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艷 陸瑩穎 王顯燕 王瑋 張秋霞 潘浩濱
摘要:通過調研了解財經商貿崗位群的設置、崗位群職責、崗位群對財經商貿人員素質、能力結構的需求變化,為財經商貿專業群建設提供可靠依據;了解發達地區財經商貿專業和專業群研究建設情況,借鑒學習先進的專業建設經驗,結合廣西產業發展需求和廣西物資學校的專業建設情況,推動廣西財經商貿專業群建設研究。
關鍵詞:財經商貿;專業群;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技能人才成才需要,實現專業發展服務于產業能力的升級,建成校企共建共享、特色鮮明、為區域經濟建設提供復合型的技能人才的財經商貿專業群,課題組成員持續地開展了一系列的調研學習。
一、調研背景
“十三五”期間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代信息技術與各產業深度融合,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變,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以滿足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的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經濟社會的變化給傳統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沖擊著傳統行業的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具有系統思維和跨界思維的人才將成為產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新特征;職業教育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如果專業設置、專業建設的速度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脫離現代服務業的規律,將會造成畢業生所學的專業與新興產業的需求無法銜接,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沒有競爭力的,也會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認為,職業教育向類型教育轉型的三大特征就是“跨界、融合、重構”。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陣地的中職學校在新的人才規格要求的挑戰下需要重新審視各專業的建設,把專業建設的重心轉移到內涵提升上來,而內涵提升的關鍵就是專業群的建設。
二、調研目的、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是以經商貿專業群的核心專業會計專業為主線開展研究工作。
(一)調研目的
通過對企業的調研了解財經商貿崗位群的設置、崗位群職責、崗位群對財經商貿人員素質、能力結構的需求變化,為財經商貿專業群建設提供可靠依據。通過調研了解發達地區財經商貿專業和專業群研究建設情況,借鑒學習先進的專業建設經驗,結合廣西產業發展需求和廣西物資學校的專業建設情況,推動廣西財經商貿專業群建設研究。 (二)調研對象
1.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及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服務公司的經理。
2.同類中職學校,特別是發達地區的財經商貿專業發展成績突出的學校。
(三)調研方法
1.訪談調研。主要針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及會計師事務所、會計服務公司的項目經理和同類中職學校財經專業負責人進行,對企業的調研,主要與企業負責人探討崗位群的設置、崗位群職責、崗位群對財經商貿人員素質、能力結構的需求、會計行業發展的趨勢;對中職學校的調研,主要是與中職學校財經專業負責人對會計專業及專業群建設的方法、路徑,課程改革的方法、校企合作的方法,師資培養及技能大賽、實驗室建設等進行探討。
2.在線問卷調研。一是網絡調研數據,源于國內和省內權威性、可信度較高的招聘網站,如智聯招聘、前程無憂、廣西人才網等,從中整理分析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量及崗位要求;二是調研問卷數據,問卷樣本來自工業、商業、建筑業、交通業、房地產、機關事業單位等多個行業領域,有效問卷76份,了解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能力、技能訴求。
三、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及現狀
(一)會計行業現狀
財政部發布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2010-2020年)》一文中表示:一是保持會計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隊伍規模不斷壯大,實現會計人才資源總量增長40%,較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是要重視會計從業人員、會計初中級人才的培養,促進會計人才資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職業道德水準高、業務嫻熟、技能綜合、職業判斷能力強的會計人才隊伍;力爭到2020年,實現高級、中級、初級會計人才比例為1:4:5,使會計人才的分布、層次和類別等結構趨于合理。三是要穩步提高會計人才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廣西財政廳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公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 2010-2020)》。規劃中闡述了加強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說明當前我區會計人才發展的總體水平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會計人才隊伍還不能完全滿足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廣西的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因此,抓好會計人才的培養、抓好會計隊伍整體建設,要重視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是會計主管部門重要工作之一。
(二)企業人才需求現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37.6萬家,比2016年末增加6155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7.5%。其中,中型企業5.3萬家,占中小企業的14.1%;小型企業32.3萬家,占中小企業的85.9%。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中小企業的為國民經濟注入增長活力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據中國財會網顯示,財會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僅次于營銷人才的需求。會計行業每年需要增加3萬多會計從業人員。會計人才的需求主要分為三種方向,一是對于廣大企事業單位,會計從算賬報賬逐步發展到內部控制、公司治理、會計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領域;二是對于小微企業,主要依靠會計服務公司進行代理記賬,于是產生了大量的會計服務公司,公司業務相對比較簡單,主要幫助企業代理記賬及申報納稅,側重于基本稅務知識的運用;三是會計師事務所,這類企業主要從事審計、咨詢、稅務策劃服務。由此可見,財經人才的就業前景較為樂觀,但是對財經類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起來越高。
四、專業及專業群建設現狀
(一)財經商貿類專業建設現狀
財經商貿類專業是大部分中職學校的重點核心專業,以財經教育辦學的主體也非常多,幾乎達到了“無校不財”的程度,但是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財經商貿類專業需要投入的資金量不斷增加,教學運行成本不斷提高,同時由于這些專業同質性高,使得教學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由于產業發展帶來了復合型技能人才需求,單個專業培養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造成的專業的建設和產業的發展相脫節,學生就業質量不高、服務產業的能力不強。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這種矛盾日益凸顯。
(二)財經商貿類專業群建設現狀
在我國,隨著專業群建設思想的探索與實踐,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專業群建設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課程建設與改革的角度,擴展到從專業建設的角度審視如何靈活調整專業與發揮資源共享的作用。2006年教育部啟動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要求“通過組建以重點專業為龍頭的專業群,促進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重點專業的輻射與帶動作用,促進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提高示范院校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這一階段專業群建設的研究關注專業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但這些研究基本上集中于高職院校,中職的相對比較少。
五、調研結果分析
(一)專業設置與人才需求不匹配。
隨著我國產業轉型、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升級換代和新興產業集群的產生,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也發生很多的變化,但是很多中職學校并沒有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調整專業結構,仍在按原有特定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育。最終造成了行業發展所需人才短缺,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無法就業的人才供需矛盾。
(二)專業及專業群建設存在的問題。
專業“同質化”現象突出,教學資源浪費嚴重,中職學校一般都是根據本校師資等專業
資源和社會人才需求的熱點來設置專業,“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行業背景不突出、專業特色不明顯。專業人才培養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規劃,導致教育教學資源投入多,利用率不高,教學資源浪費嚴重。比如,專業教學設備、實訓室、實訓基地建設等等,每個專業都在添置和增加,教學資源浪費嚴重,。對專業群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平已經達成了共識,但對如何建設專業群還存在認識偏差,存在群而不合、貌合神離的問題。對專業群的整體面向和群內專業的各自側重,對群內課程資源、教師資源、實訓資源的共享整合,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統安排,仍按照傳統思維以單個專業為口徑進行人才培養和教學的設計,把專業群建設簡單分解為群內各個專業建設,誤認為單個專業建設好就可以成為專業群了。
六、調研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認識到通過構建與區域產業集群人才需求特點匹配的財經商貿專業群,才能凝聚專業群各專業的力量,實現專業發展服務于產業能力的升級,為經濟建設提供復合型的技能人才。首先,在對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面向產業經濟發展的共性需求,以產業集群內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確定財經商貿專業群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比如,針對我國產業集群尚處于興起與發展初期,急需大量營銷、管理、和物流專業人才的情況,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要盡量滿足我國集群經濟升級換代過程中對此類人才的需求。其次,專業群設置要考慮產業集群內部上、下游行業企業對某一專業人才的需求;考慮產業集群發展中員工繼續學習、轉崗等工作變換的需求,把學校專業教育形式與專業在職培訓形式結合起來,開展多種形式和多種層次的職業培訓,緩解產業集群內部人力資源快速轉移導致的緊缺性人才匱乏的現象。專業群建設是經濟產業發展的需要,是中職學校教育發展的需要,中職學校應該把握專業群建設的契機形成學校專業品牌,對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黎紅,王若軍,高職專業群對接區域產業集群問題探討[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 01).
[2]李輝,五年制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群建設與實踐路徑的研究[J].商業會計,2016.
[3]吳升剛,郭慶志,高職專業群建設的基本內涵與重點任務[J].現代教育管理,2019(6).
[4]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J].財會[2010]19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