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宇
摘 要:提高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迫切需要。閱讀課文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有豐富的口語訓練內容。小學閱讀教學是進行說話訓練的有效途徑,教師應充分利用和發掘教材,把說話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各個環節。本文對閱讀教學中設計說話練習的訓練點提出我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
說話訓練聽上去似乎很簡單,但是實踐起來卻是很難,很需要老師花功夫去思考。只有尋找合適的,又能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的訓練點,精心設計說話訓練,才能使說話訓練達到理想的狀態。那么對于小學中高段的閱讀課的教學,我們可以在哪些地方設計說話訓練點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處入手:
一、理解文本,概括內容
1、理解句子。理解重要句子,是訓練說話的一個很好的訓練點。課文中出現的重要句子一般指能夠體現文章要表達的觀點,對文章結構起關鍵作用,內涵比較豐富,在文章中反復出現的。理解重要句子,關鍵在于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聯系上下文、背景、生活實際等等。
《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這也是課文的中心句,理解了這句話,就能理解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信賴。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在父親看到兒子學校的教學樓成了一片廢墟,悲痛欲絕之時,他猛地想起這句自己常對兒子說的話。這句話是抽象的,如何讓它形象化呢?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是很好的方法:
A當阿曼達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很苦惱時,(生:父親會安慰他,并且會陪著他一起商量著解決困難)
B當阿曼達在和同學踢足球,腿受傷了,疼的直流眼淚時,(生:父親會立刻送他去醫院,并且陪著他恢復健康)
C現在,阿曼達被壓在廢墟下,生死未卜,(生:父親也會不顧自己的安危,挖開廢墟,尋找他的下落)
隨著說話訓練的開展,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父親總會陪著兒子的場景就像一幕幕電影畫面一樣出現在了學生的腦海里。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也就隨之更加形象具體了。
2、理解文本?!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蔽谋境休d著創造者的思想、觀念、情感等,需要我們耐心地去解讀、去品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老師可以通過巧設說話訓練,讓學生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達到更好的理解層次。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中,“走過任何一條街……應接不暇”,這段話形象的寫出了德國花多、花美。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德國景色的奇麗無比,我設計了這樣的說話環節:聽老師讀文,透過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從同學們豐富多彩的回答中,德國花之多、花之美,景色之奇麗就更形象鮮明了。
二、想象說話,填補空白
有些課文為了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一些精彩之處,可能只用簡單的筆墨去描述。這就需要老師通過一定的方式,把這些看上去似乎空白的畫面充實起來。
《白鵝》是作家豐子愷的一篇文章。在《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課文的第三段展現了白鵝叫聲的高傲“凡有生客進來,餓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白鵝厲聲叫囂著什么,引吭大叫的畫面又是怎么樣的呢?課文沒有具體展現。而這樣精彩的畫面是不可缺少的。為了填補課文的這個空白畫面,可以設計這樣的說話訓練:
見到生客,它會? ? ? ? ? ? ? 說:“? ? ? ? ? ? ? ? ? ??!?/p>
當籬笆外有人走路時,它會? ? ? ? ? ,一定說:“? ? ? ? ? ? ? ?。”
一只高傲、可愛的白鵝形象就在學生的精彩的話語中出現了。
2、填補內心獨白。 除了填補畫面,填補內心獨白也是語文課上我們常做的。填補人物的心理,可以幫助我們走進人物,更好的理解人物。這也是很好的說話訓練點。
《學會看病》這課,畢淑敏讓生病的孩子獨自去看病,雖說是想磨煉孩子,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在磨煉著作者自己?!拔摇钡暮蠡凇㈧话?、自責的心理的細致描寫,盡顯了濃濃的母愛。兒子在去醫院看病的過程中,他的心理又會有怎么樣的變化呢?他的內心獨白是空白的,又是很好的說話訓練點。我在上這課時,是這樣設計的:
·走出家門,摸著滾燙的額頭,一股莫名的滋味涌上心頭:這可是我第一次獨自上醫院……
·來到醫院,看到別人的父母為孩子東奔西跑,忙這忙那的……
·走出醫院,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這個想象說話,將兒子從不解到理解、再到感謝母親的心理變化過程很好的填補出來了。
此外,教師可以將閱讀教材中描寫人物內心活動和表現人物感情變化的詞句利用起來,并引發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歷,誰說這不是很好的說話訓練的材料呢?
三、語句訓練,拓展運用
1、詞語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詞語的教學是相當重要的。學生能否正確、流利、優美地使用語言,主要是看學生能否理解詞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學會運用文中的詞語,語文老師可以設計循序漸進的說話訓練:
三年級下冊《女媧補天》一課,講到自女媧創造人類之后,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為了跟天塌下的可怕景象形成對比,老師可以抓“到處”這個字眼,設計這樣的說話練習:
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
A? ? ? ? ? ? ? ? ?到處是歡歌笑語。
B大地上到處是? ? ? ? ? ? ? ? ? ? ? ? ?。
C? ? ? ? ? ? ? ? ?到處是? ? ? ? ? ? ? ? ? ? 。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用自己的言語描繪了一幅幅幸福的畫面,還讓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到處”這一詞語。
2、句式訓練。仿照句式練說也是說話訓練的一項基本的訓練內容,他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技能。教材中句式的類型非常豐富,如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遞進句等等,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搭石》一課中,可以設計假設句的訓練。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就要俯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碰上趕集的日子,……人們把這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們把這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假如(…………)
在練說中,學生在感受到鄉親們善良美的同時,又受到了假設句的熏陶。
3、拓展運用。有的課文發人深省,有的課文雋永含蓄,有的課文激情澎湃,有的課文讓人驚嘆……伴隨著課文的學習,學生往往被文中的人、事、景、物打動,就會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詩歌很有感染力,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最后一節的希望與期盼,更是讓人揪心,如果沒有和平,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此時,學生一定有很多感觸,有很多話想說。教師可以運用本文中的“我們希望,我們期盼——”的語言,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展文本的內容,與此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提供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初步獲得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