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不斷發展,音樂教育也隨之不斷的進步,因此,各高校在音樂專業方面的人才培養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眾所周知,我國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型人才,當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教育部更主張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音樂教育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之一。良好的音樂教育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心情愉悅,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其對藝術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為國家培養優秀的音樂專業人才。目前,我國的音樂事業雖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在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上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對當下音樂事業發展的要求難以滿足。因此,高校在進行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社會對于音樂的需求,認真的研究思考更適合、更有效的創新型培養模式,提升高校音樂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音樂專業人才,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一)為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
我國高校的發展是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培養出社會各領域所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在互聯網發達的當今社會,我國音樂文化事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黨政府以及國家領導人都曾表示,要將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以及音樂藝術作為重點的傳承發展之一,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站上世界的舞臺。而高校作為傳承藝術和培養人才的主要地點,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國高校對音樂人才的培養模式必須要根據社會的需要進行創新和改革,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市場要求的音樂專業人才[1]。
(二)對學生事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增加。據國家教育部統計,2020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將會再創新高,已經達到了874萬人。這樣龐大的群體同時涌入市場,使得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壓力也是劇增,導致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必須要面臨一定的創業或者就業的問題。高校通過對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培養專業性非常強的音樂人才,使得學生在音樂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高,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因此,教師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性和其自身的特點以及專業能力,結合課程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思考,確保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既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又能滿足社會市場的需求。
(一)高校盲目擴大招生給音樂專業人才培養帶來巨大挑戰
據調查,我國每年的高中應屆畢業生人數都呈上升的趨勢,各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數也普遍提高,因此很多高校開始大規模的擴大招生范圍。但是在這大規模招生的背后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高校學生的數量劇增,導致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環境、師資力量以及生活環境都有著巨大的壓力。很多高校因為逐年的擴招,已經出現師資條件薄弱、教學設備不足以及教育資金匱乏的現象,嚴重導致學校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的下降,這與最初培養更多專業性人才的目標相違背。另外,高校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些學生在音樂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素養都不是很優秀,對音樂知識的接受能力和自身的音樂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再加上擴招導致的師資條件不充分,會直接影響到高校音樂專業整體的教學質量。[2]
(二)高校音樂課程設置的不夠完善
從高校音樂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大家不難看出,高校音樂專業的課程設置還不夠完善。在很多高校音樂專業的課程結構安排的不夠合理,會嚴重影響學生的音樂專業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非常不利。在高校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音樂學科的專業知識,對音樂賞析與知識擴展,以及其他輔助學科的課程較為忽視,在課程設置中明顯存在偏科的現象,使得學生在其他學科上面毫無建樹。這樣的課程設置,雖然能夠使學生在掌握更多音樂專業的知識和內容,但其綜合能力的發展卻得不到提升,導致學生在日后的社會發展中沒有立足之地,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三)音樂實踐課程不夠完善
眾所周知,高校音樂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在音樂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教授音樂專業的文化知識,還必須要結合一定的實踐教學,才能夠真正實現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是在很多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將音樂教育的重心放在文化課上,而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大多數教師認為,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音樂訓練,加深學生的音樂記憶,而教師對于學生的音樂實踐并不做評價,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沒有多大的幫助,嚴重制約了學生音樂專業的提高。另外,還有一部分高校音樂專業的設備不夠齊全,使得學生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夠很好的自主訓練,對音樂實踐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
(一)選擇對音樂有興趣、有天賦的人才進行分組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中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使得高校招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高校音樂專業要想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就必須要有選擇性的進行招生。高校可以通過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與音樂專業水平相結合,選取各方面成績都優異的學生,再根據學生自身對音樂領域的愛好進行分專業學習,比如說聲樂、舞蹈、編曲、樂器等等。學生還可以通過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發展的需要選取恰當的課程進行學習,努力提高自己音樂方面的專業水平,為以后音樂事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制定完善的音樂課程安排
在進行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根據所學專業的整體內容以及對當前市場發展的情況進行研究和考慮,同時還要通過與優秀畢業生以及市場用人單位的交流與溝通,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音樂課程安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未來的發展情況,在進行課程安排時要保證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提高,進一步推進高校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
(三)加強學生的音樂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點所在,也是判定優秀音樂專業人才的關鍵。因此,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時,各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應該加強學生的音樂實踐課程,充分利用學校內的音樂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實踐訓練,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專業水平。我國仍然有部分高校音樂專業的設備不夠完善,使得學生在實踐教學中不能充分學習音樂知識,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各高校還需要充分完善音樂設備的建設,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接觸到設備,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有效的促進高校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
總之,音樂專業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領域,因此各高校必須加強音樂專業人才的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市場的需要,音樂人才的培養模式還需要不斷的創新與思考,進一步實現為我國音樂事業培養人才的愿望。
[1]廖洪剛:《高校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西藏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2]梁文光:《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