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達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并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庭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結合江蘇省蘇州市美麗鄉村建設現況,對昆山市美麗庭院建設工作進行實地調研,在分析問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美麗庭院;美麗鄉村;昆山市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62-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五大要求,建立完善科學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懊利悺辈粌H指鄉村環境優美、景觀觀賞價值高,而且包含對鄉村生產生活、精神文明和鄉村文化等方面的積極建設和普遍認同[1]。江蘇省昆山市美麗庭院建設情況,反映了蘇州市相對比較發達的鄉村通過結合自身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產業發展情況及民俗文化來建設美麗鄉村的經驗和啟發。
1 背景
為進一步加強昆山市村莊規劃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強富美高”新昆山建設進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25號)等規定及江蘇省、蘇州市有關要求,昆山市于2016年末制定了《昆山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昆政發〔2016〕100號),提出了規劃引領、循序漸進、突出特色、突出主體的基本原則,并確定了以下主要工作內容。一是特色村在康居鄉村建設的基礎上,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目標,重點在改善村莊風貌、美化環境形象、完善配套設施、豐富文化內涵及促進產業發展上有顯著提高。二是重點村在康居鄉村整治的基礎上優化升級,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整治各類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亂堆亂放、工業污染和農業廢棄物等,全面疏浚村莊河道,實現公共設施、環境綠化、飲用水安全、道路橋梁、建筑風貌及村莊環境整體提升。三是一般村在康居鄉村整治的基礎上,加強村莊環境整治的長效管理,保證基礎設施基本完好、公共服務正常運行,與城鄉環境面貌整體協調。建設目標是,到2020年年底,確保昆山市農村基本實現農民住房安全寬敞、村莊風貌有效提升、環境衛生全面美化、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產業發展更加明顯以及村莊特色更加彰顯;特色村要全面達到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重點村要普遍創建“三星級”康居鄉村,一般村的建設和環境水平要普遍得以提升。
2 現場調研
2.1 調研方案
2019年8月,在昆山市婦聯和當地婦聯領導的帶領和陪同下,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調研團隊至昆山市巴城鎮,先后分別對綽墩山村、龍潭湖村和武神潭村3個自然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調研。
2.1.1 調研選址。昆山市巴城鎮下轄的綽墩山村、龍潭湖村和武神潭村(巴城鎮武神潭村和龍潭湖村入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省級綜合示范典型)。
2.1.2 調研內容。鄉村整體環境和美麗庭院建設情況。
2.1.3 調研方式。通過聽取情況介紹、實地參觀考察、與村民簡單交流、分類指導及交換意見等,盡可能客觀深入地了解當地具體建設情況。
2.2 場地概況
綽墩山村地處碧波萬頃的陽澄湖東岸,西距蘇州市25 km,東至昆山市10 km,是巴城鎮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村落。其文化可追溯到6 500年的新石器時代,分別經歷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各個文化時期,創造了輝煌的古代文明。2006年6月,綽墩遺址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農村建設使綽墩山村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2011年綽墩山村創建了國家級生態村,將經濟建設與環境優化雙軸驅動,田里稻谷飄香,湖上魚肥蟹壯,湖畔游人如織,村民倚水致富,富民強村,相得益彰,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存共榮的綠色生態發展格局。
龍潭湖村位于巴城鎮南部,全村面積3.8 km2,共有19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村、503戶、1 826人,其中黨員94名。龍潭湖村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古城路、葦城路、城北西路越穿村而過,古塘河、傀儡湖水系充沛,蓄泄自如、洪旱可控,周邊物產豐饒,污染凈化水平達標。2005年以來,龍潭湖村先后獲得了江蘇省愛國衛生村、昆山市精神文明先進村、六有十無雙文明村、蘇州市創建整治村、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蘇州市先進村、江蘇省生態村、昆山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及蘇州市級第三批新農村建設(整治改造型)示范村等系列創建成果。2013年,龍潭湖村獲得了蘇州市委、蘇州市人民政府頒發的“蘇州市村莊環境整治先進集體”稱號。
2001年8月,武神潭村由原來北潭村、楊北村、東河村三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積5.9 km2,轄14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512戶、2 051人。該村歷史悠久,經考古發現的八卦水城,即位于武神潭村南的武城遺址,其所在地武神潭為一方形湖泊,水面面積約2 hm2,是結合湖畔地形地貌與陰陽八卦原理而構筑的一處具有軍事防御功能的生態系統。2018年,武神潭村實現村級經濟總收入925萬元,可支配收入5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 483元。武神潭村先后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科普示范村及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2.3 調研情況
訪談結合在庭院調查的過程中,采用非結構型訪談方式。一邊看庭院,一邊與村民就美麗庭院建設進行交流,即沒有定向標準化程序的自由交談。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了解戶主參與美麗庭院建設的基本情況,戶主的愛好、觀念和庭院特色,美麗庭院對村民生活的改變,美麗庭院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期望。
現場調研后,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當地村民,共回收問卷326份,分析調研數據發現,首先,約20%的群眾對美麗庭院建設的政策與舉措不太了解。對此,可以進一步加強宣傳,帶動群眾參與美麗庭院建設,帶領群眾一起享受美麗庭院的建設成果。政府可加強美麗庭院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建立長效機制。其次,大部分居民希望在庭院中能看到綠色植物,有70.86%的居民偏愛花卉,可見花卉在美化庭院中的重要作用,這可能與受調查者大部分是女性有關。另外,與此相關的設計、搭配、植物習性和種植技巧等,需要一定的專業指導。最后,約42%的村民偏愛外出活動,美麗庭院建設拓展了戶外社交活動的可能性。例如,組織多個家庭聯建聯動,特別是有小孩子的家庭,可以組織開展庭院運動會、家庭閱讀節等活動,通過設置景觀長廊,布置鄉村兒童游憩廣場、鄉村影院、鄉村市集、休閑廣場等共享空間,建立美麗庭院和美好生活之間的紐帶,創造美麗鄰里關系[2],促使村民擁有自豪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3? 調研結果與建議
3.1 效果評估
當前已進入農村脫貧攻堅的收官階段,這一輪美麗庭院建設基本達到了既定目標,使農村整體風貌從“臟亂差”跨步到“白富美”,這是歷史的跨越、是偉大的成就。通過參與美麗庭院的建設活動,婦女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婦聯在領導班子中的話語權得到了有效提高,農村婦女在農村的話語權也得到了相應提高,進一步促進了農村家庭和諧。尤其是在相對落后的地區,婦女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解放。
3.2 建議
首先,蘇州市美麗庭院建設處在以點帶面的關鍵階段,需要向杭州市等多學有益經驗。美麗庭院建設先進地區,要進一步樹立榜樣,加大支持力度,做強做優,強化品牌效應;美麗庭院建設落后地區,要進一步發動群眾,互學互看,凝聚思想,形成合力。
其次,要進一步做強產業,產業是根,根深才能葉茂;要進一步落實環境提升工程,村容是巢,筑巢才能引鳳;要進一步組織文化振興,深挖底蘊,才能做出特色。產業、環境、文化融合發展,才能創造有生命力和持久力的“一村一品”新示范。
最后,在美麗庭院的機制建設方面,要強化婦聯領導、社會組織、分類指導,共同締造。美麗鄉村和美麗庭院的建設主體是廣大農民,其主戰場是鄉村社區,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婦聯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千方百計調動和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再組織景觀設計人員、綠化養護技術人員、志愿者團隊及其他專業服務團隊共同參與和協助[3],使村民真正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受益者和主人翁,從而跨越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高效落實。
參考文獻
[1]倪云,徐文輝.杭州市“美麗鄉村”庭院景觀營造模式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3(5):103-105.
[2]方愛蓉.鄉村振興背景下美麗庭院景觀設計研究:以上海市書院鎮美麗庭院景觀設計為例[J].鄉村科技,2019(5):42-45.
[3]倪云.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杭州地區鄉村庭院景觀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