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江/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地位逐漸提高,英語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它貫穿到了我國各個教育階段,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的地位一直非常穩定[1]。但是在英語的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學效果非常不盡如意,學生對英語的掌握出現了大部分呈現啞巴英語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直到大學畢業都不能流利的利用英語進行交際,這顯然與我們的英語教學目標相去甚遠。對于英語教學的模式與方法,我國學者已從多種維度進行研究和探討,本文試圖從英漢對比語言學的角度出發,將英語與我們的漢語言進行語音方面的對比,并將語音教學分為字母、音標、音節三個教學環節,利用兩者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提出有利于英語教學和學習的建議,促進英語的學習。
對比語言學又叫做比較語言學。它是運用對比方法研究不同語言之間異同的語言學分支學科,它的目的是通過比較、研究不同語言來揭示相應語言系統所有層級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人類的語言具有共性,這是不爭的事實。其基本共性就在于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流思維的工具,是人類共同使用的交際手段。語言之所以具備這一個功能,是因為人類所有語言所反映的客觀世界具有同一性。生活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語言的人雖對客觀世界的表述不盡相同,但語言的共性卻為人們互相借鑒、互相滲透、互相補充提供了可能。
因此,語言工作者和語言學習者如果善于利用這個語言本質,就能夠在語言應用中找到高效快速的方法。利用語言的共性和異質性進行語言的對比研究,是語言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被稱為“對比語言學”。語言學者楊自儉認為:“對比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科。它兼有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特征,其任務主要是對兩種或多種語言進行共時對比研究,描述并解釋所對比語言之間的同和異,并將研究成果用于語言理論研究和語言應用領域。”他所下的定義就我國目前英語教育與教學的現狀來看是比較科學和全面的,對如何用對比語言學的理論來指導英語教育與教學有著重大的意義。
俗語說:“只有比較才能看出各種語文表現法的共同之點和特殊之點”。在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可以采取對比分析法促進英語學習效果,其中英漢對比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通過對比法讓英語教學不斷得到強化,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認識及理解程度,促進老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思路。
語言是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可以為人們帶來較大的便利與作用,通過掌握英語促進個人的不斷成長與發展,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要非常流利的利用英語進行溝通,需要從英語的使用環境、發音及音節上入手,通過分析漢語提升學習的效果,例如從語言的四個層次,即語音、詞匯、語法、篇章進行對比,可以深刻理解英語的方法[3]。
呂叔湘說:“一個人只有懂得外國的語言,才能更好地懂得本國的語言,一個人也只有懂得本國的語言,才能更好地懂得外國的語言。”通過對比、總結漢語學習方法來強化英語的學習。
語音可以說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的最基本的環節。掌握好語音可以使其他的學習環節事半功倍。不同國家語言是存在通性的,利用中文與英文的異同點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英文。語音部分的教學可以分為字母、音標、音節三個環節。
英語的學習首先需要掌握26個字母,我們可以將這26個英文字母與漢語的字母表相聯系來學習,例如在英語的26個字母當中有5個元音字母——a、e、i、o、u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們在發音上會有很多變化。一般初學者是存在記憶難度的,但可以將排序優化成:a、o、e、i、u,特別容易記住了。而對26個字母的記憶,這與我們從小學習的查字典中的音序查字法中的字母順序是一樣的。我們漢語中甚至還有一首字母歌,只是讀音上兩門語言之間差別較大而已。在教授字母時,教師可以在英漢之間做一些稼接,使初學者在拼寫和認讀上較為容易些,也使他們能區別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4]。
掌握26個字母以后,就是英語的48個國際音標。音標的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掌握好音標,那么學生在單詞記憶上就會事半功倍。筆者在對初學者進行音標教學時,就將英語音標與漢語拼音中的異同做比較,并利用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來熟練記憶音標。20個英語單元音的標準排序,如表1。

表1 英語單元音的標準排序
如果將標準的英語音標的順序打亂,沒有按照前中后元音的排序,而是按照漢語字母表的順序做一些調整,這樣一來,十二個單元音的順序就與漢語拼音的單韻母順序基本一致;另外8個雙元音則可以跟復韻母相聯系。在熟練掌握音標的發音技巧之后,再按照英漢語音之間的共性這樣來處理音標的教學,學生在掌握元音上就省力不少,認讀及拼寫的效果都不錯,而輔音部分學習起來則比較輕松,提高了學習效率[5]。
在掌握音節時,則可以跟漢語拼音相聯系。漢語一般是單音節詞,而英語則較為復雜,有單音節、雙音節和多音節。但是它的拼讀基礎仍然是單個音節。在漢語拼音中,音節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組成,而在英語中是有輔音、元音和重音組成,不難看出,它們在拼讀上的作用有一定的對等關系,如表2所示:

表2 音節對等關系
因此,通過表2可知,學生在熟練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可以利用英漢之間的共性,輕松掌握英語的音節拼讀[6]。
研究表明,對比語言學理論可以應用于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就本質而言,就是母語與外語之間的語際轉換。語音作為語言教學中的基礎環節,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利用英漢兩種語言在語音層面的共性和差異,讓學生在已有的母語語音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嫁接,學生就能較輕松的在入門階段掌握好英語的語音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