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大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與很多因素相關,確定研究方法和面向人群進行具體研究,分析大學生群體投入學習的現有狀況,能夠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出有效建議。強化影響因素中能夠促進大學生學業發展的有效內容,結合學習投入需要的成本條件、應用環境,將控制學習投入和達到理想狀態作為研究目的,把影響因素的投入水平進行有目的的提升。
隨機抽取某本科院校的600名大學生進行研究,其中男女性別比為1:1,文理科專業的人數比為1:1。選擇問卷調查的形式全面了解研究樣本,僅對大學生的性別和專業進行卷面上標注。在實際調查中收到了完整問卷544份,達到了90.6%的有效樣本率。通過分析各項因素的占比情況,確定SPSS軟件方法對問卷內容進行管理[1]。
通過軟件方法得到表1所示的大致情況,能夠發現男生和女生對環境的適應性有很大區別,男生會基于興趣因素和精力因素的影響進行學習投入。女生受到因素影響的效果將更為顯著,更注重專業、興趣等方面因素帶來的影響,相較于男生對環境因素的學習投入更大。男生和女生都明顯受到興趣因素的影響最大,但從精力因素的占比情況能夠發現男生的學習耐力不強,通常需要結合運動方式來保證精力上輸出。

表1 影響因素占比情況
結合因素分析和大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夠得知大部分學生都很配合學校布置的任務,對接觸外界信息并不存在極端的抵觸形式。在發放問卷的過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學校的調查是在調取他們的個人信息,需要研究人員通過與學生的班任或者任課教師進行溝通。這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對于學校教育的認可度更高,有一定的警覺意識和安全意識,非常注重學習資料和個人隱私的保護,對待學習的態度是比較嚴謹和認真的。部分學生甚至不關心專業學習以外的其它事物,對自己長期生活的校園環境沒有多余的要求,表現為男生和女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都較少。他們在從事自身專業工作時,可能相對于其他人有學識上的優勢,但他們的適應性能力會影響到長期工作下的學習投入。
很多理科學生會因為興趣或者精力的影響選擇大二轉系,故本研究僅僅只針對大一學生進行了分析。學生在階段性時間內的表現不會對他們長期的學習產生影響,想要保證學生能夠在某專業的學習中有所收益,就需要強化學習投入所能達成的效果。男生受到專業因素的影響要小于精力和興趣兩項,說明他們在學習專業理論方面的壓力不夠大,不會因學習專業課程就完全受到課程內容的影響。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投入的精力,來評價學生是否受到了環境以及興趣等方面的因素影響,不把使用于多數人的數據用在對個體人物的分析。女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都相對平均,說明她們的專業學習更多是基于成長過程中的良好習慣,不會因喜愛專業課程就完全忽視了校園生活的活動。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和表現,將女生受到精力因素的影響進行個體化分析,將興趣、專業兩項因素對女生的影響程度進行了解,把環境因素引發的學習投入效果進行強化[2]。
學生最終就讀于某大學的某個專業,可能是在報考時了解了就業培訓等方面的相關信息,或者因志愿填報、學校調劑等因素而促成。應用型大學比較注重學生平時的各方面表現,給學生的評價來自于出勤學分、活動加分等方面,往往忽視了培養專業類學生要重視的學術方向、教學方式。平日里的教學都是根據教材內容、課節安排進行,使部分學生沒有自主學習、長期學習的有效習慣。教師應當把專業作為學生成長中最重要的內容,保證學生的課外時間不被校園活動所占用,幫助學生養成勞逸結合、高效有益的學習習慣。尊重學生在興趣方面的特長培養,允許學生在專業課程外進行其它專業的學習,以專業課成績而不是平均成績水平進行學生指導,不因某個學生個體的行為改變原本的教學方向。要根據專業需求對學生的話術進行要求,培養學生的素質水平往專業方向發展,讓學生能夠因學習了專業知識有所改變。比如學習空姐專業的學生應因學習了商務禮儀和公共英語,在社交場合中能有出眾的儀態表現和流利的英語口語。
學生興趣決定了他們對課外時間的利用,選擇一項和興趣相關的專業課程,將會使學生的學習投入有相對較長的時間,更是會影響學生今后在升學和就業方面的關鍵抉擇。當學生的專業與興趣不產生密切關聯時,他們就需要協調自身在興趣和專業兩方面的時間利用,選擇一個側重點作為今后長期發展的專業方向。當專業成為學生用于生存的一項技能時,學生往往會加大學習投入以便于將專業基礎變得扎實,使專業技術成為他們職場生涯道路上的一大利器。而興趣就成為了激勵學生成長前進的動力,學生需要利用課外時間參與活動組織、活動演出等內容,提升自身在興趣領域內的競爭實力。當專業成為學生選擇其它專業的跳板或者基礎時,學生就會減少自己在專業方面的用心投入,會在興趣領域內進行大量的學習投入,保證自身實力以促進興趣專業的不斷發展。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水平進行興趣分析,針對學生發展興趣專業的可能性條件,結合學習投入將專業課程與學生需求進行匹配,以求得最佳的投入效果為準,制定有實踐意義的時間規劃方案。
校園環境的設計多半是根據學校教育理念而來,能為學生提供適宜長期學習和成長的環境。應用型院校對學生專業的要求相對嚴格,存在一定的生活區和學習區分界線,能夠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活動進行管理。學生之間的差異使院校存在群體、個人等多種活動形式,而環境因素的影響會強化學生參與活動的頻次效果。課業壓力以及自我要求使部分學生不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但同時受到其它影響因素的效果也會大大削弱。當學生不參與學校組織的課堂活動,就不能以學習投入評價其行為的可靠效果,要更多的結合學生自身看法開展教學,注重學生的時間利用以及課外指導環節。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適應環境的基本能力,通過環境因素影響學生參與校園活動,進行心理疏導以促使學生正確面對壓力、減少一定要求。
要針對學生的時間管理和校園生活,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的專業能力。教師要重視課程教學和思想工作,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狀態進行指導規劃,結合職業規劃、專業方向等內容做好工作。深入研究影響學習投入的學校資源、學生素質等內容,針對活動環境改善環境因素的具體條件,將興趣因素、專業因素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管理[3]。通過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建立舒適而合理的學習計劃,使學生能根據專業目標不斷加大學習投入,調整狀態以良好的精力面對學習。
教師應當關注學習投入對學生成績的影響,尊重學生在專業、興趣等方面的個人簡介,為學生提供學習、就業兩方面的課內外指導,保障應用型專業的學生素質有上升趨勢。根據本文對影響因素、學習投入的分析結論,將男生和女生的教育情況進行有效區分,結合學生對影響因素的看法進行教師工作,將學生對學習投入的控制作為中心開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