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芳
【摘要】本文以小組互動學習模式為研究視角,探索其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應用。小組互動融合教學的形式有:小組合作討論數學話題、小組合作練習數學題。小組互動融合教學的具體措施:以學生為主、明確小組分工、開展學習總結。充分借助小組互動學習理念,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性學習氛圍 ? 學習思維交流 ? 探究性學習能力
引言:小組互動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其應用優勢表現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問題的探討,有助于為學生營建自主性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潛能;有益于加強學生學習思維交流,學生針對每個問題存在差異性的思考點,小組討論,促進其深入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應用意義。
一、小組互動融合教學的形式
(一)小組合作討論數學話題
數學教師在授課期間,針對章節授課任務,設置必要性討論問題,加強學生自主交流與研究,在小組互動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積極思考討論問題,以差異性學術思考方向,提出思考觀點,由小組組長綜合討論內容,整理討論意見,呈交于答案交流程序中。小組合作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促進其將思考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形成“知識思考”與“知識表達”的兩個過程,有助于增強學生思考能力,使其逐漸獲得探究性的學習思維。
(二)小組合作練習數學題
教師應選擇新型的學習考核形式,采取學生小組合作練習的形式,以此驗證學生對章節內容的吸收效果。以小組合作練習形式,提升學生考核的競爭意識,加強學生對解題思路的表達能力,便于學生獲得他人的思考方式,形成高效的學習思維交流,加深學生問題解答的影響,促進其深入掌握數學解題技巧。在兩位數相乘的學習任務中,解題方式有多種,學生在小組合作練習中,互相分享解題思路,提升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
二、小組互動融合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
1.融合教學理念
小組互動學習形式中,授課教師應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將課堂主體轉變為學生,規避傳統總結性內容傳輸的教學問題,促進學生參與數學思考過程中,激發學生思維中的數學辯證潛能,發揮數學教學的綜合價值。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以章節授課內容為基礎,加強學生問題思考的引導,為學生設定小組討論的話題,促進學生激發自身探究性數學專研能力,為學生自由討論提供基礎條件。
2.融合教學案例
人教版授課任務《制作活動日歷》中,旨在提升學生對日歷、年月日相關時間計量單位的理解,增強其時間計算能力,便于其解決多重數學問題。小學階段學習的日歷知識較為簡單,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電子日歷,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設定的討論話題:總結日歷特點與內在規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與總結。在學生討論聲逐漸減小時,教師詢問學生討論結果,小組逐一呈交小組討論結果。教師針對班級各小組的總結內容,采取評價與總結,便于學生認知自身學習的不足,增強學生對日歷數學概念的理解,加強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意識,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明確小組分工
1.融合教學理念
在實施小組互動前,為保障小組討論的有序性,防止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不積極參與話題討論的問題,教師應為小組設置小組長,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進行,結合學生的學習優勢,為其分工討論任務,提升學生參與小組互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優勢。
2.融合教學案例
人教版授課任務《三角形特性》中,旨在培養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認知三角形各元素的數學概念,便于后續學習開展幾何計算,具有基礎性數學教學意義。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開展自主討論,討論話題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此同時,教師為學生明確分工,讓數學成績前10名的學生,作為小組內的組長,維護小組討論學習的有效性。如若同一個小組中有兩名數學成績前10名的學生,則由兩人輪流作為小組長。在小組討論完成時,教師邀請小組長回答組內的討論結果,教師給予評價與總結。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有效獲取了三角形穩定性的數學理論內容,樹立學生基礎性數學認知,為其后續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開展學習總結
1.融合教學理念
在完成小組互動活動時,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開展討論總結,總結內容包括:章節學習內容、小組合作收獲。教師依據學生的總結內容,精準分析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遇見的問題,繼而開展教學模式的調整與完善,提升小組合作教學的綜合效果。針對總結內容不完整、不認真的學生,教師應為其采取重新分組形式,改變其學習環境,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彰顯小組合作學習的靈活性。
2.融合教學案例
人教版授課任務《統計與概率》中,教師可從統計、概率兩個方面分別為學生設計討論話題,增強學生對章節數學內容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比如“已學過統計圖的特點”、“概率數學概念的理解”、“條形、折線、扇形三種統計圖的應用優勢”等。統計與概率的數學課程,在小學六年級課程規劃中,具有一定學習難度,旨在為學生步入初中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條件。教師應科學設計討論話題,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發揮小組合作的學習優勢,增強學生對章節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促進獲得優異的數學成績。
與此同時,數學教師應以小組互動為基礎,加強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為學生營建高效優質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合作效果,增強學生討論有效性,促進學生樂于參與在小組互動的學習活動中。此外,數學授課教師應持續增強自身教學能力,保障學生討論話題的科學性,提升學生合作練習題目的有效性。
結論: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授課過程中,融合小組互動形式,營建課堂全新的交流模式,有益于學生參與學習思考,促進學生自由表達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距離,有助于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為此,充分借助小組討論學習方式,切實推動數學教學進程。
【參考文獻】
[1]周吉洋.自主探究性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9):78-80.
[2]樊文霞.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