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榕禎
摘要:對教育管理者處于教育領域,其所作出的決策正確與否對于受教育者及教育機構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育管理者做出科學、正確的決策是非常重要的。該篇論文立足于教育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的相關因素進行全面地分析,以達到提高正確決策程度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管理者;正確決策;因素
一、教育管理者建立科學的價值觀
教育管理者處于教育領域的管理階層,其自身的價值觀直接會影響教育機構未來發展的趨勢,對于其決策行為也有著明顯的制約作用。教育管理者所形成的價值觀差異,會引起自身評價標準的不同。換句話說,價值觀實則能夠起到對其領導決策產生導向以及推動的作用。筆者對于相關的文件進行調查之后,教育管理者應當處于遵循黨的相關報告的要求進行,應當在進行任何工作時間的過程中都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以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的目的進行,教育管理者應當將一切工作的最初目的以及最終的結束之處立為人民群眾的利益。
客觀來說對教育管理者來說,受教育者是否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是其進行決策的最高標準,教育領導者只有真正的為受教育者真心牟利,才能夠達到抑制自己個人利益的欲望,選擇真正具有科學理論支撐的決策,除此之外,教育領導者還應當形成科學正確的權力觀念,對于權力應當謹慎的進行利用,始終堅持自身的原則,做到清者自清不被其他關系所利用,也不能因為一些世俗關系的維持而做出損害受教育者利益的決定。
二、教育管理者堅持唯物辯證法
教育領導者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應當始終注重自我提升,而提高個人的決策水平最關鍵的是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要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就要要求教育管理者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利用科學的方式對于受教育者進行因地制宜,立足于客觀條件以及尊重經濟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客觀規律進行教學,以達到教育領導者所做決策發揮最大效果的目的,這就要求教育領導者自始至終要堅持唯物辯證法,采用多項思維的方式進行教育,使自己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在清晰的了解之后全方面的對問題進行解決。
教育管理者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過程中,能夠以科學的方式弄清受教育者所迷惑的問題之間存在的關系。教育管理者應當堅決地選擇唯物辯證法,還應當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以往自己所累積的經驗,一方面通過經驗做出一定范圍內的決定,但不能夠完全的依賴以往所累積的經驗去辦事,更應當禁止以別人的經驗進行決策的行為。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教育管理者是否立足于科學依據、以客觀存在的變化實際而出發對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其所進行的唯物辯證法,對于教育管理者也有著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從全局整體出發,因此對于個人的管理水平有著較高的要求。
三、教育管理者應掌握豐富知識
教育管理者需要不斷地做出決策,因此個人的知識水平應當與之相匹配。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教育管理者才能夠給予受教育者正確的決策信息、科學的決策過程以及決策成功的幾率也會大大的提高。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領域的知識儲備量也處于不斷增加的狀況,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的知識水平應當隨之提升,在這其中必須要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等多個重要知識進行牢固的掌握,所涉及的知識應當包含廣泛的領域,應當吸取當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法律、軍事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還要懂得各種專業知識和管理學、領導學、社會學、心理學、人才學等等知識。理論底蘊深厚,知識儲備廣博,能夠幫助領導者具有戰略眼光和遠見卓識。
四、教育管理者應當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
對于教育管理者而言,其自身所應有的決策能力直接影響了決策水平的狀況。這里所提到的決策能力,是指決策者針對自己所負責領域內的某些事情進行決定,根據當時所處的客觀環境來選擇的能力。現代社會教育領域的變化多端,使得教育管理者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所考慮到的內容也更加復雜、面臨的競爭也更為嚴酷,因此,只有經過深思熟慮、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科學的決策,也才能夠在各種決策方案中,選擇最為適合當下環境的選項。唯有教育管理者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才能夠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分清主次、在獲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之下選擇最為理想的選項,以達到最高效率的去組織人力與物力、面對困難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進行克服,盡可能地轉化不利的局面。顯然,領導者提高個人決策水平要把增強決策能力放在優先位置,要自覺地在決策實踐中磨練,不斷發展自己的決策能力。
五、教育管理者應當遵循科學程序,綜合利用資源
按照科學程序所進行決策,一般要經過四個主要階段、八個具體的步驟:
即發現問題,確定目標,科學預測,擬制方案,評估選優,確定方案,試驗修正,實施反饋。一般而言,教育管理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都是按照這樣的步驟來進行的,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也能夠在一定范圍內,確保教育管理者進行決策的時候保證客觀態度、盡可能的降低決策的失誤率。這樣科學的步驟與程序要求管理者應當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加強對于程序的重視,以確保自身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嚴格地按照程序進行,避免因違反程序而在決策中犯錯誤、走彎路,當然,不能教條式理解和機械地對待決策程序,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只是一般的行動規則。
除了對于科學程序的嚴格遵守之外,教育管理者還應當最大化的利用已有資源。這因為處于目前復雜多變的教育環境之中,教育管理者所面對的決策對象,大部分都較為復雜,所呈現的問題綜合性較強。面對這樣的客觀條件,即便是那些擁有豐富經驗的教育管理者,僅僅依靠于自己所累積下來的經驗與材質,也不可能在每一次的決策中,都考慮到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細節。這也是為什么教育管理者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綜合利用手邊資源,借用專家學者的建議,來進行深入考慮,立足于這些專家學者所提出的多個方案進行決策。一般而言專家團體集中團隊中每一個成員的經驗智慧,這就要求領導決策特別是重大決策一定要借用“外腦”,即求助于專家學者,讓專家學者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若干可選方案。專家團能夠運用集體的智慧,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供最優化的理論、策略和方法,使領導者擴大了頭腦,延長了神經,無論面臨多么復雜和不確定的決策問題都能應付自如。領導者善用“外腦”,還能有效預防自己的思維定勢、認識局限性和感情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