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毛
摘要:閱讀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閱讀逐漸成為鍛煉學生邏輯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關鍵環節,而現階段小學生普遍對閱讀課程缺乏學習熱情,針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出發點,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參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教學策略
小學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階段,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會逐漸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因此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師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小學生對參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存在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從消除學生抵觸情緒入手,并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突破口采取相應教學措施,教師首先應探索趣味性閱讀專題內容,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調動學生閱讀熱情;其次應開展趣味性閱讀活動,以此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激發閱讀興趣;最后應創設趣味性閱讀情景,使學生能夠在豐富閱讀體驗感中激發閱讀興趣。
一、探索趣味閱讀專題
教師在篩選趣味性閱讀專題內容時,應以當下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參照,探尋具有教育意義并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流行元素。例如:經過調查教師發現,二年級的學生普遍對童話故事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師設置童話閱讀專題。教師首先對應學生的年齡找到幾篇童話故事,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理解故事內容,教師選擇帶有圖示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其次教師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以設問的形式進行閱讀課程的導入環節,在課程開始之初教師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有誰知道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學生們紛紛舉手表示自己知道這則故事,教師繼續問道:“有同學喜歡這一類型的童話故事嗎?”學生們紛紛舉手,以此表示自己對童話故事充滿閱讀熱情。借此機會教師繼續說:“既然大家都這么喜歡童話故事,接下來老師要帶領大家一同閱讀幾篇童話故事,同學們有沒有興趣與老師一同了解故事內容呢?”學生們表示愿意,以此學生們會跟隨教師的指引投入到童話故事的閱讀中。由此可見,教師應以學生普遍感興趣的事物為突破口,探索趣味性的閱讀專題,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開展趣味閱讀活動
單一的閱讀教學形式雖能夠使學生有效閱讀文章內容,但卻不能避免學生對閱讀教學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結合閱讀內容,在班級中開展多樣化且具有趣味性的閱讀活動,以此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為了使學生進行有效語文閱讀,教師帶領學生開展“讀后說故事”大賽。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以說故事的形式講解閱讀內容,在開展這一閱讀活動之前,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讀物并深刻理解文章內涵,以此才能完整并準確地為同學們講解故事內容。因為想要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條理清晰地講解故事,所以學生選擇仔細研讀文章內容。而在解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讀物中的趣味性因素,以此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再例如: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會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體驗文章中出現的游戲活動或者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切身感受文章中的具體內容,從而在體驗中找到閱讀樂趣。由此可見,教師應積極開展與語文閱讀有關的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找到閱讀樂趣。
三、創建趣味閱讀情景
情景教學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與之相關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情景中產生共鳴,從而找到自身情感與學習內容相關聯之處,以此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閱讀情景,使學生在情景體驗中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例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與四季有關的文章時,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與四季相關的閱讀情景,比如當教師帶領學生閱讀關于冬天的文章時,教師搜索到關于冬天的圖像、音頻、視頻等材料,并運用多媒體將材料展現給學生。當學生閱讀到與冬之聲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則為學生播放人們冬天燒柴火時噼里啪啦的聲響,學生通過聆聽音頻便立刻能夠聯想到冬天的景象;當閱讀到與雪花相關的內容時,教師以播放視頻的方式帶領學生仔細觀察雪花的樣子,以此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從而使學生能夠切身體驗文章中的場景,以此使學生在趣味閱讀情景中被激發閱讀興趣。由此可見,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閱讀情景,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切身感受的過程中產生閱讀興趣。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有效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應以探索趣味閱讀專題為切入點,以開發趣味閱讀活動為主動力,以創建趣味閱讀情景為助推劑,以此才能有效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蔡薇.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9).
【2】黃穎穎.激發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有效策略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1).
【3】徐慧琴.小學數學趣味閱讀有效策略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