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路徑,區域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外有關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研究非常之多。論文基于此,從國內、國外兩個角度對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國內外綜述
一、國內研究綜述
李會敏,侯莉敏(2006)對區域活動的概念進行了分析,認為區域活動是“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活動區來影響幼兒的游戲和學習活動”,在具體的論述中,她們認為區域活動具有游戲與學習相統一的特點,作為游戲的區域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而作為學習的區域活動則能夠促進幼兒的成長、發展。向建秋(2008)從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現狀出發,剖析了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空間設計、材料投放等層面的問題,并結合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目標以及要求,提出了完善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對策。李麗(2011)研究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的問題,將幼兒之間的同伴互動作為推進區域活動開展的主要方式,認為同伴互動不僅可以強化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對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同樣有著不容小覷的意義。楊莉君,鄧雙(2012)探討了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指導的問題,先分析了當前教師指導中存在的局限性,包括指導對象缺乏針對性、指導方式缺乏實效性等,繼而探討了完善指導方式的對策。
二、國外研究綜述
Eileen Grace Cowe(1967)對紐約市兩所公立學校幼兒園的班級進行了研究,根據種族和社會背景進行了異質性分組,結果表明,兒童語言的成熟度和流利度因他們所從事的課堂活動類型而異。通過對教師課堂互動的觀察記錄發現,影響言語數量和成熟度的因素主要有:成人與兒童的互動、兒童說話的機會、兒童討論的具體話題、兒童的就座方式和間距,以及房間的布置。Day Barbara(1998)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探討了區域活動的價值,認為區域活動能夠給幼兒帶來自主學習知識的樂趣,而借助空間設計以及材料投放,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成長發展。McEwan, RW (2006)研究以新南威爾士州的一所收費較高的男女同校幼兒園為例,主要關注的是學生課音樂課程關注程度下降的問題,考察了影響學生參與或脫離音樂活動的一系列因素之間的復雜過程和相互關系,學生動機的社會認知方法是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基礎。研究了任務價值觀、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和歸因理論中與學生入學行為相關的學校文化、同伴群體影響、家庭價值觀和學生對教師的認知等情境因素。Bridget K.Hamre,Robert C.Pianta(2012)等人的研究雖然并非圍繞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但同樣涉及到了師生互動的問題。論文以440名幼兒教師為研究對象,一半被隨機分配參加為期14周的有效師生互動課程。本課程以課堂評估評分系統(班級)為基礎,組織、描述和展示有效的師生互動。與處于對照狀態的教師相比,接觸本課程的教師報告了更多的有意教學信念,并展示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來發現有效的互動。此外,參加課程的教師被觀察到表現出更有效的情感和教學互動。他們的研究為幼兒教師培訓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結語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活動,相關的研究已經非常豐富。對國內外研究資料的匯總與分析,是推動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會敏,侯莉敏.幼兒園區域活動概念辨析[J].基礎教育研究,2006(2)
[2]向建秋.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5)
[3]李麗.5-6 歲幼兒區域活動中同伴互動行為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2011
[4]楊莉君,鄧雙.幼兒園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兒園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12(3)
[5]Eileen Grace Cowe.A Study of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J].Child Language,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