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芳
【摘要】2017年新課標指出要“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議題教學成為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成功與否的重要統領。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我們要善于把議題融入生活,精選意義深長的議題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課堂;要善于教學生議,精選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議題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堂;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彰顯主人翁地位,讓思政課堂“議”興盎然,活力無窮。
【關鍵詞】議題 ? 活動型課堂 ? 溫度 ? 深度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學生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組織起來”;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學生要在做中學,主張知識的獲得要與生活中的活動相聯系。以上種種教育觀點無不一一印證了活動型課堂的重要性,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注學生關鍵能力的形成,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開展變得迫切而又意義重大。在我看來,活動型課堂可劃分為課內(課堂型)與課外(社會實踐)兩種主要實現形式,本文主要以課堂型活動課堂作為主要研究,以議題式教學為課堂活動抓手,以“國家財政”這一課為例,精選精選意義深長的議題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課堂,精選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議題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堂,打破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讓思政課堂變得“議”意深長 ,“議”興盎然,活力無窮,通過“走進生活,感受財政;分析情境,了解財政;參與活動,探究財政;聚焦生活,建言財政”四個方面的活動展開課堂教學,讓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增強學生對國家財政的體驗,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一、融課堂于生活之中,精選意義深長的課堂議題,彰顯思政課堂的溫度。
議題是學科活動的紐帶,活動只有緊扣議題,才能始終指向學科內容、學科思維和學科素養。議題要符合學生原有經驗、心智特點、個性化需求的,能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真議真學;是適合引領系列化活動的,能夠使各種活動“形豐而神聚”,指向核心素養。為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國家財政的重要性,本課設置了“財政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總議題,確立課堂活動方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我們生活中有哪些項目是由國家財政投入建設的?這些項目的建設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小組匯報,小組1主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出行出發,以“增城13號線和21號地鐵的建設與開通”作為資料匯報,小組1認為地鐵建設資金龐大,耗時久,只能國家出資建設,13號線21號線地鐵的建成,大大縮短了我們與廣州市中心的距離,不僅方便了增城人們到廣州游玩購物求學就醫等,也方便也廣州市民來增城休閑旅游,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小組2主要從生活中的公共場所出發,以“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公園、廣場”等作為資料匯報,小組2認為國家出資建設的這些公共場所,為居民日常學習、休閑娛樂,運動建身提供了極大便利,讓人們德智體得到更好的發展;根據各小組的匯報,學生都能夠從自己的日常生活素材入手,素材緊緊指向“財政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課堂上學生們圍繞議題,聯系生活,不僅知識指向明確,而且學生素材搜集,小組合作,資料整理與匯報的關鍵能力得以養成,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有話可說,有話敢說,真正實現了我的課堂我做主的主人翁地位,思政課堂的溫度得以彰顯。
二、融教學內容于情境之中,精心設計課堂探究活動,彰顯思政課堂的深度。
基于課前的調查研究,在學生對國家財政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我們設置了環節二——分析情境,了解財政。課堂上通過PPT展示我國2018年財政報表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根據課件上展示的財政報表,思考我們需要掌握國家財政的哪些知識?” 學生根據設置的情境問題,認真閱讀課本,找出有關財政的基礎知識,通過“分析情境,了解財政”,讓學生回歸書本構建相關的學科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科學分析經濟行為,做到活動內容課程化。在習得本課基礎知識之后,緊接環節三——參與活動,探究財政,通過三則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進行情境設置,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思考學案中的三則情境材料分別體現了財政的什么作用?三則情境材料主要以廣州財政的收入與支出為素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能夠很好的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樂學、肯學、善學才能進一步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才能指向高考的選拔性考試,如今,社會不斷進步,我們要為社會培養出能夠解決復雜情境擁有關鍵核心能力的新型人才,高考評價體系藍皮書指出,本輪高考綜合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就是要實現學生“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轉化,打破應試教育的頑瘴痼疾,突出創新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為此,我們的思政課堂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識被動獲取的淺層次學堂,而是要形成知識主動生成的深度課堂,情境教學與合作探究便是最好的鍛煉方法??梢哉f,基于生活的情境素材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載體,它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在鍛煉中成長并逐漸形成解決真實情境問題的關鍵能力,以實際生活為依托,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生成書本知識,讓學生從生活到理論自然生成書本知識,而不是教師的生搬硬套,思政課堂的深度得以彰顯。
三、聚情感于合作之中,彰顯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讓課堂“議”興盎然。
現實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是科學世界的根基,教學只有聯系生活,走進生活,才能使人真正體驗和理解知識的內在意義和價值。因此現實生活應該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學應與現實生活連接?!端枷胝握n程標準》提出在課程實施中,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為此,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興趣,激發學生的公共參與培養主人翁精神,結合新課標的建議,我們在本課設置了最后一環節——聚焦生活,建言財政,請結合生活體驗和國家財政的相關知識,你會建議廣州市市長如何發揮財政的作用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課堂上通過表格設置的形式讓學生朝著本課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激發課堂的活力,讓學生在合作中找到方向,在合作中實現共贏,在議論中落實本課知識。通過活動設置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學科知識應對和解決各種復雜社會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議”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成長,學生對思政課的情感在合作中得以凝聚,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彰顯,而我們的思政課堂也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變得魅力無窮,“議”興盎然。
學習,不是一場勇者的游戲,而是一次智者的旅途,唯有博覽沿途風景,方能不虛此行;課堂,不是一場個人的戰役,而是一場合作的共贏,唯有共商共建,方能一舉奪勝。在思政課堂上,作為老師我們是學生的引路人,我們必須做到授課有法,收放自如,以智者的眼光,帶領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識,在生活中感受知識,在議論中生成知識;我們必須以合作的心態與學生一同共學共進,精雕細琢,在議題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思政課堂的溫度與深度,讓我們的思政課堂變得“議”意深遠、“議”興盎然!
【本文系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農村專項課題“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活動型課堂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c2019010】
【參考文獻】
[1]陸敬源.讓議題教學扮靚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12).
[2]教育部考試中心著.《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
[3]余文森著.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