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湧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我國教育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隨著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的是為了在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掌握關于環境藝術設計的技能與知識內容基礎之上,培養其創新能力,更好的幫助與促進學生身心全面良好發展與進步,更好的成為社會國家所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1]。因此本篇文章將重點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與研究,并提出具體培養教育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提供建設性意見,詳見下述。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能力;教育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2-00-02
所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藝術專業,主要指的是對于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利用藝術設計的方式來進行整合設一門藝術。并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設計的學科范圍較為廣泛,比如其中涵蓋的學科有,建筑學、規劃學以及人類工程學,還有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等等一些。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指導其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藝術技術外,還要擁有獨特的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環境藝術設計的提高與發展進步,擁有創新能力促進自身成為一名應用型較強的專門人才,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作用[2]。
一、樹立創新意識
想要實現在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目標,首先就需要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首先創新意識是能夠準確衡量學生是否具備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條件,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是否具備對環境藝術作品的求新意識,觀察學生是否是在接收到教師下達的教學任務后,直接所激發出的一種對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創新動機與創新意愿。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與不斷進步,互聯網技術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與普及應用,被應用到各行各業的發展當中,教育行業亦是如此,并且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與普及應用為學生學習以及接收信息開拓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并且學習資源也越來越多起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藝術作品主要是利用效果圖來展示整體環境設計出的藝術效果,并且將其落實到建筑施工裝飾圖紙上定要對其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以及施工工藝,才能確保建筑施工的順利進行,但是只是用手繪的方式會大大降低環境藝術設計的效率與質量,因此當下有很多企業當中都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來代替手繪,并且還會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且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設計質量與效率,因此將其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技術來實現對環境藝術作品的設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設計靈感,讓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的多種可能來迸發出更多的靈感,從而在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從而最終實現培養其具有創新能力[3]。另外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融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當中,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教育教學方法模式的創新,并且還能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通過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還更好的拉近了學生與當下先進技術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進步與成長,更加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內容。為了游俠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必須要將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基礎,從而更好的教育與培養學生成為超群的設計大師,由此可見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當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樹立創新意識對于學生進步與發展來說尤為重要[4]。
二、遵循人文精神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涉及道德學科較廣泛,因此學生想要學好這一專業,且在受教育教學中培養自身形成優秀的創新能力,以及未來成為一位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師,除了要接受專業的教育教學之外,還要指導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較直觀,引導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過程中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以及遵循人文精神,從而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此作為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前提條件。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并且也是我國民族歷史的道德傳承與思想和精神的重要體現。所謂的人文精神,就是人類的自我關懷,主要表現為人類對尊嚴價值預計命運的維護與追求與關切,并且人文精神是推動人全民發展的一種理想人格,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要將遵循人文精神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所必須要遵循的原則與條件[5]。
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時,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得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將人文精神正確合理融入其中去,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與進步,形成創新能力的同時升華自身綜合素質與修養。網絡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對新生事物的辨別能力下降以及自律能力逐漸減弱,導致學生在通過網絡在進行信息獲取時,難免會接收到不良信息的侵襲,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習過程中形成創新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糾正正確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形成,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創新能力,且更加牢固的掌握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設計師。
三、創新思維訓練方法
(一)找準創新能力培養切入點
想要實現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定要對學生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從而切實有效的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特點從而制定出符合學生實情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此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相應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就會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從而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好奇心的捕捉,以此來作為創新能力培養切入點[6]。比如在對《工程制圖與試圖》進行教學時,由于這一課節知識內容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就可以將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切入點,以動手操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手操作來提高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內容與技術掌握能力,通過動手操作來激發學生的無限可能,也從而更好地開闊學生視野與思維空間,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二)拓寬知識視野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跨學科的專業,所以導致學生在作品設計過程中容易出現作品主題設計不明顯以及缺乏設計內涵的問題,產生這樣的問題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缺少創新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定要適當為學生開拓知識視野,不要僅僅拘泥于教材知識內容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廣闊的知識內容,來無限激發學生在作品設計中形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拓寬知識面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新興的設計學科,主要重視的是對人類生活設施以及空間環境的藝術設計,因此在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定要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目標,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提高,幫助學生通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成為一名優秀的專業的創新能力超群的設計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嵇立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湖南包裝,2018,33(02):106-107+117.
[2]趙云.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評《室內設計與表現》[J].林產工業,2020,57(05):119.
[3]江磊.“互聯網+”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07):150-152.
[4]陳國興.創新創業教育導向下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評《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造力培養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06):144.
[5]胡衛華.項目驅動+階段教學模式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S2):289-291.
[6]陳菲菲.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下廣西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