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紅英


第1課時? 宇宙和地球
【教材分析】
地球的宇宙環境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的:1.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宏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2.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可以運用太陽系各大行星的比較數據和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圖,從各大行星的運動特征和結構特征方面來說明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對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僅要從地球自身條件和行星際空間條件分析,還要從恒星際空間條件分析,從而說明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教學目標】
1.了解宇宙的物質形態和特點。
2.掌握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層次結構,能夠準確描述地球在天體系統中的位置。
3.結合圖表信息概括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體,正確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重點難點】
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思維的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本屆學生城里戶口的較多,知識面廣,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學習的定力不足,淺嘗輒止,鉆研精神不強。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學案導學。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本插圖、課件、投影儀、學案。
學生準備:結合“課前自主”案課前預習。
【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交流展示〗
“課前自主”學習情況的檢查與交流。了解學生預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使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情境導入·提出目標〗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類迄今還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在人類發射的宇宙探測器上,攜帶了一幅“人類信息圖”,介紹了人類與地球最基本的情況。你能看懂圖中所表達的含義嗎?如果請你畫一幅圖畫與“外星人”對話,你最想告訴他們有關人類與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類活動離不開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生成、演化離不開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的宇宙環境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大家共同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
〖導學方案·隨堂訓練〗
一、宇宙
1.宇宙
[播放錄像]宇宙探秘、旅行到宇宙邊緣
[討論]從錄像和同學的感性認識,談談對宇宙的理解。
[教師總結、補充]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體,是運動、發展和變化著的物質世界(強調科學的宇宙觀)。
2.天體
[播放多媒體]演示各種天體的視覺形狀和主要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宇宙具有物質性特點,宇宙中這些物質統稱為天體。指導學生比較恒星和星云兩種最基本的天體。
[教師講授]天體:存在于星際空間的物質有自然天體和人造天體。
自然天體:恒星、行星、衛星、彗星、星云、存在于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人造天體:宇宙飛船、航天飛機、通信衛星等(發射出以后)。
[學生思考]:判斷下列是否天體:白云?亟待發射的衛星?正在工作的嫦娥衛星?
3.天體系統
[設計自學]宇宙處在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距離相近的天體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繞轉,構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和圖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試著用結構框圖把這些天體系統的級別和層次展示給大家。(找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
[播放課件]天體系統
[師生共同閱讀] 知識窗:當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觀察到的宇宙范圍會不斷擴大,讓學生了解人類探索開發宇宙的兩個重要的里程碑。
二、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教師講解]目前,已知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們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播放課件]太陽系及其成員.swf
[學生活動]我們常用運動的方向、軌道平面和運動軌跡等,來描述九大行星圍繞太陽的公轉運動。試根據圖1-1-11和下表,回答下列問題。根據圖1-1-11知道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的分布。
八大行星軌道傾角與偏心率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軌道傾角 7? 3.4? 0? 1.9? 1.3? 2.5? 0.8? 1.8?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5 0.051 0.006
問題:
⑴八大行星公轉運動的方向相同嗎?(同向性)
⑵八大行星公轉運動的軌道傾角相差大嗎?是不是近乎在同一個平面上?(共面性)
⑶八大行星公轉運動軌道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近圓性)
⑷與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運動特征方面有沒有特殊的地方?
[得出結論]從九大行星公轉運動的共同特征看,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設問導學]按照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特征,通常將九大行星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和遠日行星三類。結合表1-1-1回答下列問題:
⑴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分別具有哪些特征?
⑵地球與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沒有特殊的地方?
[得出結論]地球與九大行星尤其是類地行星比較,沒有特殊的地方,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
[承轉提問]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顆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為什么地球上會出現生命?是哪些條件決定著地球上能繁衍出勃勃生機。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地球處在怎樣適合生物生存的宇宙環境中?
[結論]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安全(近圓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空間運行軌道
[討論]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也處在這樣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中,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自身又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哪些條件?
[結論]
日地距離適中——近地面平均氣溫約為15?,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態存在。
地球體積與質量適中——形成大氣層(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對地表保溫)。
自轉和公轉周期適中——地表溫差變化幅度不太大,適宜生命的新陳代謝。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知道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現代的天文觀測和實驗,越來越支持這樣一個觀點:宇宙間的天體,只要條件合適,就可能產生原始生命,并逐漸進化為高等生物。
〖隨堂訓練〗見學案。
〖課后作業·布置預習〗
本課時“課后作業”相關題目。
預習下一課時的“課前自主”部分。
【教學反思】
這一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都可以理解,關鍵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采用展示大量的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興趣,總體來看,學生對這一部分還比較感興趣的,下面要多加引導。同時,通過有效的評價機制激勵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地理課、愛上地理、愛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