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山
膽囊結石是慢性膽囊炎的常見致病因素,臨床表現為右上腹隱痛或膽絞痛、膽囊積液,并有反復發作史等。目前臨床上主要以膽囊切除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但手術易形成創傷引發機體應激反應,延緩恢復[1]。中醫認為,膽囊炎結石癥是由于外感濕邪、飲食無律、情志失調等因素致膽汁郁結,治宜疏肝健脾、條暢氣機。大柴胡湯具有和解少陽、內瀉熱結的功效,對膽囊炎膽石癥有良好的臨床療效[2]。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術前應用大柴胡湯加減配合手術對膽囊炎結石癥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影響?,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160例膽囊炎膽石癥患者,按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35~60歲,平均(44.28±2.64)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0年,平均(3.54±2.33)年。對照組中男39例,女41例;年齡32~58歲,平均(44.91±2.1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0年,平均(3.61±2.26)年。將2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得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符合《中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內科診療共識意見(2018年)》[3]膽囊炎結石癥診斷標準和《膽石癥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4]中相關診斷標準,臨床上多有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有時有畏寒發熱等表現。排除未滿18周歲或70周歲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原發性疾病者,藥物過敏者,膽囊結石超過0.5 cm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仰臥位,全身麻醉,常規膽囊切除手術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術后預防感染、調節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大柴胡湯加減治療。大柴胡湯(大黃、延胡索、白芍、赤芍、郁金各10 g,金錢草30 g,柴胡、炒黃芩、枳實各12 g,虎杖、蒼術、白術、半夏、雞內金各15 g)。水煎,1劑/d,早晚服用。臨床癥狀相對嚴重者2劑/d。若有氣郁、腹脹加制香附、萊菔子、川厚樸;若有黃疸加茵陳、茯苓;若有惡心、嘔吐加竹茹、生姜。視患者情況酌情加減藥物,脾胃虛寒者慎用此方藥,治療期清淡飲食,忌油膩辛辣食物,禁煙酒。連續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①分別于術前及術后5 d采集2組空腹靜脈血10 ml,28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總膽紅素(TBIL)、谷丙轉氨酶(ALT)。用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酶聯免疫吸附試劑盒測血清CRP、IL-6水平。用日本東芝TBA-1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血清TBIL、ALT水平。②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評估2組臨床療效:腹痛腹脹嘔吐惡心等完全消失為顯效,腹痛腹脹嘔吐惡心等明顯改善為有效,腹痛腹脹嘔吐惡心等無改善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5 d血清CRP、IL-6水平比較與術前比,術后5 d 2組CRP、IL-6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5 d血清CRP、IL-6水平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5 d血清TBIL、ALT、血漿GAS水平比較與術前比,2組TBIL、AL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GAS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5 d血清TBIL、ALT、血漿GAS水平比較 (例,
2.3 2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及術后2周GIQLI水平比較與術前比,術后1周及術后2周2組GIQLI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及術后2周GIQLI水平比較 (例,
2.4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6.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膽囊炎結石癥是指膽囊內或膽囊頸部發生結石的膽道系統常見的病變。手術雖能短期內解決膽囊炎結石癥患者的急性上腹痛癥狀,但術后易發熱、感染等[7]。中醫將其歸屬于“脅痛”“腹痛”“黃疸”的范疇,本病病位在肝膽,病因病機為濕熱久羈,郁久化火,肝失疏泄,脾失運化致血瘀形成結石,氣血不通則膽汁堵塞,長此以往,結石會越來越大,影響到肝膽功能,形成膽囊炎,故治宜以通為順、化堅排石、祛肝膽濕熱。研究表明[8],術前應用大柴胡湯加減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炎癥介質,以及消除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等癥狀。本研究采用大柴胡湯系表里雙解之劑,旨在清少陽之郁熱,清泄陽明之里實,是治療少陽陽明合病較為理想的方劑。方中柴胡退熱疏肝;大黃瀉熱通便、解毒消癰;生姜活血驅寒;延胡索活血理氣止痛;芍藥鎮痛利尿;郁金配伍柴胡、芍藥疏肝解郁行氣活血;金錢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黃芩、虎杖、蒼術、白術、半夏、雞內金益氣瀉火、利水通便。研究表明[10],柴胡配伍延胡索疏肝理氣,雞內金健胃消食,大黃瀉熱通便等,全方攻補兼施,共奏疏肝祛濕、消積導滯之效,以促進排石和胃腸蠕動,改善胃腸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6.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表明術前應用大柴胡湯加減可顯著改善上腹隱痛、腹脹、便秘等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
研究表明[9],柴胡皂苷和黃芩素具有抗炎作用,體液中炎性因子減少,CRP反映機體炎癥水平,則血清CRP、IL-6水平降低;白芍總苷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以降低肝損傷,則血清TBIL水平降低;黃芩、白芍、柴胡合用降低血清轉氨酶水平以保護肝臟,則血清ALT水平降低;白術、柴胡、生姜合用促進胃腸蠕動。本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比,術后5 d 2組CRP、IL-6、TBIL、ALT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術前應用大柴胡湯加減配合手術治療膽囊炎膽石癥可顯著降低炎癥,改善肝功能和胃腸功能。
綜上,術前應用大柴胡湯加減配合手術治療膽囊炎膽石癥可顯著改善右上腹隱痛、腹脹、便秘等癥狀,降低炎癥,改善肝功能和胃腸功能,優于單一手術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