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藝 肖飛
摘 ?要:裝飾圖形作為陶瓷藝術中特殊的語言形式,是一種理想化的藝術表達,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需要。探析裝飾圖形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種裝飾圖形設計與陶瓷藝術設計的內在聯系,設計出具有特色的陶瓷裝飾圖形,凸顯陶瓷作品的個性和風格,指導陶瓷繪畫創作,從而達到提升陶瓷作品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裝飾圖形;陶瓷藝術;形式美法則;應用
傳統裝飾圖形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陶器后,陶瓷上就開始出現圖形元素。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各種圖形變化多樣、風格迵異、別具特色,逐漸延伸至裝飾圖形,豐富了陶瓷藝術,表達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可以說,人類藝術的發展與陶瓷藝術的發展形影相隨[1]。不同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的陶瓷裝飾圖形,顯示了藝術家們對美的創造和生活的感悟。陶瓷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當它與人類文化積淀下的裝飾圖形完美結合時,便成就了陶瓷裝飾藝術作品,表達了人們對美的追尋,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需求。
一、裝飾圖形概念
裝飾圖形是指具有裝飾性和裝飾美的圖形,它包含“裝飾”與“圖形”兩方面的概念:
從“裝飾”方面來理解,它具有雙重屬性:其一是指藝術活動的過程,是對自然事物進行美化的藝術處理手法與表現方法;其二是指藝術活動的結果[2],即美化生活、表現情感的具有形式美的物化形式。“裝飾”概念的雙重屬性,是一種因果關系,它們統一于藝術活動的全過程中。
從“圖形”方面來說,也可以將“圖”和“形”進行分開理解。“圖”既指繪畫的形象,同時也包含了策劃或設計之意;“形”指的是形象、形狀、形式,它涵蓋了一切可視的自然形態、社會形態和人造形態。“圖”和“形”相輔相成,是人的抽象思維或具象思維的結果。
自然界物象千變萬化,為裝飾圖形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和創作靈感。這些形象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都可以設計成裝飾圖形。任何一個規則的圖形進行合理的組合搭配,都可以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覺感受,在被賦予精神層面的文化內涵和意境之后,可表達某種寓意或內心的情感。
由此可見,所謂裝飾圖形是指運用藝術方法和手段將來源于自然、社會的視覺形象,經過藝術加工之后形成一種人為創造出來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圖形。裝飾圖形設計是以美學造型藝術為目的,通過對圖形方案的設計和裝飾,最終實現創作設想。
二、陶瓷裝飾圖形表現形式的特殊性
陶瓷裝飾圖形專指呈現在陶瓷器物上的各類具有裝飾美感的圖形,是陶瓷繪畫裝飾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以特殊的陶瓷材料作為主要創作媒介,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運用線條、色彩、形態等陶瓷繪畫藝術語言,依據一定的形式法則進行表現與構成組合,通過設色、造型等手段在瓷器胚胎上塑造出靜態的藝術形象[3],從而傳達設計者的設計構想和創作理念。
從設計角度來說,陶瓷裝飾圖形設計是陶瓷繪畫與陶瓷藝術設計的有機統一,具有傳統的單一繪畫無法表達的獨特美。設計者在設計陶瓷裝飾圖形過程中,應對陶瓷繪畫藝術獨特的表現形式有所了解。
(一)陶瓷繪畫材料的特殊性
陶瓷繪畫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繪畫的材料與陶瓷有關。這種特殊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繪畫載體的特殊性。傳統的繪畫是將繪畫或圖形繪制在紙、布等材料上,繪畫表現手法易于掌握;而陶瓷繪畫則是以陶瓷為載體,在瓷面上繪畫,它制約著繪畫者的藝術表現。二是繪畫顏料的特殊性。傳統的繪畫顏料多為水性和油性,濕、干狀態皆能顯形成色;而陶瓷繪畫使用的材料為專用顏料和釉,顏料發色受燒成溫度、燒成時間、坯釉組成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陶瓷繪畫是土和火的藝術,陶瓷材料在整個繪畫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陶瓷作為陶瓷繪畫的藝術載體,有著特殊的質感,屬于硬質材料。在瓷面上繪畫,除了考慮器型與畫面的適配感外,還得考慮陶瓷瓷面固有的特性和特殊的物理性能對繪畫的影響,如坯胎的吸水性、坯釉的相溶性等。陶瓷繪畫使用的釉具有流動、渾厚、鮮艷等特性,呈色變化十分復雜,需要經過火的燒制才能把握。因此,陶瓷繪畫作品繪制過程中必須考慮到陶瓷材質和顏料的特殊性,根據表現對象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材質和顏料,這樣才能使陶瓷繪畫藝術的表現力發揮得更加充分。
(二)陶瓷繪畫工藝的特殊性
陶瓷繪畫在瓷面上進行創作,繪畫完成后要入窯燒制才能成就陶瓷藝術作品,它是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其繪畫工藝具有其他藝術不可比擬的特殊性。
從燒成工藝來看,陶瓷繪畫有釉上和釉下兩大類。釉上彩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作畫,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作畫,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一次燒成[4]。兩種工藝對于陶瓷繪畫的制約與其使用的色料、制作步驟、燒窯溫度等條件密切相關,充分體現出陶瓷語言自身的特色。可以說,陶瓷繪畫的燒成工藝,達到了“泥與火”的飛躍,它表現出來的裝飾手段,在其他形式繪畫中是無法實現的。
此外,陶瓷繪畫的技法也有講究,經驗豐富的畫師通常根據需要選用特制專用筆,以便在不同的瓷面或器皿上表現不同風格的作品。在用筆用墨及顏料配適等方面,陶瓷繪畫與常規的作畫方式也有差異,合理調整并利用釉的變化特性,充分展現釉料的質感美,特別是顏色釉和綜合裝飾的應用,能把多種表現手法融合于作品之中,給畫面一個豐富多彩的裝飾圖形。
三、形式美法則在陶瓷裝飾圖形設計中的應用
形式美法則是藝術創作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人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創造和總結了許多形式美法則,在陶瓷裝飾圖形設計上更是如此。俗話說“沒有形式就沒有美”,對陶瓷裝飾圖形形式美法則的應用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陶瓷裝飾圖形的設計。
(一)變化與統一
變化與統一是裝飾圖形形式美的總法則。在陶瓷裝飾圖形中,變化是指將性質不同的視覺要素組合在圖形中,刻畫在陶瓷作品的表面,形成一種對比的視覺效果;統一是指將性質相同的視覺要素組合在圖形中,使裝飾圖形在造型、構圖、色彩等方面與陶瓷工藝協調一致,在視覺上給人和諧的感覺。
在陶瓷裝飾圖形中,每一個完整的畫面都是由多個部分共同組成。變化的作用使裝飾圖形打破過于單調、富于生機,變化的因素越多,圖形的生命力越強。統一的目的是使圖形設計的主題更加明確,統一的的因素越多,圖形畫面越和諧。因此,在陶瓷裝飾圖形設計過程中,要使畫面形成美的、和諧的關系,就必須使變化與統一達到一定的平衡,只有當變化與統一達到某種狀態時,畫面才會產生和諧之美。
(二)對比與調和
對比是利用圖形中諸要素的差異得到一種變化效果,形成視覺的張力;調和是把圖形中各種對比要素配合得當,使之趨于緩和。
在陶瓷裝飾圖形中,對比的因素很多,諸如形式上的對比:如點的大小、線的長短、曲直、面的形狀對比等;構圖方面的對比,如虛實、方向、聚散對比等;以及陶瓷藝術特有的色彩及工藝對比:如青花、粉彩、釉上、釉下等。對比是相同形式因素中強烈的對照,以突出其自身的特點,很好地體現了陶瓷藝術的獨特魅力。
在陶瓷裝飾圖形設計中,調和是統一的具體體現。其表現手法主要是加強和減弱,是一種漸變的協調,包括形式、色彩、形狀的調和等。它運用圖形中相似、相近甚至相同的因素組合使圖形與陶瓷繪畫趨于和諧,形成視覺上的均衡統一,賦予作品一定的形式美感。
(三)節奏與韻律
節奏在圖形中表現為形與色的一種連續的合規律的周期性變化,即相同的元素反復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在視覺上形成一種律動形式。在陶瓷裝飾圖形設計中,節奏的運用極為常見,如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紋樣,表現為造型及色彩的有規律的、連續不斷的交替和重復,這種交替和重復即產生節奏感[5],能加深人們對形象的感知,強化藝術內容的傳達。
韻律是在節奏基礎上的、有組織的變化,在視覺形象中呈現為相對整齊的狀態,是圖形形式上的優美情調,能給人以情趣和精神上的滿足。因此,在陶瓷裝飾圖形設計中,設計者可利用節奏變化,有規律的反復排列組合,形成一種美妙的韻律感,增強圖形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四)對稱與均衡
對稱是指畫面中軸線兩側的造型要素完全一樣或略有變化的平衡構成形式。陶瓷裝飾圖形中的“完全一樣”是指“絕對對稱”,表現為圖形的造型、色彩在中軸線兩側一模一樣,能給人以穩定感。“略有變化”是指“相對對稱”,表現為中軸線兩側的圖形稍有差異,是一種同量不同形、不同色的對稱形式,但仍不失其穩定性,且顯得靈活、自由和富于生機。
均衡是在對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指構成裝飾圖形的形式要素按造型、色彩布置,以不失重心為原則,構筑構圖及造型的多樣性。陶瓷裝飾圖形中的均衡包括了實體的平衡、空間的平衡、色彩的平衡、動勢的平衡等環節,其形式具有既靈動、活潑,又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體現了變化中的穩定,是一種視覺上的穩定感,比對稱形式更富有創造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裝飾圖形設計是以繪畫裝飾的形式表現,陶瓷裝飾圖形設計也不例外。陶瓷裝飾圖形是指呈現在陶瓷器物上的各類具有裝飾美感的圖形,它綜合了繪畫與陶瓷兩種藝術,具有傳統的單一繪畫無法表達的獨特美。許多現代陶藝作品更是運用各種藝術和設計方法,使陶瓷藝術設計與裝飾圖形元素得以完美的融合。進行陶瓷裝飾圖形特征探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陶瓷繪畫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差異,充分把握其自身的特殊性,掌握其表現手法和工藝技巧,遵循藝術設計的形式美法則,更好地設計陶瓷裝飾圖形,從而達到提升陶瓷裝飾圖形作品的藝術價值,提高人們的生活品位和審美情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永東.陶瓷藝術的發展和演變[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2(5):45-46.
[2]鄒紅琴,熊永平.裝飾圖形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1.
[3]張彪.論現代陶瓷繪畫發展的必要性[J].景德鎮陶瓷,2015(3):46-47.
[4]吳淑權.淺談陶瓷繪畫與陶瓷裝飾的關系[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8):27-28.
[5]肖飛,朱益民,唐應山.裝飾圖案及應用[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34.
作者簡介:黃藝,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繪畫與裝飾工藝。
通迅作者:肖飛,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陶瓷繪畫與裝飾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