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川 趙烽
摘 要:信息化技術為現代教育帶來全新的路徑和視角,VR技術以其不可比擬的優勢特點應用于美術教學之中,轉變美術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缺乏科學性的局限性,構建全新的美術課程教學形式,將學生引入到生動、形象的美術學習氛圍和環境之中,極大地體現VR技術的美術教學價值,對于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VR技術;美術教學;價值;課程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6-00-02
VR虛擬現實技術以其沉浸式、交互性的優勢特點為人們所關注,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下之下,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習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較好地應用于美術教學課程之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創設出生動、形象的心理沉浸感,引領學生進行美術課程的情境學習和知識遷移。[1]
一、VR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VR虛擬現實技術以計算機圖形學、人際交互技術、傳感技術、計算機硬件系統為依托,全方位地調動學習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使人們參與到信息處理的環境之中,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習者實現身心感受的聯結,增強學習者的感受力。具體來說,VR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于以下方面:
(一)加強美術學習過程的互動。VR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增強美術學習過程的直觀性、互動性,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全新的美術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之下,學習者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到美術交流活動之中,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美術鑒賞、體悟、想象和創造,提高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互動體驗。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將VR虛擬現實技術引入到美術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幫助學生建構美術學習環境及其場景,引領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場景、光影的獨特效果,產生全新的美術學習體驗和感受,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和質量。
(三)有助于美術教學的游戲化。美術教學融審美與教育于一體,關注身體與認知的內在關聯,注重認知與身體在場、臨場體驗、環境嵌入,轉變單調、枯燥的美術教學講述方式,將學生引入到游戲化的美術學習場景之中,使學生獲得多情境啟發、頻繁互動、多感官參與的游戲化體驗,其“具身認知”的功能為美術教學游戲化提供了可能,提高了認知的深刻性和豐富性。[2]
二、美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剖析
(一)美術教學的特色存在欠缺
當前的美術課程教學內容相對固化,缺乏靈活性、特色化,難以提升美術教學的質量。一些教師習慣于對美術知識的講解層面,僅讓學生進行簡單性的繪畫,而沒有進行美術課程的特色化創新,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和創新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能力。
(二)美術教學形式單一枯燥
當前的美術課程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化,學生在準備各種畫具、畫材的美術工具條件下,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思維也相對僵化,缺乏應有的發散性和創新性。
(三)美術教師的能力素養有待提升
在將VR虛擬現實技術引入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對于這種信息化輔助材料的運用不夠熟練,教學模式和方法尚未完善,難以充分突顯VR虛擬現實技術的美術教學價值,降低了美術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
三、VR技術下的美術教學應用分析
(一)運用VR虛擬現實技術提高美術教學的空間直感
為了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各種美術教育資源的有效性和實在性必不可少,然而當前的美術類紙質書籍和圖像大多存在畫面失真的問題,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繪有千余人畜、車輛、船只等,疏密有致,氣韻獨特,栩栩如生,然而受囿于紙質書籍的版面限制,難以完整地欣賞到畫家的畫骨風范。而VR虛擬現實技術的引入則極大地提高了美術教學的空間直感,通過對美術作品及環境的模擬方式,超越時空、地域的限制,使學習者能夠欣賞到三維、逼真的虛擬場景,獲得沉浸式的美術學習體驗,產生美術學習的空間直感,培養學習者對美術形態的視覺感受和造型感覺能力。[3]
(二)創設美術創作虛擬現實技術空間
在VR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下,能夠為美術創作開辟全新的途徑,可以借助于VR技術打造美術創作虛擬現實技術空間,由現實美術創作素材、工具、技法形成數字化的三維立體美術創作空間,為學習者體驗不同種類的美術創作提供便利,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空間體驗國畫、油畫、水彩畫、素描畫、版畫等,并進行不同類型美術創作的效果預演,及時進行美術創作方案的調整,縮減美術創作的時間、精力和資金投入。同時,在美術創作虛擬現實技術空間之下,還可以呈現出全然不同的視覺呈現效果,學習者可以將自己的美術創作作品進行數字化的呈現,獲得視覺滿足感。[4]
(三)增強美術實踐體驗感
VR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增強學生的美術實踐體驗感,在立體化、交互性、沉浸式、極具現場感的情境和場景下,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美術實踐學習之中,豐富美術學習過程的視、聽、觸等多感官的體驗,獲得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美術欣賞教學為例,可以運用VR虛擬現實技術展示美術作品背后的風土人情、習俗禮儀、歷史背景,在豐富多樣、新穎獨特的情境化展示之下,學習者產生沉浸式的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美術作品的全感知和體驗之中,更加深入透徹地體會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文化藝術底蘊,獲得對美術作品的感性、理性雙重認知。還可以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將學生引入到虛擬空間中,創造一種逼真的美術欣賞體驗,學生可以不自覺地瀏覽各地博物館的藝術作品,并通過放大功能近距離地欣賞美術作品的結構、層次和細節,進行不同美術作品的深層解構和欣賞,轉變傳統的美術作品鑒賞模式,促進學生美術知識的主動建構。同時,還可以在虛擬技術營造的逼真現場感和沉浸感的場景中,與虛擬場景中的物體進行交互,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觸摸虛擬場景中的物體,對其進行各種不同角度的旋轉、位移和改變,如:對國內外經典繪畫建筑作品、古代陶器、雕塑等進行近距離的觀察、欣賞和感受,增強學生的美術學習的體驗感。[5]
(四)培養審美能力和想象力
靜物擺放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利用VR技術構建靜物擺放虛擬系統,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
1.多樣化的實時交互,培養審美感知力。可以利用靜物擺放虛擬系統進行美術拓展教學,讓學生隨意選擇靜物,進行所選靜物的隨意移動、旋轉、縮放,并對所選靜物的色相、明度、純度進行任意的改變,觀察所選靜物色彩變化對視覺重量的影響,觀察整組靜物的色調、結構布局及內部關系,把握整組靜物的點、線、面、形體、色彩、質地、空間、布局等基本要素,提高學習者對美學要素的整體把控能力。
2.整合靜物資源,培養審美情感。在靜物擺放的美術學習中,還要充分整合靜物資源,激發和調動學習者的審美情感,可以利用虛擬系統展示和呈現具有一定文化價值的歷史物件模型,如:陶瓷、木屐、繡花鞋、京戲臉譜、中國結、文房四寶、暖壺、搪瓷杯、煤油燈等,喚起創作者內心的情感,沉浸于不同物件之中,體會其內蘊的豐富歷史文化意蘊。
3.搭建虛擬現實場景,培養審美想象力。擺放靜物的風格不盡相同,由于現代化裝修風格與靜物擺放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此可以采用搭建虛擬現實場景的方式,讓學習者專注地投入到似真非真、亦夢亦幻的虛擬世界之中,獲得沉浸感和構想性,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想象。如:在學習華延峰的《鄉戀》、朱植人的《習古齋畫絮》中,就可以通過搭建虛擬現實場景的方法,喚醒學習者的情感,激發學習者的想象力。
當然,也要考慮VR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的局限性,由于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同時,還要審慎識讀VR虛擬現實技術的技術宰制,避免虛擬與現實的視覺混淆,不能讓游戲化的虛擬體驗使美術教學遭到異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VR虛擬現實技術可以作為美術教學的輔助性工具,適當合理地引入到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之中,激發和調動學習者的所有感官,在交互、沉浸式的虛擬場景體驗中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培養美術學習者的審美情感、想象力和創造力,突破傳統美術教學的局限性,有效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洪.基于VR技術的美術教學價值分析[J].美術文獻,2019(01):74-75.
[2]宋巖.VR/AR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9):78-79+82.
[3]蘇杉,徐靜靜.淺析VR教育對教師美術教學的機遇與挑戰[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01):98-99.
[4]孔莉莉.數字化藝術文化遺產保護教學實踐與研究r——以全景VR視頻技術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8(16):40-42.
[5]王麗萍.VR新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探究與思考r——以人美版教材一年級的《誰的魚最美》為例[J].華夏教師,2018(0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