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明
關鍵詞:“抖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育人;媒介素養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8 — 0079 — 04
隨著智能手機的大面積普及、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移動社交類應用的不斷出新,具有媒體屬性和社交屬性的短視頻手機應用以不可阻擋的勢頭迅速崛起。其中,“抖音”作為短視頻類手機應用中的一匹黑馬和最閃耀的明星,自2016年9月上線后,就以獨特的魅力迎來爆炸式發展,2017年底“抖音”網絡提及用戶數反超快手,2018年初“抖音”徹底火爆成為爆款手機APP。根據字節跳動算數中心發布的《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顯示,誕生兩年多的“抖音”正成為國民級短視頻產品,其中DAU(國內日活躍用戶數量)突破了2.5億,MAU(國內月活躍用戶數量)突破了5億。[1]到了2020年1月,抖音DAU(國內日活躍用戶數量)突破了4億,在“抖音”快速走紅趨勢下,全民皆“抖”,“抖音”團隊就指出:“85%的抖音用戶在24歲以下,主力達人和用戶基本都是95后,甚至是00后”,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大學生在刷“抖音”、拍“抖音”、分享“抖音”,“抖音”流行成為大學生網絡生活的新狀態。
移動互聯網的持續快速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這“兩微一端”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大面積應用,到如今“抖音”在大學生中間的極大流行,對高校網絡育人工作不斷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一張圖、一段視頻經由全媒體幾個小時就能形成爆發式傳播,對輿論場造成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力,用好了造福國家和人民,用不好就可能帶來難以預見的危害。”“抖音”在大學生群體中火爆流行的新現象,吸引了來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越來越多的關注。充分認識大學生“抖音”使用的特點以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隱患,趨利避害,更好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抖音”,利用“抖音”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開展,已成為目前我們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和人們熟悉的“兩微一端”以圖文結合為主體的傳播方式相比,新興起的短視頻具有更加突出的形象性、生動性、音樂性和娛樂性。短視頻將多種表達方式融合在一起,順應了智能手機普及、“讀屏時代”來臨背景下,網民閱讀媒介使用和網絡社交習慣的變化,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歡迎,在全國范圍內特別是在追趕時髦的大學生群體中快速流行起來,這毫不令人感動意外。
(一)操作簡便、道具多樣
“抖音”使用非常簡便,稱得上“傻瓜式”操作,打開軟件短視頻就會全屏顯示、自動播放;上劃進入下一條,進行短視頻刷新;左劃進入發布者主頁,可以了解發布者詳情;左劃進入拍攝界面,可以錄制和發布自己的短視頻。其中,在用戶錄制和發布短視頻方面,不但簡化視頻發布步驟,做到“隨拍即發”,同時在視頻錄制方面,還提供豐富多樣的濾鏡、美顏等強大編輯功能。在過去一條視頻的制作,一般都需要較為專業的錄制設備、拍攝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攝技巧,同時后期剪輯也需要較為專業的軟件和較高的視頻編輯水平,從制作完成到上傳發布,成本較高,難度較大。隨著智能硬件增強和推廣普及,以及“抖音”等短視頻軟件的發展,使視頻錄制、剪輯編輯和發布交流集合在一個手機應用上,擺脫過去的種種限制,使得人人可拍攝、人人會編輯、人人能發布。有較高學習能力、熱愛表達,喜歡嘗試的大學生群體,更能夠輕易上手,即用即會。
更重要的是,“抖音”為拍攝者提供了大量好玩有趣的道具、濾鏡、美顏、音樂等特效手段,能夠滿足普通用戶拍攝制作出專業水準的效果短視頻的愿望,使得“小白用戶出大片”成為現實。特別是“抖音”短視頻中音樂的運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音樂具有渲染氛圍、傳染情緒的作用,而“抖音”中推薦的音樂多充滿節奏感的高潮旋律部分,且歡樂又魔性,增加了短視頻的娛樂性、刺激性和吸引力。“抖音還開發了各種新鮮玩法,在音樂、臺詞、場景已預設的前提下,用戶只需進行動作模仿、口型對講等即可完成創作。‘人猿泰山、‘海草舞、‘手指舞等一波又一波抖音熱門視頻引得用戶爭相模仿,滿足了年輕人熱衷于圍觀他人表演而又跟風模仿的從眾心理,各種好玩有趣的視頻在抖音上被有效地引導生產并最終得以自由發布。”〔2〕
(二)時短量大,算法獨特
“抖音”之所以被歸類為短視頻手機應用,是因為這些視頻的長度通常以秒為單位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短視頻的長度很少超過10分鐘,像抖音作為“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其視頻長度一般僅有15秒,雖然抖音提供15秒、60秒兩種短視頻時長模式,其中15秒短視頻毫無疑問是主流。這就使得用戶在使用“抖音”時,觀看單個短視頻的耗時極短,也使得單位時間內可以能夠將更多短視頻在用戶的手機屏幕上呈現。單個短視頻耗時極短,能夠很好滿足用戶碎片時間的使用,用戶可以忙里偷閑,用戶隨時都可以打開“抖音”刷幾條完整的短視頻,特別對于大學生而言,課間、食堂、宿舍、趕路時候,隨時都可以刷“抖音”、發”“抖音”。而“抖音”每條短視頻一般15秒的時長,加速了短視頻的刷新頻率,使得單位時間內短視頻能夠得到更多呈現,于是用戶刷到自己喜歡的短視頻的機率大大增加,而用戶不喜歡的短視頻,也不需忍受,能夠一閃而過或一劃而過。
同時,我們知道“抖音”是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產品,該公司之前發布的“今日頭條”也是一款爆紅的現象級產品,今日頭條是“基于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它為用戶推薦有價值的、個性化的信息”。“抖音”充分發揮公司數據挖掘、推薦算法等方面積累的優勢,給用戶提供更多展示機會以及有針對性推薦更多用戶感興趣的短視頻,激勵用戶發抖音、刷抖音。這也提高了“抖音”在大學生在使用“黏性”,大學生們在刷“抖音”時,“抖音”根據喜好推薦,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不斷涌現,讓人欲罷不能;在發“抖音”時,“抖音”算法獨特,和微信公眾號不同,新用戶零粉絲也會被分配給相應流量,如果短視頻質量上乘,則會獲得更多推薦,人人都有成為“網紅”的可能,這對于熱愛展示,有“網紅夢”的大學生無疑具有巨大的魅力。
(一)虛擬的快樂可能會影響現實的奮斗
秒針系統與海馬云聯合出品的《2018·抖音研究報告》顯示,用戶在回答如何看待“抖音”時,回答排名靠前的幾個關鍵詞分別是:開心/快樂、好看/有趣、有毒/上癮。〔3〕“抖音”短視頻包含的內容五花八門,異常豐富,既有關于日常生活的點滴,也有制作精良的搞笑搞怪,親切者有之,獵奇者有之,既能開闊大學生的視野,也能帶來放松快樂。“抖音”強悍的算法,能精準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同時也隱藏著讓人上癮的算計。全屏顯示、音樂魔性、自己感興趣的短視頻被“算法”密集推送出來,讓人欲罷不能。強烈的畫面刺激、魔性音樂的沖擊、新奇有趣內容的不斷涌現,引導大學生陷入巨大的狂歡之中,這快樂來的簡單、直接、快速、廉價,容易讓大學生不斷上癮,若沉迷其中,必然會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努力學習、苦練本領、增長才干,幸福要在現實的奮斗中獲得,刷“抖音”帶來的快樂最終只能是空虛。
(二)過度的娛樂可能會消解應有的思考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講到:“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4]隨著傳播媒介的發展,走過電視時代來到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泛娛樂化現象變得更加明顯。“抖音”以“記錄美好生活”為口號,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其實質是一個娛樂化平臺,人們不僅僅是用“抖音”來記錄生活的點滴,更多其實是模仿、是表演,甚至不惜極度夸張、搞怪,博得大家的注意力,獲得點贊、評論、轉發,以便擴大影響范圍。當今的大學生群體從小在泛娛樂化氛圍里長大,都或多或少都受到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泛娛樂化節目的熏陶,“抖音”短視頻的流行加重了網絡泛娛樂化的程度。大學生群體對“抖音”的重度使用,若沉迷在搞怪、獵奇的過度娛樂氛圍中,比如會影響大學生面對祖國復興、社會發展、個人命運的嚴肅思考。同時,習慣了以娛樂為主題的碎片式的信息輸入,不需思考就能獲得知識豐富的滿足,也必然會消解大學生群體對待嚴肅問題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低俗的內容可能會敗壞積極的觀念
在校大學生正處在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抖音”在大學生中流行,必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抖音”用戶數量龐大,用戶日活躍量有2.5億之巨,每天發布短視頻數量眾多,這些視頻好壞雜陳、良莠不齊,有積極的正能量作品,也有嘩眾取寵的媚俗之作,還有為吸引眼球的低俗作品,甚至有的短視頻內容違背公序良俗,挑戰現行法律。2018年4,一位粉絲達到百萬之多,名叫“搖滾紅領巾大嶺”的網絡主播,將自己佩戴紅領巾當街截停女生搭訕,搞笑、騷擾、扮丑等行為上傳到短視頻網站上,博取噱頭。2018年6月,抖音上發布了一則“邱少云被火燒的笑話”的廣告,內容對英烈不敬,引起網民極大憤慨,同時這則廣告也違反《英雄烈士保護法》。若大學生長期接觸這些短視頻,不加思考和批評,習慣性地接受和認同,那么必將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
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國正在逐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努力凈化網絡環境。相關網絡公司,也在不斷加強自查自糾工作力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持續地思考并探索著網絡育人的新舉措。“抖音”流行,大學生群體的大面積使用,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也為更好推進網絡育人工作提供了新可能。
(一)主動融入,推進“抖音”思政陣地建設。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順應時代要求,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關心他們、了解他們,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去。隨著“抖音”流行,一些政府機構和主流媒體,紛紛進駐“抖音”,發布有趣有料的短視頻,得到“抖音”粉絲的認可,給“抖音”過度娛樂化的生態,輸送陣陣陽光、股股清流。根據字節跳動算數中心發布的《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顯示:“抖音”上現已開通政務號5724個,共發布短視頻25.8萬個,累積獲贊43億;現已開通媒體號1344個,共發布短視頻15.2萬個,累積獲贊超26億。其中,政務號中排名第一的“四平警事”擁有粉絲1043萬;媒體中排名第一的“人民日報”擁有粉絲量793萬。到2019年5月,“人民日報”的粉絲量已突破2300萬。面對“抖音”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諸多高校也紛紛開始進駐“抖音”,努力打造官方品牌,在“抖音”上發出聲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抖音”文化。高校各二級教學單位、團委,甚至年級、班級,都可以積極開通“抖音”賬號,展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有意義、有趣味的點點滴滴。通過“抖音”親近學生、融入學生,使大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以便網絡育人工作更好開展。
(二)積極引導,發起健康陽光的“抖音”活動。
大學生有很強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欲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發起積極向上、有趣好玩的“抖音”線上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在“抖音”上展現自己個性和創造性的機會。活動的涉及要注重主旋律的傳播,注重將教育性和娛樂性結合,使過去大學生主要用“抖音”來娛樂,變為用“抖音”來實現自我教育和獲得自我提升,同時通過“抖音”展示當代大學生風采,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其中,抖音挑戰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挑戰賽是運用“模仿”這一抖音核心運營邏輯和UGC(用戶生成內容)眾創擴散,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根據火星營銷研究院發布的《2019抖音挑戰賽研究報告》顯示:“從參與方式上看,挑戰賽可以分為模板型和開放創意型兩類,而從內容玩法上來看,火星營銷研究院整理可分為:手勢舞類、演技類、特效互動類、合拍類、舞蹈類、換裝類、線下打卡/記錄展示類、劇情類8種。”〔5〕其中,手勢舞類最受人們歡迎。利用挑戰賽,這種形式多樣、好玩有趣,影響力大的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一些宣傳教育部門已經做了很好的嘗試,取得了矚目的效果,例如,山東省委宣傳部發起的“青春追夢人”抖音挑戰賽、武漢市團委發起的“尋找武漢最美高校”抖音挑戰賽、南京仙林大學城管委會發起的“青春仙林,才高‘抖”仙林全民抖音大賽、曲阜師范大學學生處主辦的“記錄美好大學生活”抖音短視頻大賽等。發起“抖音”線上活動,要精心設計,要重點突出教育意義,同時不忘提高活動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三)加強教育,努力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不斷增加的網民特別是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6〕王蓮華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思考》〔7〕中認為目前大學生媒介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大學生對媒介的批判能力較弱、大學生對媒介的使用不夠充分、大學生網絡道德和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等。通過舉辦講座、開展相關課程等形式,向大學生普及媒介素養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大學生對媒介的批判能力、信息選擇能力,事實分辨能力,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培養大學生自控能力。同時,努力培養大學生使用媒介信息提升個人生活品質,服務社會發展大局的意識,在過度娛樂化的“抖音”使用過程中,能保持審慎、批判的眼光,積極地去看待社會、看待自己,同時也向身邊的同學,向社會傳播積極充滿陽光的正能量。
〔參 考 文 獻〕
〔1〕字節跳動算數中心.2018抖音大數據報告.〔EB/OL〕.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2150-1-1.html.
〔2〕駱郁廷,李勇圖.抖出正能量:抖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2019(03):84-89.
〔3〕秒針系統,海馬云聯合出品.2018·抖音研究報告.〔EB/OL〕.http://www.haimacloud.com/clouddata/reportDetails/15.
〔4〕〔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5〕火星營銷研究院.2019抖音挑戰賽研究報告.〔EB/OL〕.https://www.yunyingpai.com/news/514591.
html.
〔6〕張志安,沈國麟.媒介素養:一個亟待重視的全民教育課題——對中國大陸媒介素養研究的回顧和簡評〔J〕.新聞記者,2004,(05):11-13.
〔7〕王蓮華.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問題思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108-116.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