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學教育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指導教學活動,對于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都是很有意義的。對此筆者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對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展開探討,具體從創設化學教學情境,整合化學教學資源以及挖掘化學實驗教學三個方面,來闡述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高中化學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7-0115-02
1.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年提出的。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八種智能,每個人的智能都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有能力改進并且擴展自己的智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每種能力展開多樣化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1.2多元智能理論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啟示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主動構建未來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而多元智能理論作為一種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全面開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理論,能夠給高中化學教學多方面的啟示。一方面要求在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差異,通過不同的智能組合來引導學生向著自身的智能方向和領域發展,以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要結合綜合實踐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在智能發展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2.多元智能理論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2.1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中教育不斷發展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要掌握全國高中教育精神,提高教學效果,要緊跟時代推進,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推動高中化學教育改革。但在當前高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單一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化學分析方法多以經驗積累為主,教學內容忽視學生學習習慣和動機,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相差甚遠等是高中化學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單一的主要問題表現。首先,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教學分析方法多以經驗積累為主,一方面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了解學生化學學習起點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作業、考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起點狀態,但這些方式主要有依靠教師的經驗積累來了解學生學習起點狀態,常常導致教師在判斷學生學習情況時缺乏理性判斷;另一方面高中化學教師常常需要面對課堂教學之外的升學成績、課時、自身職業發展等影響因素,教師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整理和分析,這些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在創新教學方法時力不從心。其次,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忽視學生學習習慣和動機,學生的化學學習習慣、化學學習動機、化學學習理想等因素對化學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年齡差距等因素影響,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內容分析時常常忽視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分析。最后,高中化學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相差甚遠。一方面化學教學需要承擔多個班級的化學教學任務,學生數量多,班級之間存在教學層次差異,教師教學精力有限,使得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多余的精力研究學生學習情況;另一方面高中化學教學深度、教學廣度與教學實際之間存在一定困惑,需要教師利用一定教學手段和技巧把握教學深度、教學廣度、教學難度與教學目標之間存在的困惑。
2.2學生化學能力有待提高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如培養現代中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促使他們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但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常常在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這不利于提高學生化學綜合能力和素養,促使學生理解相應的化學知識。例如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學生的化學意識、化學觀念、化學技能等核心素養等有待提高,尤其在化學的過程性教學中,教師教學中過于重視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識,而忽視化學學習過程中化學方法等有關知識的教授,就常常導致學生能夠利用教材中的化學知識進行解題,但對化學觀念、化學思想、化學價值等關注較少。
3.多遠智能理論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3.1創設化學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情感體驗
多元智能理論中,強調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造成了一種多元化,這種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與存在性奠定了多元智能理論體系的成功實施的基礎。在高中化學教學創新過程中,創新化學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化學課堂教學的能動性,發揮學生差異性造成的理解多樣性,來推動化學課堂教學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創新化學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生動的事例融進化學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來引導學生在化學教學情景的基礎上,思維向著全方位,多方向發展。創設化學教學情景對于增加學生自身生活實際與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提高化學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在創設化學教學情境時,可以從生產生活實際與化學學科的結合點,網絡媒體資源或者是化學實驗來入手,進行教學情境創設。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的《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一課教學中,在進行教學前教師可以選取真實的生活背景來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試舉生活周圍的用品是由哪些金屬材料制成的,這些材料中哪些是金屬材料,哪些是合金,通過讓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來完成對金屬材料教學的第一步。然后教師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正式進入《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讓學生既要了解金屬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還要了解金屬材料的用途是由金屬材料的性質決定的,促使學生從生活實際來體驗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3.2整合化學教學資源,提高化學教育合力
整合化學的實驗資源、教材資源、教師資源以及網絡資源,來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促進實現化學課程教學對學生發展的外在需求,提升化學教學效率。在整合化學教學資源時,首先要整合化學課程的教學資源,增加化學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使化學教學體系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統性,讓學生能夠在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化學技能,來滿足學生的化學學習個性化需求。然后再開發新的化學教學資源,借助信息技術來展示化學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深刻、迅速的理解化學知識。
例如在《化學能與電能》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當前最新的化學能與電能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再利用信息技術將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展示出來,讓學生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過程有更加直接的認識。
3.3挖掘化學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重視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達到提高化學素養的目的。化學教學中挖掘化學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尋找器材,操作并得出結論,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動手能力,提高科學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能力。挖掘化學實驗教學對于促使學生將化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行有效銜接,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化學實驗,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找到學習化學的方法,找到進行實驗探究的樂趣。挖掘化學實驗教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首先,在實驗教學前教師就實驗教學展開理論講解;其次,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方法自行設計化學實驗,引導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深度學習。
例如《原電池》一課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從理論上分析用鋁,銅,氫氧化鈉為材料,能否形成原電池,還要從實驗角度加深對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因此在《原電池》化學實驗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在理論上對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進行講解,第二教師要對原電池的實驗要點進行講解,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動手能力,提高科學聯系實際的能力。因此在原電池實驗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就原電池的實驗原理展開講解,突破化學實驗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對原電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二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和化學設備開展實驗操作。在學生開展實驗時,首先教師讓學生把一塊純凈的鋅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里,觀察發生的現象,再插入一塊銅片,觀察銅片上有沒有氣體放出。用導線把鋅片和銅片連接起來,觀察銅片上有沒有氣體放出。在導線中部接入一個電流計,觀察指針是否偏轉。并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學生將原有的化學知識體系與新的化學知識體系進行結合,來提升自身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實現深度學習,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教學目標。
4.結語
總之,在高中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提高化學教學效果,要在基于當前化學教學分析的基礎上,思考化學創新途徑,在多元智能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要提高化學教學效果,要從創設化學教學情境,整合化學教學資源以及挖掘化學實驗教學三個方面, 創新化學教學。
參考文獻:
[1]林立豪,施建梁.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1):56-58.
[2]洪萬全.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版,2011(4):77.
[3]楊偉.高中化學實驗教學[J].科學咨詢,2017(37):67.
[4]馮樹塘.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東西南北:教育,2018(4):248.
[5]陳燕.高中化學教師學情分析現狀的調查研究[J].考試周刊,2017(13):116.
作者簡介:
陳光宇(1976,01-),男,江蘇大豐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