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新,邱明科,陳再蓉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1]。新形勢下,學校尤其是職業院校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課堂、校企雙方的育人作用,構建校企雙元主體育人體系,實現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并立行、入校畢業全貫通,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
開展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的全過程素質教育,始終把思政教育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開展教研工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校園,提高德育和思政教育質量,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構建思政課、通識課、專業課“三位一體”課程育人體系,構建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融通體系,構建第一年養成教育、第二年職業素養、第三年工匠精神的“三階三進”拔節孕穗體系(見圖1)。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教學中引入地方文化資源,實施“品質學子培養工程”,打造“傳承‘柯柯牙精神’,鑄穩疆興疆育人工程”特色育人品牌,開發地方紅色教育資源,創建通識教育與價值引領同步同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育人共同體,優化育人環境,完善考核與評價體系,建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愛國愛疆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將高水平的專題論文、教學案例、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教育資源引入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育熱愛邊疆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穩疆興疆做出貢獻。

圖1 “三全育人”工作體系
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職教育要擔起自身的歷史使命,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聚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實施“五化同步”戰略,為地區“76331”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助力阿克蘇及南疆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加強中職、高職、本科教育融通“立交橋”式體系建設。穩步擴大民生領域教育、醫療康養類相關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招生規模,管好對口升學模式、直通制模式、分段貫通式生源入口,使中職和高職相同或相近專業在培養目標上形成遞進、延展和銜接關系。發揮地區主管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與阿克蘇教育學院以及地區8縣1市各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合作及交流,聚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促使區域內中職學校與學院聯合開展中高職學制融通專業人才培養,進一步促成地區職業教育整體聯動發展。
第一,學院教育資源建設要精準對接阿克蘇及南疆產業發展實際需求,同時要精準定位辦學目標,精準設置專業,精準確定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實現教育供給與產業實踐的高度融合;第二,學院教育服務供給要精準契合受教育者的成長成才需要[2]。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各專業精準遴選教學內容,精準制訂教學方案,精準提供學習資源,促使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聚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開展課程思政。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整合學工系統、教學系統課程思政資源,制定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標準,完善課程思政教學組織形式,建設課程思政素材資源庫,制訂課程思政學期計劃,制作課程思政課件。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保證思政內容進專業課教案、進專業課課堂、進專業課考核與評價、進學生頭腦。根據學院專業設置,以園藝技術、綠色食品與加工、旅游管理、農村經濟綜合管理、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為切入點,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柯柯牙精神”思政元素,將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偉大實踐中的防風、治沙、護林等專業技術融入專業課教學,逐步推進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在成功立項的教育部項目實施過程中,融入“柯柯牙精神”,打造“1132”校園紅色生態教育圈,形成“以‘柯柯牙精神’育人,為穩疆興疆服務”鑄魂育人品牌。以柯柯牙綠化工程為主要切入口,結合“民族團結一家親”、“三進兩聯一交友”、先進人物樹典型等活動,打造“1132”校園紅色生態教育圈,即開發一門地方紅色教育思政課程,成立一個“名人工作室”,建立三個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創新創業基地),依托學院藝術系,創作一系列《柯柯牙精神頌》舞臺劇、一場“柯柯牙精神”主題經典文藝匯演,引導廣大青年學子繼承和弘揚“自力更生、團結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柯柯牙精神”,做愛國愛疆、穩疆興疆的勵志青年,使學院成為“柯柯牙精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地、示范區,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貢獻。
學院內涵發展的保障是完善的內部管理結構及辦學水平。第一,建立政府、學院、行業、企業四方聯動的多元協同治理體系。以企業參與為抓手,建立政府、學院、行業、企業四方聯合治理的組織架構、議事規則、行為約束和運行機制,提高四方協同育人的合力。第二,建立圍繞工學結合的開放式管理體系。加強“學院—企業”跨界運行過程中的統籌協調機制和利益制衡機制建設,形成校企共謀發展、共建共享的院校治理格局,保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第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柔性化管理。根據高職擴招和學生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發展的共性需求與個性化選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學分制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發展通道,實施柔性化管理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第四,積極探索區內聯合、兵地融合、對口援疆院校合作辦學模式,加強與新疆理工學院在專業聯辦共研、師資互評互聘、學生互通互動等方面的合作,加強與塔里木大學等本科院校交流,聯合開展中職、高職、本科教育專業學制融通試點工作。拓展與援疆省市知名高校合作與交流的發展空間,如在辦學頂層設計、教學資源共享、專業優化提升、師資互派共育、學生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和轉型,全面提升地區職教辦學層次。
高職教育具有跨界性、開放性、專業技術性等特色。新時代高職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
立足阿克蘇產業發展實際需求,辦好特色優勢專業以及專業群,加強優質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使專業建設、課程內容與產業需求對接。根據阿克蘇地區康養產業發展戰略,深化康養園區、醫院的“入園辦學”特色,以“名人工作室”為載體,借助“雙主體”工作室平臺,實現專業教學過程與康養服務過程的無縫對接。從機電類、財務會計類、信息技術等專業群學生中選出一部分學生,形成“石油專班”,校企共同就石油勘探、開采等方向進行定向人才培養,以滿足地區石油產業快速發展對緊缺型人才的需求。
學院要發展,必須堅持走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特色之路。創新辦學機制,校企聯建產業學院,發展產教融合組織新形態。聯合疆內外企業,整合學院和企業優勢資源,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徑,本著優勢互補、育人為本、平等自愿、互惠共贏原則,精準對接區域大數據中心建設,率先在信息技術專業群建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教產深度融合。
技術性是職業教育的突出特性。高職教育要培養技術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必須狠抓技術技能教育,通過工學結合,提升學生實操能力,保證實踐教學環節在專業教學體系中的比重超過50%;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引入企業文化,進行仿真、VR虛擬實訓室建設,完善校內實訓基地設施,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和質量;加強校外優質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創造條件,輸送學生到企業實習,使其在真實工作環境下提高實戰能力。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堅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在校園文化、校內媒體宣傳內容、課堂教學內容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工匠精神,督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特色育人品牌,第一,實施“品質學子培養工程”,培養“柯柯牙精神”。搭建特色育人平臺,開展特色活動,實施“123456789”工程(一個道德講堂、二個文化節、三支思政隊伍、四類競賽、五類朋輩先鋒評比、六類實踐活動、文明行為養成七字訣、八種能力培養、九個育人品牌培育),提高學院育人實力、育人質量、育人效率、育人輻射力。第二,傳承“柯柯牙精神”,打造“以‘柯柯牙精神’育人,為穩疆興疆服務”鑄魂育人品牌,培養愛國愛疆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貢獻,使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成為“柯柯牙精神”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基地、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