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1741)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隨后教育部相繼發布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和《關于做好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布的第一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括“老年照護”,其等級劃分依次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我校通過積極申報,最終成為“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的組長單位和試點單位,組織教師參與了相關工作。
“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出臺,目的在于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1”為學歷證書,是學習經歷的證明;“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1]。有專家認為,目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發放對象以在校學生為主體,衡量學生完成相關職業知識、技能學習任務后的職業技能水平。故學校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以定義為:學習者在完成某一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相關知識、技能學習后,獲得的反映其職業能力水平的憑證[2]。由此可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并不是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簡單疊加,也不是在職業學校學習系統之外設計一個獨立的人才評價系統,而是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考評與認證,引導職業學校改革教學體系,改善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真正實現“一專多能”人才培養目標。
“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實施,要求職業學校在進一步發揮學歷證書作用的同時,有效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以“學證融合”為主線,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有機銜接,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將職業技能培訓與專業教學統籌實施,將職業技能考核與專業課程考試統籌安排。這有利于學校及時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養過程,進而主動適應科技發展新趨勢和就業市場新需求,不斷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2]。
“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擴寬了就業方向,促使中職學校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明確辦學方向,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充分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利于推進校院合作、產教融合。故在學校實施“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是為了讓學歷教育更好地對接科技發展新趨勢、對接生產服務一線關鍵崗位、對接就業市場需求,彌補學歷教育在針對性、先進性、適應性和靈活性方面的不足。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根植于學歷教育,是學歷證書的補充、強化和拓展[2]。
近年來,護理專業學歷層次多元化,有中職、高職、本科、碩士等,加之臨床護士流失率較低,導致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因學歷層次偏低,就業質量不高,對口就業率較低。三級醫院基本無針對中職生的招聘崗位,二級醫院招聘崗位少之又少,并附加了各種條件,如具有1年以上三甲醫院工作經驗,必須有上崗證、二甲及以上醫院相關工作經驗或達到相應的職稱要求等,導致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缺乏職業安全感和基本的社會保障。
作為一名臨床護士,不僅要熟練掌握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還要掌握人文、心理、社會等方面的知識,以滿足患者身心兩方面的需求。目前,一方面因國家政策和配套機制落實不到位、作用不明顯,產教發展不協調,雙向對接渠道不順暢,醫院和社會組織參與意愿不強;另一方面醫院實習生、進修生等人數較多,若接受在校生到醫院進行理實一體和產教融合學習,醫院壓力較大,風險較高。故雖有很多醫院是我校合作醫院,但大多數僅接受學生8個月的頂崗實習,前兩年學生主要在校完成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臨床實踐時間較短,不能較好地感受臨床工作環境,護理職業感不強,畢業后崗位適應能力較差。
國家在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背景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發展職業教育,使中職畢業生有暢通的渠道得以深造。目前在政策指引下,我校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并未直接就業,而是參加對口單招考試,升入高職或本科院校繼續學習。但中職學生因學習能力不足,升學考試成績尤其是理論成績有待提升,故很多學生和家長希望學校能在教學內容上進行調整,向升學考試方面傾斜。
為保證我?!袄夏暾兆o”(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工作順利開展,學校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由教學副校長擔任組長,教務科和學生科科長擔任副組長,護理專業負責人、各課程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多次組織召開討論會,認真學習和研究相關政策與文件精神,建立學歷證書與“老年照護”(初級)技能等級證書相互融合的教學制度,確定實施思路,明確實施方向,從上到下推進相關工作。
為對“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工作做出全面、具體而又明確的安排,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從工作目標、工作內容、方法方式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要求,將職業技能培訓與護理專業學歷教育進行統籌組織和同步實施,如統籌確定教學時間、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地點、教學形式、考核方法等,從而實現培訓過程與教學過程的一體化。
學校是“1+X”技能職業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主體,而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故“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不能獨立于專業教學之外,不是重新設計一套培訓體系和課程體系,而是將培訓內容融入護理專業學歷教育方案中,將技能等級標準融入課程標準、課程內容、實踐項目、育訓情境和教學方式設計與應用中[3]。
“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總學時為110學時,實操76學時,理論34學時。護理專業課程能涵蓋職業技能培訓的部分內容,故我校通過免修、強化、補修和能力轉化形式來實現教學融合,專業課程未涵蓋的培訓內容具體融入情況見表1。

表1 “老年護理:(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理論學時安排
為保證高質量完成“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任務,最重要的一點是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教師團隊,有效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我校作為組長單位,選派了4名教師參與“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標準的制定,7名教師參與教材編寫及審稿工作,最終有4名教師被成功聘選為全國培訓講師,為全國兩千多名教師開展了培訓。同時,我校還另外選派多名教師參與“老年照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有4位教師被聘為四川省“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評員,先后參與四川省相關學校的考評工作。學校將繼續采用“細胞生法”,以1分2、2分4、4分8……形式動員所有專任教師熟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政策、授課方式、培訓目標及考核形式等,最終將此項工作常態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照護人員需求較大。目前養老院照護人員多是社會上招聘的中年女性,無醫護背景,因此需要更多受過專業訓練、技能較熟練的護理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學校應抓住契機,加強與養老院的合作,校院雙方共同育人,將技能等級標準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老年照護”學習從學校搬到養老院,真正實現理實一體、產教融合,縮短學生就業后崗位適應時間,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實現產業育人和職教育人的銜接,保證供給側和需求側互聯互通。
總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從根本上是為了滿足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發展的需要。不同教育階段的學校培養目標定位不同,因此,各學校應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和不同崗位層級來開展工作,依托產教融合,嚴格按照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扎實推進“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