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要:中國民族民間舞不僅是我國社會發展歷程當中,勞動人民智慧的集體結晶,而且反映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藝術特征。在學前舞蹈教育當中,適當地融入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應用,不但可以使幼兒在藝術氣質與自身能力上得到提升,同時還可積極影響著他們身心健康與成長。本文在結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特征的基礎上,對學前舞蹈教學中融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現狀和應對問題的具體措施開展分析,以期為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面提供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運用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1-0-02
民族民間舞本質上是以情感的闡揚、民眾娛樂活動等方面為基礎,經歷漫漫歷史長河的發展,從而逐漸形成并發展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學前教育專業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根基所在,在兒童時期進行舞蹈學習,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與熏陶,培養孩子們對舞蹈藝術的熱愛,可在幼兒未來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人在幼兒時期,會對周圍的一切事物感到好奇,這個時候進行舞蹈學習,它不僅可以活躍思維,增加身體協調性、柔韌性,增強身體免疫力,還可以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生根發芽,將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延續。所以,在學前舞蹈教育環節中融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可熏陶幼兒的民族民間舞藝術修養,而且在幼兒學前舞蹈教育發展與改革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1]。
一、學前舞蹈教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不夠重視
目前,學前舞蹈教授人員在教學活動上,并沒有真正的領會到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價值所在,造成了在現階段的舞蹈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地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元素與傳統舞蹈課程相融合。社會上許多舞蹈教育機構只是把一般的舞蹈課程作為主要內容,比如塑造身體形態和學習舞蹈技巧等方面。這樣一來,幼兒家長會認為只要訓練到孩子的身體柔韌性,會跳幾個簡單的小舞蹈就行。教學體系單一,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學前舞蹈教育工作的任務量,但幼兒會因此無法正確得理解舞蹈藝術地精髓與內涵所在,還可能因訓練的枯燥會從小喪失對舞蹈的興趣,最終影響的是整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2]。
(二)在學前舞蹈教學中,建立一種幼兒美學意識
人在幼兒時期思維敏感,在這個時期所形成的思維模式會影響成人期的整體思維認知。現階段一部分舞蹈教育工作者對于傳統舞蹈基礎訓練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融合的教育,存在著認識偏差,以至于沒有在舞蹈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現出我國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無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內涵的浪費,讓兒童在學習舞蹈時無法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無法領會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精神與內涵。
(三)學前舞蹈教育教學目標層次不一
因為我國幅員遼闊,面積廣大,少數民族眾多,這使得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資源極其豐富。各個民族的發展狀態不同,使得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水平不一,這就造成了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目標層次不一的問題。具體體現在,教師在舞蹈理論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各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流傳歷史進行有效講述。長此以往,由于幼兒對傳統舞蹈文化極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在舞蹈學習或表演過程中難以融入自己的理解,會影響到教師的實際舞蹈教學效果;另外,幼兒在舞蹈表演時,無法通過自己的舞蹈動作來傳遞民族民間舞蹈的傳統藝術特征,導致舞蹈動作喪失了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特質[3]。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與學前舞蹈教學的融合方式
(一)在舞蹈教學中整合課程內容,確立特色目標
1.為適應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育與學習的發展要求,建立舞蹈理論與舞蹈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體現在,以目前學前舞蹈教學條件為基礎,在每學期的舞蹈教學任務中加入幼兒舞蹈知識、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即興舞蹈等訓練。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一方面注重培養幼兒對舞蹈動作美的領悟及掌握規范動作的要領,另一方面加強幼兒對于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認知與掌握,在教學內容與目標上重視實用性,注重傳統文化熏陶與舞蹈技術動作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以此來提升效果[4]。
2.制定清晰的課程培養方向,會對教學整體進程和學習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舞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作為舞蹈教學的核心,通過提煉各民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和動律特征對幼兒的舞蹈能力進行分析,讓孩子們不但認知傳統舞蹈元素,初步掌握不同民族舞蹈動作的特點,并且能在實際舞蹈動作訓練中,通過不斷地模仿來加深理解與掌握。教師在學前舞蹈教育中應力求實現舞蹈專業技巧訓練與傳統文化審美相統一,使得幼兒的理論知識接受能力與實踐效果相統一。
(二)創新舞蹈教學方式提升舞蹈的實用性
創新學前舞蹈教學中主要分為理念、環節以及方式的創新這三方面內容。
1.首先是要求舞蹈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在以往傳統意義上的幼兒舞蹈教學環節中融入更多“開放式”理念,即在舞蹈課程中融入舞蹈心理和舞蹈文化等教學內容,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舞蹈價值觀,激發幼兒開放式舞蹈思維并對舞蹈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而并不總是感覺到舞蹈動作訓練所帶來的疼痛無限、枯燥無味,為幼兒今后深入掌握不同的舞蹈動作做足準備。在“開放式”教學中,還可融入傳統民族民間舞蹈中所涉及的樂器、道具等相關的內容,如:蒙古族的馬頭琴、朝鮮族的長鼓、藏族的哈達、東北秧歌的手絹等等,這使得孩子們在學習傳統民族民間舞蹈動作的同時,感受到舞蹈學習所帶來的新奇與快樂,這對于幼兒階段的舞蹈教學是很有意義的。
2.其次是要求舞蹈教師在教學環節設置上進行大膽創新。(1)開展興趣教學。把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兒童舞蹈音樂或民族民間舞蹈視頻賞析內容加入相關課程教學的環節中,這可極大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可自然地引出舞蹈教學內容,使得孩子們對傳統舞蹈學習充滿興趣,寓教于樂,在充滿歡愉的氛圍中盡情地學習舞蹈動作要領。(2)增加師生互動。舞蹈教師在教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過程中,增加師生互動會大大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比如說師生角色扮演,通過穿著民族服裝來表演舞蹈等,不斷提升孩子們的學習參與意識,可以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提高舞蹈學習效率。
3.最后是要求舞蹈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大膽創新。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學習舞蹈動作元素可以借助電子設備來提升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播放舞蹈視頻,讓孩子們感覺到民族舞蹈的律動與美好。幼兒簡單模仿視頻動作,對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有一個初步感知,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比如說在教授維吾爾族舞蹈“賽乃姆”等舞蹈動作的學習環節中,教師可根據幼兒接受能力的不同,進行合理地簡化改編,再配上兒童歡快地音樂,來提升教學效果[5]。
(三)增加幼兒的舞蹈表演機會
在學習舞蹈時,每一個孩子對舞蹈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樣的,并且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也不相同。那些性格外向、舞蹈接受能力較強的孩子學習效果會更好,在學習民族民間舞蹈上也是這樣。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多開創一些社會上的舞蹈實踐機會,不管是公益性的,比如說,去養老院、兒童村為老人和孩子們表演,還是參加各類的舞蹈比賽,在比賽中,孩子會遇到不同的競爭對手,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種鍛煉,而每一次成功都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喜悅,帶來更強的自信心。這樣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心理素質,在一次次肯定批評中,得到錘煉,經歷越多,內心才會越發強大;而且使得幼兒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通過演出或比賽,增進了解和交流,吸取其他演員或對手的優點,學會欣賞他人。為孩子今后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大大提升了幼兒學習舞蹈的效果[6]。
三、結束語
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本身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藝術特點,但當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流行舞蹈或外來舞蹈,這對于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揚極為不利,學前教育中融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對于舞蹈體系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學前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學生的年紀較小,腦力和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對他們的培養教育不是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的積累,而是在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心理和審美品格。所以,在學前舞蹈教學中適當地融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成分時,教師應根據我國各民族舞蹈特色并參考以上提出的教學建議,達到舞蹈藝術文化與舞蹈動作技巧相融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晶晶.學前舞蹈教育中民族民間舞蹈元素的運用芻議[J].教育界,2016(28):173.
[2]蔣麗娜.傳統民族舞蹈元素在幼兒舞蹈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2017(01):114.
[3]李菁.以幼兒為本:幼兒舞蹈教育的關鍵所在[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01):180-182.
[4]王曉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初探[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02):100-101.
[5]杜涓.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基于對學前教育專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研究[J].戲劇之家,2014(10):183-184+189.
[6]梁好.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元素在學前舞蹈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