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喜

【摘 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被應用到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護理作用與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直到2019年7月這一時間段中,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2例急性白血病病例,參照不相同的護理方法,把其分成A組、B組這兩個組別,而其中,對A組共51例患者施予常規性護理,對B組共51例患者施予健康教育,觀察比較其最終的結果。結果:在護理后,對于總體滿意率,B組較A組更優(P<0.05);在護理后,對于疾病認知評分,B組較A組更高(P<0.05)。結論:健康教育被應用到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能夠得到更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急性白血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在臨床中,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細胞所發生的一種惡性克隆性疾病,這類患者大多都會出現感染、貧血等有關的征象,如果沒有對這類患者施予特殊性治療,其生存期大多都是三個月。在進行各項現代化治療后,許多患者的病情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緩解,且能夠長期存活,而在進行治療的同時,還應對這類患者施予特殊性護理[1]。文章在2017年5月直到2019年7月這一時間段中,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2例急性白血病病例,現在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5月直到2019年7月這一時間段中,擇選出我院收入的102例急性白血病病例,參照不相同的護理方法,把其分成A組、B組這兩個組別,而其中,對A組共51例患者施予常規性護理,對B組共51例患者施予健康教育。在A組中,男患共38例、女患共13例;年齡:最大的到了62歲,最小的在21歲,均值(41.73±9.45)歲。在B組中,男患共37例、女患共14例;年齡:最大的到了63歲,最小的在22歲,均值(42.90±8.15)歲。通過比較2組病人的基礎資料后發現差異不明顯,可對比,P>0.05。
1.2 方式
A組:進行常規性護理:隨時對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生命體征等進行檢測;告訴患者治療有關的方法、所需注重的各項事項等,以提升其對抗疾病的自信心。
B組:施予健康教育:
構建健康教育團隊:在血液科室中,具有更為充足護理經驗的主管護士是隊長,其余護理人員是隊員,隊長對隊員就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知識實施培訓;同時,團隊借助更為簡易的文字、圖片等來制作出白血病化療知識冊子,分發給所有患者,以增強其對疾病所具有的認知。
實施健康教育:①在化療以前:告訴患者化療對于白血病的關鍵性,并借助成功得到治愈的案例,對患者給予激勵、撫慰,清除出患者所出現的焦躁感、懼怕感等,提升其對抗疾病的自信心;同時,對患者解釋化療極有可能引發的各類不良反應、防控對策等,讓其對疾病具有更多的掌握。②在化療期間:對患者自身的自護能力、總依從度等進行評估,立即發現患者因為各類不良反應而出現的拒絕、放棄等有關行為;遵照醫囑告訴患者各項遵醫行為所具有的優點,引導患者借助回憶、冥想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減少化療所引發的不適感;多多地與患者、患者親屬間進行交流,告訴其化療極有可能引發的風險,激勵患者親屬多多地對患者給予更多家庭方面的支持。
實施隨訪:對患者的經濟情況、聯系方法、微信等有關的情況進行記錄,并構建微信群聊,一位醫生、一位責任護士定時發送健康教育有關的知識,并告訴患者隨訪有關的內容、時間等。每一個月科室中開展一次健康教育會議,對進行隨訪期間所發現的問題加以處理。每個星期對患者實施一次隨訪,單次20min-30min,以對其進行各類指導,并輔助其改正具有錯誤的認知、行為等。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后,評估并對比2組患者總體滿意率,十分滿意:分數處于90分-100分這一范圍中,滿意:分數處于60分-89分這一范圍中,不滿意:分數處于0分-59分這一范圍中。
在護理以前、護理后,評估并對比2組患者疾病認知評分,認知較差:分數低于50分,認知較為良好:分數處于50分-75分這一范圍中,完全認知:分數高于75分。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研究涉及的數據一律用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n] 表示2組的本次總體滿意率,χ2檢驗組間的差異性,疾病認知評分一律采取()表示,t代表了組間所具有的差異性,P<0.05表明具有意義。
2 結果
2.1 對2組總體滿意率進行對比
在護理后,對于總體滿意率,B組較A組更高(P<0.05)。具體見如下表1。
2.2 對2組在護理前后疾病認知評分進行對比
在護理以前、對于疾病認知評分,B組對比A組,沒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在護理后,對于疾病認知評分,B組較A組更高(P<0.05)。具體見如下表2。
3 討論
化療是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治療最為關鍵的方法,但是,其較易引發各類胃腸道反應、疼痛等,讓患者出現更多的懼怕感,加上對白血病預后具有不可預知性,使得部分患者的總依從度不夠理想,無法保障其預后[2]。而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在進行化療以前,對其就疾病有關的知識實施宣教,在進行化療期間,對各類不良反應、負性情緒等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行干預,增強了患者對疾病總體的掌握度,并清除出了其各類負性情緒,讓其可以堅持進行化療;而對患者實施隨訪,能夠對其化療所引發的各類問題進行評估,同時,讓患者形成更為良好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為[3]。另外,健康教育聯合隨訪,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自護能力,使其能夠遵照醫囑對各項治療與護理進行配合與協作,提升了其對抗疾病的自信心,最終,能夠盡早得到恢復。
綜上,健康教育對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夠發揮出更為良好的護理作用,在臨床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盧喜玲,楊孟麗,陳春曉,等.基于PDCA的護理管理模式在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6):4428-4432.
[2] 冷亞美,陳鳳姣,毛凌,等.急性白血病成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8,41(2):103-109.
[3] 白燕妮,于方方,付菊芳.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5):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