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湛湛
摘 要: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廣電傳媒機構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在管理、策劃、組織等方面負責運作,從而促進文化產業體系的進一步構建以及整個藝術市場的良好發展。藝術管理課程則是針對這一需求而產生的綜合學科之一,負責為社會輸送藝術管理專業人才。但由于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國內尚未成熟,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專業教師們不斷摸索,以求更好的教學方式,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本文即從藝術管理專業概述著手,分析其教學現狀及其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指導實際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進一步擴大學科影響力,推動我國藝術市場的發展。
關鍵詞:藝術管理;實踐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1-00-03
藝術管理在藝術行業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幫助媒體機構高效運轉,出品各類高質量的節目,贏得更多的受眾。隨著藝術行業的發展,對藝術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校的教學,只有充分發揮教學成效,讓學生們在學校這塊土壤上吸收足夠的知識,打牢扎實的理論基礎,并進行結合實際、有效的活動實踐,才能幫助學生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能盡快站穩腳跟,獲得個人的進一步發展。
一、藝術管理課程概述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出于對藝術類行業經營、管理的需求,美國的哈佛、耶魯大學就開始設立藝術管理相關專業,之后,隨著藝術市場的進一步開拓,該專業在全球多個高校均有設立并逐漸獲得發展。在我國,自“十二五”規劃即開始提出文化產業在未來的發展規劃,由于該產業體系仍未完全形成,因此我國藝術市場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對藝術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也非常大,意味著該專業就業前景極為廣闊。最早開設這一課程的是天津音樂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之后,全國400余所大專院校也相繼設立了藝術管理專業,并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雖然僅僅經歷十幾年的教學,和國外相比,我國該專業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尚未健全,但也已在歷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出適合學生成長的方式,即實踐教學,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實現和理論知識的結合,進一步促進理論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專業修養以及在激烈就業環境中的綜合競爭力。[1]
藝術管理課程主要涵蓋了三方面要求:專業的綜合能力,由于該專業本身交叉學科較多,又將“藝術”和“管理”放在并列位置,即不單純是“藝術”,也不單純是“管理”,而是兩者的結合,預示著這一專業存在綜合性;專業能力,在專業上,主要涉及藝術類項目,如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方面,有別于其他類型的管理,即該專業教學上的“專業”性;應用能力,藝術行業本身是實踐性較強的行業,藝術管理更是強調學生的具體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注重實踐教學,通過和本專業相關的各類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藝術管理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一)藝術管理實踐教學現狀
該學科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在教學方法上已有了一定經驗,特別是一些辦學能力較強的高校,以其渾厚的經濟實力建立起專門的演藝實踐中心,給學生們提供模擬現實情境的場所,讓他們可以從策劃、排練到預算進行全程管理,在實踐中吸收知識、總結經驗,同時還成為藝術相關工作的科研場所。也有些實力較弱的高校,雖然不能建立實踐中心,但通過和共建的文化藝術機構單位合作,讓學生們在實際崗位上見習、實習,親身體驗所學內容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方式。或者在校內開展各種音樂、戲劇等藝術社團,通過對社團活動的管理、參與學校演出中的管理等展開實踐,結合課堂內容,作為案例教學的一部分,同樣也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雖然各類實踐教學展開得如火如荼,但相對于國外來說,我國的藝術管理實踐教學總體仍處于摸索期,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專業教師們去研究探討。
(二)藝術管理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第一,實踐教學不夠與時俱進。高校進行相應的藝術管理實踐教學,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確保多媒體實驗室的設備足夠先進,適應當前社會上同類工作的需要。但不少高校由于資金短缺,大多數資金用于專項研究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或者改善理論課堂教學設備等,用于實踐教學的投入就少之又少。這就導致實踐教學中心的設備過于陳舊,無法緊跟時代要求。而藝術行業原本發展就快,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不斷轉換觀念,以最前沿的模式進行策劃、管理,盡快熟悉新型設備以適應媒體機構發展需要。因此,當實踐教學中心的設備、管理觀念均不能跟上時代時,勢必難以培養出社會競爭力強的人才。
第二,生源方面的專業素質不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由于生源質量本身的制約,再加上不同學校對該專業學生培養結構認知的不同,也會造成實踐教學效率的下降。每個人精力時間有限,參與高考的學生需要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花在學習迎考上,若要參加藝考,還需要分割一大部分時間放在藝術專業技能的練習上,不少學生要不就是文化基礎好、藝術技能薄弱,或者藝術技能較強而文化基礎差,很難兩者兼顧,導致兩者未都能打好牢固的基礎。而且,一般來說,藝術類專業的文化課招考分數線均低于普通專業,這就意味著生源大多文化素質不高。而一些文化分較高的學生若藝術技能不足,也可能會影響到今后就業時的競爭力,不利于學術深造。[2]
第三,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屬于引導者和參與者、組織者,同樣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在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時,對學生實踐中的不足加以指點,讓學生們不斷改進,真正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學歷、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卻沒有豐富的從業經驗,自身在實踐上都是一片空白,不少管理知識也只是紙上談兵,并不能對實際有指導作用,而且缺乏實踐中的變通能力,無法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建議,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第四,缺乏足夠的內外交流。如前文所述,藝術管理課程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實踐教學經驗并不充足,國內外各學校之間也沒有進行足夠的交流,不少學校仍處于閉門造車、自行摸索教學模式的階段。這樣一來,原本就存在的師資及經驗上的缺乏問題會變得更為凸顯,相對來說,教育資源的緊缺情況也會變得更嚴重。同時,交流的缺乏也不利于各類高校在該專業方面的優質資源融合,不能做到和國際接軌,影響到這一專業教學的健康長遠發展。[3]
三、提高藝術管理實踐教學的對策探討
(一)加強實踐基地共建和校內實踐中心投入
既然是實踐教學,需突出實踐這一中心,就是說,首先要為學生們提供能進行有效實踐的場地和環境。學校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強和校外文化藝術機構的共建,可以通過聘請知名學者、教授、音樂制作人、自身投資者來校授課的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通過和藝術、媒體等機構簽訂共同培養協議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教學基地,便于學生們在真實的環境下得到鍛煉及長期從業人員的指導。除此之外,校內的實踐教學中心也需要加大投入,定期更新設備,教師需要經常關注前沿的藝術管理理念,不斷更新教學、管理思路,讓學生們能接觸到前沿觀念,運用先進的設備,以確保和社會實際需要不脫節。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各類社團活動,讓大家參與有策劃、管理的機會。[4]
(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首先需提高學生們對該課程的認知,這就需要擴大學科在社會上的影響,特別是在一些生源素質較高的中學內提前進行宣傳,讓大家能對藝術管理有一定的概念,了解該學科的重要性及對藝術市場的推動作用,引起學生們對該專業的興趣,吸引更多高素質學生的報考。其次,在本校內該專業的學生中,也需要大力提升學生們的音樂藝術水平,不管是對音樂的欣賞水平、樂理知識基礎,還是樂器的演奏水平,畢竟只有自己的專業素質過關,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三)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藝術管理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有豐富經驗的指導教師,才能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教學的實踐狀態,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方面,需要建立校內外的協同機制,一方面聘請校內外經驗豐富的相關從業人員作為專職教師,以其長期從事相關工作中豐富的經驗為學生們親身示范,使其盡快投入教學情境;另一方面,針對校內教師經驗缺乏的情況,定期選派教師去國內外大學進修,或者到媒體機構任職,在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協調與實踐單位關系[5]。
(四)加強專業橫向交流
無論是藝術本身還是藝術管理的理念,都是開放性的,需要不斷的吸收別人的先進經驗,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實現創新,才能獲得最終的提高。所以,需要加強不同學校之間以及國際上相同專業之間的橫向交流,形成知識、經驗上的互補,借鑒其他院校在藝術管理實踐教學上的先進經驗,才能避免閉門造車、夜郎自大的局面,并為本專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四、結束語
總之,藝術管理在我國屬于新興學科,卻在藝術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各高校相關專業及專業教師們需認真分析該學科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尋找應對措施,以求不斷提高教學效率,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迎剛.歐美國家藝術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借鑒意義[J].藝術百家,2012(3).
[2]鄭涌穎.關于高校藝術管理專業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廈門大學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3]李鳳亮,宗祖盼.藝術學理論視角下藝術管理研究的困境與出路[J].藝術百家,2014(4).
[4]趙志紅.對藝術管理教育學科發展現狀的觀察與思考[J].藝術教育,2008(5).
[5]程姝.淺析藝術管理實踐教學體系[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