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姿
【摘 要】:綜述基層綜合醫院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接受和認可、中醫護理技術在基層綜合醫院的應用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相關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中醫護理;技術;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中醫護理技術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為指導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中醫傳統治療方法。它包括中藥熨燙,中藥熏洗,穴位敷貼,穴位按摩,手法推拿,炙法、拔罐、刮痧和針刺等技術,具有適用范圍廣,操作方法簡便,使用器具簡單,價格超低,易普及等特點[1]。
《我國護理事業發展規范(2016-2020)》明確指出:大力開展中醫護理人才培養,促進中醫護理技術創新和學科建設,推動中醫護理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并實施中醫常規、技術規范和人才培養大綱等,中醫醫療機構和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的中醫科要積極開展辨證施護和中醫特色專科護理,創新中醫護理模式,提升中醫護理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在疾病治療、慢病管理,養生保健,康復促進,健康養老等方面的作用[2]。中醫護理技術為健康養生或慢性病患者提供照顧和服務[3]。尤其是對慢性疾病治療和控制起重要作用,目前,雖然中醫護理技術在中醫醫院得到廣泛應用,但在基層綜合醫院的中醫護理尚存在諸多問題。
本文以中醫護理,基層綜合醫院,中醫護理技術為關鍵詞,在中醫知網數據中檢索2013年11月份-2019年4月份中醫護理技術在基層綜合醫院應用的相關文獻,綜述如下:
一 基層綜合醫院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接受和認可
在綜合醫院,特別是基層綜合醫院,患者接受程度低,中醫護理以人為本,注重整體,辨癥施護,技術方法簡便,靈活多樣化優勢未能被廣大患者接受[2]。自201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實施中醫護理方案,中醫重點專科管理辦公室通過對2013-2014年,中醫護理方案評價表數據結果的統計分析,發現中醫護理技術已成為臨床護士緩解或改善患者不適癥狀的重要手段[4]。但有調查顯示部分患者認為中醫護理技術“起效慢,療效不顯著”等,對中醫護理技術療效缺乏信心,影響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接受認可[5]。
二 中醫護理技術在基層綜合醫院應用的現狀
目前二級綜合醫院中醫護理技術開展較多的科室往往集中在中醫科,康復科等。王寧莉等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9所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護理技術調查,開展較多的中醫護理技術項目排在前是:穴位按摩、拔罐、艾炙、穴位貼敷治療、中藥燙熨、刮痧療法,其中穴位按摩和拔罐開展率最高,均在8所醫院實施,針刺開展率最低,僅在一所三級醫院實施,沒有二級醫院能開展此項目[1];
徐紅霞等于2013年1月-12月,對平涼市轄區36個二級綜合醫院進行了問卷調查中醫護理技術最排前是拔罐、刮痧法、熱敷法、艾炙法、針刺率開展最低;靳綺等對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選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30日臨床護理單元的50名護理人員作為項目開展前后的研究對象,同時在項目開展前后分別選取50名患者進行調查。項目開展前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項目開展后采用常規護理和專科特色中醫護理相結合的方法,分別調查項目開展前后護理人員對中醫基礎知識和專科特色中醫護理技能的認識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中醫基礎知識和專科特色中醫護理技能的認識情況明顯優于開展前,患者對中醫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和認可的結果是高于項目開展前。項目開展前住院患者接受中醫護理的為1866人次,項目開展后為3385人次,較項目開展前接受中醫護理的住院患者增加80.5%,說明中醫護理技術作為專科特色在臨床應用,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中醫知識的認識度,而且提高了患者對中醫護理技術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據調查,美國等其他國家,補充替代醫療,被廣泛接受,其中包括針炙、按摩、芳香療法和耳穴等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其應用效果良好,受患者歡迎。
三 中醫護理技術在基層綜合醫院應用存在的問題
3.1 基層綜合醫院中醫、康復科的護士中醫護理能力不足
中醫護理在綜合醫院的中醫科、康復科,需要這些科的護士掌握一定的中醫知識和技能。然而,大部分護士的中醫知識薄弱,對基本的中醫穴位分布、常用的中藥作用都不知道。王寧莉等調查9所符合醫院中醫科99名護理人員是否系統接受過中醫藥知識及中醫藥技能培訓情況,結果不容樂觀。大多數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未接受過系統的中醫藥知識及中醫技能培訓,僅有28名護理人員(包括2名護士長)系統地接受過相關培訓,所占人數比例為28.3%。
3.2 中醫護理專科人才缺乏
基層綜合醫院的中醫科的護理人員大部份來自西醫院數,未系統地接受過中醫知識與技能培訓。一方面,先天中醫護理教育缺失;另一方,后天中醫護理實踐欠缺。中醫護理臨床實踐受到醫護不分的中醫醫療模式影響,既屬于護理學范疇,又基于中醫學理論。學科定位不清晰,盡管各醫院都開展了中醫類培訓,但培訓多為中醫護理基本知識和技能,缺乏規范性和權威性,加之受訓人員中醫護理基礎理論不扎實,臨床應用少,致使中醫護理在臨床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開展。且長久以來中醫學與中醫護理學分工不明確,理論同源,操作重合,大多數操作由醫生執行,加之護士實施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必須在有醫囑情況下執行,導致護士自主性降低。
3.3 護理人員不足導致護士較少有機會進行中醫護理技術實操
有些中醫護理護士技術項目實施的需要問題如中藥熨燙法、穴位按摩法、炙法等操作時護士一直待在患者身邊。在護士配備不足的情況下,護士為能夠完成崗位職責,總是優先完成規定護士做的任務,而對界限不清的中醫護理技術如艾炙、水針等操作則盡量少做或者由醫生自己去完成,致使護士的中醫護理技術實踐機會更少。
3.4 相關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中醫專科護理實踐處于低層次摸索階段,專科內涵界定尚無權威的統一標準,沒有規范的專科護理教育培訓標準,沒有配套的專科設崗規范,缺乏專科繼續教育機制,沒有考核評價措施,更談不上權威的專業認證機構和注冊機構。
3.5 醫院管理制度欠佳
王寧莉等調查提示,醫院不重視,醫生未開相關醫囑,中醫護理技術未得到推廣。多年來,雖然國家衛生主管部門大力推進綜合性醫院中醫工作的開展,但從總體來看,中醫科室及中醫治療在綜和醫院的權重微乎其微,不重視中醫護理技術的推廣[1]。在基層綜合醫院中醫科屬于小科室,中醫科發展受到制約,推廣開展新的項目,考慮到費用控制,人力成本等等問題而使計劃不了了之。
3.6 中醫科研創新能力不足
由于中醫護理學科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加之學科內涵不清晰,定位不明確。因此,中醫護理研究人員對本學科的信心不足,缺乏科研動力,難以建立科研方向,導致長期以來中醫護理學科項目少、層次低,主要集中在對現有的護理技術臨床療效回顧性、總結上,缺乏深層次的前瞻性的、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有學科特色的理論探討及研究更是罕見。
3.7 中醫護理法律法規不健全
《中醫藥條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頒發的第一部專門的中醫藥行政法規,但該條例中并未涉及中醫護理的內容;《護士條例》也未對中醫護理的相關問題進行明確的規定。
四 思考與建議
4.1 加強基層綜合醫院護理人員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能培訓
加強中醫護理專科建設,堅持以突出中醫特色,發揮專科特長,提高綜合實力為方向,在中醫護理專科建設規劃方向,結合病種需要及醫院實際,確定成立中醫護理重點專科。借鑒現代護理學的方法,建立中醫護理標準工作模式與質量評價體制。積極運用中醫藥適當技術,將這種簡、便、廉、驗的中醫護理操作技術,作為一種主要方法之一,應用到護理工作中,發揮其在老年病,慢性病預防,康復,保健領域的外用。
4.2 完善中醫護理技術的培養體系和相關認證制度
相關部門可以改進和修訂現行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專科中醫護理技術培訓及改革考核形式,盡早建立中醫護理專業護士認證制度,頒發中醫護理技術資格證。進一步規范護士應用中醫護理技術的行為,調動護士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的積極性。明確做好醫護人員分工,加強醫護之間的溝通,減少職責沖突。擴大中醫護理人員的隊伍,達到合適的床護比例。
4.3 加強學科發展,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推廣中醫護理技術
國家目前針對中醫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機構較少,西醫護理人員如何進行中醫護理技能培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質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層面臨的現實問題。
完善中醫護士畢業后教育及繼續教育,制定西醫院校畢業護士培訓中醫知識必須達到規定學時,嚴格制定中醫理論知識和中醫技能培訓考核,達標后方能從事護理工作。選派護理骨干參加各種中醫護理培訓班和學術交流;赴上級中醫院進修學習,培養具有扎實中醫藥理論基礎和中醫臨床護理技能的中醫護理人才,培養中醫護理專科護士。在吸取國外護理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護理管理模式,形成獨具一格的中醫護理管理系統。
4.4 從醫院管理層的角度
基層綜合醫院的管理層應重視中醫護理的發展。分管醫療護理的業務副院長、分管中醫科和康復科的副院長及護理部應重視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和開展。護理部應組織中醫科護理人員進行中醫基礎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對中醫科護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時,不能跟西醫培訓同步,而應從中醫基礎知識、穴位分布、各種中藥作用,四時節氣養生及各種中醫護理技術等。由護士長、護理骨干帶動整個科室的中醫護理技術發展;積極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比賽,調動醫護人員對中醫護理技術的興趣。護理部、中醫科室成立中醫護理技術研究小組,積極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科研,以提高和拓展中醫護理技術為主的研究,制定專科專病中醫護理技術推行計劃,探討中醫護理技術范圍,明確獨立性、合作性、遵從性的護理內容,研究、實施、推廣。
4.5 爭取醫保政策的支持
醫院加強與當地醫保部門的溝通,積極反饋臨床一線的意見及建議,爭取醫保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力推進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同時,醫院內部制定傾斜政策,如將科室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情況納入綜合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從制度上打消科室對醫保政策限制的顧慮,確保中醫護理技術能有效開展。
五 小結
護理事業在快速發展,而基層綜合醫院的中醫護理要跟上西醫護理的腳步,需要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從醫院管理層的角度,醫院應重視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和開展。同時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加大對中醫護理事業的重視程度,從中醫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和中醫護理人員的執業等方面加以考慮,完善中醫護理技術的培養體系和相關認證制度,以推進中醫護理事業的長足發展。爭取醫保政策的支持,將中醫護理技術應用到臨床護理中,發揮其在老年病,康復專科專病,保健等領域的作用,提升基層綜合醫院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寧莉,黃秋環,李小潘,林丹,韋秀才,王燕,陳雅夢.桂西地區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護理技術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7):375-376.
[2] 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01):64.
[3] 張素秋,梁芳,孟思瑤等.中醫健康教育實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25(5):516-518.
[4] 李莉,丁福郁,習亞煒.中醫護理技術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02):149-152.
[5] 胡杏娟,羅采花,黃子麗等.中風(腦梗死恢復期)中醫護理的方案臨床實施高度評價與推擴[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