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鵬 聶洋

盤古智庫理事長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今年6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統籌配置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公共資源,重點投向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并兼顧縣級市城區以及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后期又陸續印發了關于推進縣城產業平臺、縣城智慧化改造,以及流通設施、公共停車場和公路客運站補短板強弱項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縣城和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是城市建設體系的“末梢”,同時也是小康建設的“橋頭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加強縣城城鎮化建設,對于當前促進經濟內循環、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建設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當注意以下五大要點:
第一,要突出互聯互通,增強縣域經濟的整體活力。構建良好的流通體系建設,使得縣域經濟能夠更好地納入區域城市群,從而實現與大城市群形成良好的互動、延長大中城市發展的經濟縱深。重點是推進建設流通設施、公共停車場和公路客運站三個方面。在流通設施方面,主要是推進鐵路和公路建設,對于縣域經濟發展好、地理位置比較優越、經濟帶動能力強的縣和縣級市,應當通過建設良好的鐵路和公路,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的互聯互通,加快經濟各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建設好省、市、縣三級的鐵路,特別是城際軌道交通,把縣域經濟納入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圈來布局;另一方面要加強縣城和特大鎮與其他鄉鎮的公路建設,打通互聯互通的“最后一公里”。現在有的地方高鐵已經通到了縣城,從省里、市里到縣城都比較方便,但從縣城到鄉鎮,卻因公路設施跟不上,還要翻山越嶺,九曲十八彎才能到達其他的鄉鎮。這不利于老百姓的出行,也不利于提高縣域經濟的帶動和輻射能力。公共停車場和公路客運站是民生工程,特別是現在隨著家庭小汽車的增多,縣城和鄉鎮逢年過節的時候停車難、坐車難比較普遍,合理規劃縣城和特大鎮的停車場和客運站能夠解決人民群眾的交通痛點。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對于縣城和特大鎮的建設來說,當前還是要側重解決人民群眾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的民生問題。
第二,要以人為本,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建設,主要是教育、養老和生態環境三個方面。教育方面,主要是合理布局縣域教育資源,縣城和特大鎮都應當有完整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其他鄉鎮,也要根據人口規模的區域位置,合理設置學校資源,解決廣大鄉鎮上學難、上學遠的現實問題。現在有些地方,教育資源集聚在縣城,導致其他一些鄉鎮的孩子不得不乘坐幾小時的車才能去上學,一方面增加了家庭的負擔,減少了孩子家庭教育時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孩子的安全風險。養老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一些鄉鎮的空心化,縣城和鄉鎮農村的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有的家庭子女長年在外,年邁的老人無人照看,又沒有足夠的養老院、敬老院來支持,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老年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擾。因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建設養老機構,擴充護理型床位,建設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環境衛生方面,抓好縣城和鄉鎮農村的環境衛生整治,建設綠水青山,不僅能夠改善廣大縣城和鄉鎮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從大的方面來看,也是解決整體生態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縣城和鄉鎮的河流如果被污染,流入大江大河,勢必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因此,當前要加快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完善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終端處理設施、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等,實行“廁所革命”,改善縣城和鄉鎮的公共廁所,從根源上解決好生態環境問題。
第三,要嚴防政績工程,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引導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徹底扭轉大拆大建、貪大求全、崇洋媚外、興建古城等現象。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對于縣城和特大鎮的建設來說,當前還是要側重解決人民群眾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求的民生問題。突出建設和優化醫療衛生設施、教育設施、養老托育設施,推進市政交通設施、市政管網設施建設和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完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冷鏈物流設施和農貿市場等。
第四,要突出示范作用,促進全國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突出試點、示范,然后總結經驗全面推廣,以先發展先富裕,帶動整個區域其他地方的發展和富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模式。這次國家發改委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其中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地區縣城58個,中部地區縣城31個,西部和東北地區縣城31個。這些縣級示范地方,不僅要在縣城城鎮化硬件設施建設方面積極探索,打造區域縣城城鎮化建設的樣板工程、示范工程,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方面,也應當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套發展和治理經驗。廣開言路、廣開思路,聚民智、匯民意、體民情,在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范疇,啟動建設示范性項目,創新資金投入方式與運營模式,總結提煉典型經驗,發揮示范表率作用,從而帶動全國各地縣域經濟的發展,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促進經濟內循環提供重要支撐。
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突出試點、示范,然后總結經驗全面推廣,以先發展先富裕,帶動整個區域其他地方的發展和富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模式。
第五,要一個縣城一張圖,一任接著一任干。防止縣城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多次變臉,避免開發建設規劃混亂造成的爛尾工程、半拉子工程。要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形成規劃—項目—資金—要素依次跟進的良好局面,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勠力同心,全心全意謀發展。對于人民群眾和投資商,都要維護政府的信用,不開空頭支票,不搞吃拿卡要,構建“清親”的政商關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一個地方的發展,需要在科學規劃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好主導產業,制定好城市發展方向。同時,政府也要變管制型、中立型為積極主動服務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進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
這方面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案例,就是吉林省的縣級市梅河口。據了解,梅河口如今的發展規劃,是根據上世紀80年代的規劃來制定的,主導產業是醫藥健康產業,經過前后三任書記的接力發展,才有了如今它在城市建設、人居環境、文旅設施、營商環境都排在省內前列,以及自“十三五”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位居全省市州和縣市前列的好成績。為此,梅河口榮獲了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等4個“全國百強縣市”榮譽稱號。時任梅河口市委書記龐慶波不僅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還直接由副廳級縣級市委書記提拔為正廳級地市委書記。同時,梅河口的發展經驗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近些年從梅河口提拔了好幾位縣委書記、縣長到其他縣任職,把好的發展經驗和干部帶到其他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