行HIV篩查,若發生職業暴露,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做好暴露評估,盡可能的在24h內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做好傷口緊急處理,預防性用藥,并對職業暴露人員提供咨詢、監測和隨訪[5]。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18名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未發生1例感染。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隨時都發生,醫院要做好暴露后的預防性措施和實施相關政策,使用安全器械和尖銳物處理系統,避免銳器的暴露,不斷進行醫務人員的銳器安全培訓,科學防控,規范管理。
參考文獻
[1] 瞿曉林,楊躍,尹躍兵,等.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醫學生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認知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8,25(02):227-231.
[2] 王巧麗,任偉,李小龍,等.手術室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原因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7,25(11):4-7.
[3] 隋宏.醫務人員HIV職業暴露現狀和防護研究[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6,31(12):27-29.
[4] 溫美.加強基層婦幼保健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的防護[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6,34(06):745-747.
[5] 陳麗麗,嚴艷清,陳芙蓉,等.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6,30(0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