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榮
[摘 要] 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就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著人才供給側環境的不斷改革。人才供給側改革的相關理念對于現今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使大學生在校教育符合人才供給側改革的基本要求,就要在原有的就業創業教育基礎上加入新的科學教育方式,逐步改進教學環節的設計,確保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實踐機會,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本文主要對人才供給側改革下,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路徑進行研究,提出了人才供給側改革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依據現今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所存在問題,對推進教育方式及路徑進行了具體探究。
[關鍵詞] 人才供給側改革 大學生 就業創業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6文獻標志碼:A
一、人才供給側改革條件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意義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于就業者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社會中出現了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的根本需求供給不夠平衡的狀態,要緩解這樣的局面,就要從根本上堅持人才供給側改革,在高校內部加大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力度,確保大學生的在校教育符合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要求,使更多大學生得到就業的機會[1]。要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教育路徑進行研究,就要先明確人才供給側改革對高等教育的重要意義,以下是對教育意義和作用的具體研究。
其一,在人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可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找到自身的定位。現有的高等教育中,大部分學生會受到知識結構等各個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其就業創業觀念沒有完整形成,學生對于自身的定位不夠準確,導致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出現問題。在人才供給側改革理念指導下的就業創業教育,可為大學生提供較為系統的知識框架,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教育活動和就業創業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對自身情況進行分析。
其二,在人才供給側改革下,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觀念。很多在校大學生在面對真正的就業時,并沒有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也沒有較為明確的人生發展方向,很多學生仍沉浸于考試中,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更傾向于事業單位考試。要改變這一觀念,就要在人才供給側改革理念下,針對大學生就業擇業心理及觀念等方面開展合理的教育工作,通過實踐系統教學來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方向。
其三,在人才供給側改革前提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學生的適應社會能力。鑒于大學生長期生活在校園,對于現實社會的認識不夠全面,沒有真正接觸到社會,使很多大學生在面對就業時存在無法適應的情況。在人才供給側改革理念指引下的教育方式,可從多個方面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大學階段為學生提供較好的緩沖階段,能更好地消除大學生對社會適應能力的顧慮。
二、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現狀研究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與市場企業之間的發展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很多企業的有些崗位都處于用人較難的情況,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卻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大學生畢業就業與企業需求不匹配,出現不匹配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2]。其一,高校對于大學生的教育培養并沒有在充分調研經濟市場的基礎上開展,很多就業創業課程的設置具有盲目性,導致人才培養不符合企業的現代化要求。其二,很多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教育時,只是一味注重基礎課程和理論知識的教育,并沒有將實踐教學納入教育中,導致理論和實踐沒有聯系在一起,對大學生的教育不夠全面。其三,很多高校對于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規劃并沒有進行系統化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也抑制了學生本身對于適合自身職業的規劃。
三、人才供給側改革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研究
由于人才供給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國社會基本發展的要求,故在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中,應用人才供給側改革基本理念可為現代化人才培養提供較好的教育理念,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提供科學性建議,便于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得到支持,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以下是人才供給側改革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的具體探究。
(一)不斷完善高校人才培養的教育體系與制度
在人才供給側改革環境中,高校要在原有的人才教育培養基礎上完善理論教育和體系制度,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進行教育,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不斷優化學校的教育體系。還要將傳統的集訓式教育方式進行改善,確保為學生提供較為系統的教育,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的就業理念。要完善高校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可從以下方式進行改進。其一,可采用漸進的教育模式,教育環節的設置要遵循層層深入的原則,層次的劃分和安排還要符合基本教學內容的安排,做到在教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實踐及掌握知識的能力。其二,要將高校的人才教育培養納入就業創業及日常知識的工作中,將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當作教學的主要部分,做到定期為學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活動[3]。
(二)不斷健全就業創業教育的基本課程設施
要確保高校的就業創業課程符合現代化企業的基本要求,就要在已有的教學基礎上不斷健全相關課程的設置,要在設置課程之前對現代化市場的發展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依據市場的基本要求合理建設課程體系,為了確保學生得到全面的教育,要在原有基本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心理、經濟、管理等多方面課程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要求,便于學生全面發展。此外,為了使實踐與理論知識教育同時進行,要在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和培訓機會,高校可依據自身的辦學情況和人才培養,在學校內部建設就業創業教育培訓基地,請專業的企業人員指導學生學習,便于學生在學校得到實踐機會。
(三)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教育
現代化高校最主要的一個培養目標就是為院校所在區域提供服務,因此,要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素養,就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產業資源,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合作[4]。首先,高校要對現代化企業和產業進行深入了解,充分了解不同企業的就業要求、招聘制度、就業者專業技能與知識的要求等,為學生提供第一手的就業信息和資源,同時更好地為企業培養專業化人才。其次,要實現企業與學校更好地合作,高校可定期介紹部分學生到企業實習,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與真正的就業環境,讓學生通過提前體驗就業生活來養成更高的職業素養,樹立爭取的就業目標和信念,為其之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再者,企業也可通過與高校的合作提出適當的教育和培養建議,為高校提供更適合的職業指導,幫助高校找到恰當的職業培養方式,開設適合學生職業教育的課程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人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路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現今我國很多高校已開展了就業方面的課程教育,但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仍有待改進之處,要使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符合人才供給側改革環境的要求,就要根據存在問題走適合人才供給側改革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如高校要在原有的人才教育培養基礎上完善理論教育和體系制度,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進行教育,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并不斷優化學校的教育體系。要依據市場的基本要求合理建設課程體系,要在原有基本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心理、經濟、管理等課程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要求,還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產業資源,實現高校與企業的合作。
參考文獻:
[1]劉波,劉丙章.人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港口規劃與布置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9(05):121-124.
[2]劉立偉,李興.人才供給側改革下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路徑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2):88-92.
[3]李可心.人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推進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路徑[J].職業,2019(13):50-51.
[4]陶西平.提升民辦教育品質,推動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6(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