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明杰
關鍵詞警用多旋翼無人機 人質危機事件 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各種復雜因素交織,各階層矛盾層出不窮,人為因素導致的突發事件不斷發生,尤其是以劫持、綁架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人質危機事件呈不斷上升趨勢,對社會造成越來越多的負面影響,引來廣大民眾的廣泛關注。
當前,人質危機事件的處置方式主要包括談判、武力攻擊以及談判和攻擊相結合的形式等。無論哪種處置方式,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情況是首要任務,包括人質、劫持者的數量和特征,劫持者的武器類型,劫持地點,劫持環境等。目前以國內而言,信息收集形式主要是靠執法人員現場收集信息,這難免會造成信息收集的不完整。同時,在現場封控、處置攻擊行動的過程中,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處置成功率降低。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處置的效果。
在科技強警的大時代背景下,無人機技術得到飛速發展,無人機的應用領域逐步從軍用進入到民用、警用。警用多旋翼無人機以其獨特優勢,在人質危機事件處置中的應用實現了全方位、全覆蓋、全地形空地一體的指揮作戰模式,對提升人質危機事件成功率助予了一臂之力。
(一)警用多旋翼無人機系統組成
警用多軸旋翼無人機系統主要由指揮中心、無人機平臺、地面工作站、任務載荷及設備組成(如圖1所示)。目前警用無人機的使用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可視距離內使用,即指揮中心與地面工作站在一起,其無線傳輸鏈路僅在無人機平臺與地面基站之間保持數據傳輸;另外一種模式是非可視使用,即指揮中心與無人機地面工作站不在同一地點,通過遠距離無線傳輸,將案發現場實時信息傳輸到指揮中心。
(二)警用多旋翼無人機的技術要求
由于人質危機事件發生地點的不確定性,所以在處置過程中對警用多旋翼無人機的功能也有相應技術要求。根據目前多旋翼無人機發展配置情況以及在人質危機事件處置中的專門需要,分為基本要求和功能性要求。基本要求是指對多旋翼無人機最基本配置要求,其實質是延伸人的視覺空間,從更高角度來觀察地面目標。功能性要求是指為了實現特定的技術功能,提高無人機的作戰能力。(具體要求詳見表1)
警用多旋翼無人機在人質危機事件處置中的應用優勢包括功能性優勢和價值性優勢。功能性優勢是指無人機與其它設備相比處理類似事件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價值性優勢是指多旋翼無人機與傳統設備相比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1.功能性優勢
一是現場數據實時采集。將案發現場的視頻圖像信息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然后分析跟蹤整個事件的發展態勢,以便作出合理的決策。另外,由于無人機處在高空視角,在案發現場能夠實現最大范圍和角度的現場偵察,同時,能夠實現實時移動監測,現有監控設備一般是無此功能。
二是現場信息傳遞。在人質危機事件處置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方式,將導致事件進展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通過無人機搭載擴音喊話設備進行溝通交流,從而保證處置中傳達信息暢通。
三是通信中繼暢通。當人質危機事件發生在某些偏遠地區時,租用應急通信設備衛星線路需辦理手續且程序繁瑣,另外,市區建筑物高聳林立有各種信號盲區和信號干擾,導致信息不能順利傳遞到指揮中心。無人機通過搭載小型通信設備對監控地區實施信號覆蓋,與地面數據傳輸鏈路保持暢通。
2.價值性優勢
一是資金投入少。警用多旋翼無人機投入和維護費用相對較低。和傳統直升機相比,無人機應用培訓時間短,操作簡單。
二是操作靈活,適應能力強。多旋翼無人機和其它無人機相比最重要的特點是可以實現穩定的空中懸停,機動靈活性強,體積小、速度快、效率高,在執行任務時對飛行高度和氣候環境的要求較低。
三是系統融合順暢。警用多旋翼無人機有利于融入警務合成作戰體系,其電子設備與現行公安通信裝備標準一致,從而實現與各級指揮系統和監控設備對接。
依據人質危機事件發展的不同階段,可將整個事件的處置劃分為初期、中期與后期三個階段。處置初期階段主要是警力部署和信息搜集與獲取。處置中期階段也稱為實質性處置階段,劫持者開始與警方對話,并進行實質性磋商與條件交換。此時,談判組和攻擊組制定處置攻擊方案、運送方案、接收方案以及投降方案,后由現場指揮部進行審核,對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研判。在人質危機事件處置的后期階段,會呈現兩種發展趨勢,第一種是和平結束,即談判雙方各項要求達成一致到執行接收投降方案完畢;第二種是武力結束,即從決定采取武力攻擊到武力攻擊行動結束。在人質危機事件各個階段的各個過程環節中如何適時的應用無人機進行處置,從而提高處置效果,下面詳細闡述。
(一)在搜集信息過程中的應用
搜集信息,分析并獲取情報是正確地把握態勢和決策計劃的必要條件。在信息搜集階段就是要充分獲取情報,為后續的指揮控制過程打好基礎。在人質危機處置的過程中,相關信息主要有環境信息、劫持者信息和人質信息。當人質危機事件發生后,指揮中心根據報警情況適時派出無人機迅速前往涉案區域,對目標進行信息收集,通過地理位置信息系統進行定位,實時向指揮中心反饋案發地點精確位置;通過搭載的攝像設備,進行實時場景拍攝、熱成像拍攝以及高光譜成像拍攝,實時記錄分析案發地點的建筑結構、建筑布局、建筑物各個部分的材質,劫持者和人質的所在位置(建筑內部還是外部)、數量、特征以及劫持者的武器特征等。
(二)在現場封控過程中的應用
人質危機事件現場封控是指在特定區域的人、車、物、通訊信息等不能隨意進入的管制區域,從而營造相對封閉的空間,為指揮層研判、決策、處置做好基礎準備。當人質危機事件發生時,案發區域會聚集大量圍觀人員、媒體工作人員等無關人員。同時,交通車輛、電源、聲響、光亮等也會對營救產生影響。另外,為了與劫持者建立溝通渠道,對劫持現場周圍的通信信號進行封控。根據現場情況和封控要求,指揮中心啟用無人機到達現場區域,通過安裝聲控裝置對現場無關人員和車輛離開進行喊話引導,起到輔助指揮的作用。安裝頻率干擾儀和手機信號偵測儀的無人機對劫持者和人質的通信信號進行干擾和偵測,從而掌控與劫持者的溝通渠道。最后,無人機對空中進行封控,實現了立體封控,將犯罪分子的活動空間進行進一步壓縮,對整個犯罪現場形成合圍,為后續的談判和攻擊創造了條件。
(三)在解救人質攻擊行動中的應用
攻擊階段是處置行動的最后階段。攻擊單位根據現場的情況、作戰環境、案件條件以及人質的特征等適時的選用無人機進行精確打擊或者輔助攻擊。當現場環境不適合攻擊組對攻擊目標進行狙擊和強攻時,那么可以調用裝有精確打擊武器的無人機進行攻擊,以彌補人為攻擊的缺陷。另外一種情況是,通過裝有非致命性武器的無人機,如裝有麻醉噴劑、催淚彈或者閃光彈,進行輔助攻擊,為后面嚴陣以待的攻擊隊創造攻擊機會,最后的致命一擊由攻擊隊員進行執行。
在人質危機事件處置中警用多旋翼無人機的應用,不僅僅是無人機平臺、任務載荷在起作用,更是案件處置過程中處置方案的制定策劃、警力資源的指揮調度等這些系統環節的銜接配合,從而形成一個動態的完善的指揮系統。隨著無人機技術不斷成熟,警用多旋翼無人機以其諸多難以替代的應用優勢,能夠為一線公安實戰工作提供更加強大的保障和更完善的技術支撐,適應新時期公安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