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敏,王 琳,韋翠萍,杭 曦,楊 稅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藥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出臺,標志著國家已經把職業教育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職業教育迎來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社會對藥學類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課程是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把宏觀教育思想與微觀教學實際聯系起來的橋梁,在高素質人才培養中起重要作用[1]。為了使學生既能滿足藥學類職業崗位需求,又能適應終身教育的需要和未來職業演變的趨勢,藥學類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筆者結合多年專業建設經驗,探討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及其途徑,通過課程的優化整合,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為其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傳統的藥學專業主要是以化學模式進行課程設置,以提供藥品、保證藥品質量為目標。這種課程設置,對以往的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發揮了促進作用[2-3]。我國大多數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不盡合理的地方,如通識類課程不夠完善,對學生藥學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夠。在專業能力培養上,藥學服務能力及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有待改進。簡而言之,傳統藥學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及方法能力有較大不足,限制了其職業發展。因此,培養出來的藥學人才難以適應社會需要。隨著時代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藥學服務與相應的臨床知識、技能關系愈來愈密切,因此,必須對高職藥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職業能力是從事職業需要、能適應不斷變換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所必需的能力,一般包括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和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是一個人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基本發展能力,通常要求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承受較大工作和社會壓力,善于自我調節;方法能力是指能夠運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經驗對未來社會的工作任務有開拓創新的能力;專業能力主要是指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要求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知識遷移能力,就是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中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4-5]。藥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關系到國計民生。藥學技術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藥品質量、用藥安全、藥品行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國民生活的幸福指數,甚至國家的和諧安定。基于以上思想,我們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貫徹于課程體系構建的全過程,優化課程體系,以培養綜合素質高的藥學技術技能人才。根據文獻檢索[3-5]、專業調研及專家訪談,我們將藥學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進行了分解,見表1。
我們在對行業分析、社會調研、專家咨詢、用人單位人才需求情況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藥學專業建設委員會和行業專家咨詢會的作用,以“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為指導思想,按照藥學專業工作任務、崗位能力需求和相關藥學專業執業資格準入標準改革課程體系,確立藥學專業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專業就業崗位取向為“一專多能”,即醫院藥學崗位群、藥品經營與管理崗位群、藥物制劑生產崗位群[6-7]。由于社會發展,藥學專業課程模式已經逐漸由“化學—藥學”模式轉向“化學—醫學—藥學—社會”模式,適當減少化學類學科課時,增加有關醫學、藥事管理和藥事法規等方面課程的學時比例[8]。(1)社會能力培養,一方面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培養學生作為公民的基礎素質;另一方面開設活動課程,強化學生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社會能力,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活動內容的課程。活動課程包括“感恩”“誠信”“責任”“關愛”“服務”“創新”“發展”等主題。(2)專業能力培養: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崗位適應能力,我們以“寬基礎+分方向”為原則,通過“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將課程設置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選修課程和實訓實習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包括人體解剖生理學、藥用基礎化學、生物化學、疾病學概要、天然藥物化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基礎等;專業核心課程包括藥品調劑、藥物分析、藥物制劑配制、藥劑學、藥理學及臨床用藥指導等;專業方向課程包括基礎藥學服務、醫藥物流、制藥企業設備管理等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屬于寬基礎課程,所有藥學專業學生均要學習,這些課程和思想政治等公共課在第一學年開設。(3)方法能力(職業拓展)培養:方法能力的訓練不可能僅僅通過少量門課程教學就能達到,它是多門課程整合訓練的結果,每個課程都涉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等多種方式,通過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課程設置上,以課程互選拓展學生職業能力,比如,醫院藥學方向的學生,可以選其他兩個方向的專業課程,拓展知識領域,并且開設專業發展動態課程以拓寬學生視野。

圖1 藥學專業課程體系

表1 藥學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內涵分解表
秉承提升學生能力的理念,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改革。我們將一些課程由傳統的理論與實踐分開講授改為理實一體化教學,特別是實踐內容比較強的課程,如藥理學整合成藥理學及用藥指導,加強了學生對用藥指導方面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大眾對合理用藥的需求;傳統藥劑學,過于強調其學科性,改設為藥物制劑配制和藥品調劑課程,在教學方式上更能適應理實一體化教學;藥理學在藥品經營與管理方向開設成臨床用藥指導,加強了這一方向學生對于用藥選擇、用藥指導等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工作崗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需求,開設藥學綜合實訓課程,通過實訓使學生很快適應崗位工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在線資源,加強通識類課程教學,引導學生課外選修藥學導論、醫藥倫理學、心理健康等課程,提高藥學職業道德水平。同時,在專業核心課程中融入藥學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教育,實施課程思政。
考核方式對了解學生知識掌握、遷移及能力提升非常重要。在課程考核中,我們對傳統的一些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進,根據具體課程的學科定位和教學目的,采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知識考核與能力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具體為:(1)能力考核:堅持知識為提升能力服務的宗旨,將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比如基礎藥學服務考核中,對學生用藥咨詢能力進行考核,給予學生臨床案例,讓學生查詢資料,進行綜合分析。(2)知識點考核:堅持以知識必需、夠用為原則,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程度。(3)過程考核:藥學專業課程多數建立了在線課程,采用超星學習通平臺將學生完成預習、作業、討論、小測驗等經驗值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參考,同時,將學生課堂參與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特別是實踐教學中的表現等納入考核之中,第一學期暑假,讓學生選擇醫院、藥店及藥廠實踐,并完成調研報告。(4)結果考核:對學生學習本課程的一次綜合評估,考核的重點在于考查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技能的提升,主要采用試卷、實訓考核等多種形式。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一名學生經過職業教育,既要成為社會所需的職業人,又要成為要生存、要發展的社會人。因此,高職教育除了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能掌握的需要,還要滿足學生終身職業學習的需要,滿足人的潛能發展的需要。醫藥行業隨著科技進步不斷有新技術、新產品產生,不斷有新的崗位產生或者新的工作內容產生,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課程體系應進行動態的調整。但動態的調整必須堅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這一核心思想,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確定課程內容,制訂合理的培養方案,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而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