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照紅

摘要:本文首先依據市場調研結果解析了當前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的諸多等困境,并在分析了Al人工智能的三大技術優勢和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人工智能+雙創教育”的思想,以期在培養雙創人才方面如何充分體現與傳統雙創教育策略方面的比較優勢,對廣大從事雙創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人工智能;雙創;嵌入式;人才培養
一、職業院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困境解析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 37號)精神,本課題在深入調研職業院校雙創激勵不足成因后發現困擾我國職業院校學生畢業生創業主要難題是:1)資歷較淺:由于沒有系統的接受創業教育,對創業流程和中小企業管理不熟悉,有些在大學里接受過短期創業培訓,但一些高校的創業培訓師往往是“黑板上開汽車”,對學生畢業后的創業指導性不強;2)項目低端:開店創業對市場把握不準,申報項目層次不高、技術競爭力不強,業界大咖扶持力度不夠;3)資金不足:資金不夠創業開店缺少第一桶金,目前一些地區雙創政策支持模式基本還是“先建后補”,大多數資助或融資平臺興趣點在重大高新項目:4)團隊面窄:職業院校創業團隊多數還是以班級或校際為主體組建,還未能很好的構建一個開放的社會化創新創業團隊,利用創客空間的資源和信息打開創業市場。
因此,現階段開展職業院校“AI人工智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和實踐,一方面通過探索建立完善科學的雙創機制,不斷強化激勵職業院校創新創業者的激情和智慧,為構建創業創新發展提供科學理論支撐,另一方面能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圈,充分激發和釋放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的發展潛力,讓人工智能技術為職業院校的雙創教育注入“催化劑”和“造血劑”,對推動職業院校雙創工作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Al人工智能激活教育模式變革及其特征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類學習機器人、人臉識別、語音助理、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尤其近十年來,AI人工智能技術在遠程教育、社區教育、智慧輔導、科學評測等方面的應用空前高漲,教育模式與教學手段得到不斷改進與創新。以剛剛發生的全球性新冠病毒疫情為例,在國家有關部委“閉校不停學”的精神要求下,“人工智能+教育”學習方式已經在全民教育學習活動中“小試牛刀”“呼之欲出”了。如果說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前十年是“互聯網+教育”的時代,那么近十年則是“AI人工智能+教育”時代,而且必將引領中國乃至世界教育的制度、方式、模式等系列深刻變革,并成為驅動新世紀新時代雙創教育模式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核裂變引擎。
Ai人工智能技術在激活傳統教育模式變革的過程中有三大公認的顯著特征:
1.個性定制
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全面分析創業者各種個學段的過程性數據和歷史記錄,擬為創業者提供現階段學習計劃和學習資源,個性化定制學習包。其學習行為數據會準確的記錄在人工智能學習平臺上,通過對學習行為的分析實時地制定學習方案和教學策略。
2.三全育人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思想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構建基于AI人工智能+的“三全學習環境”,把最有效的學習資源“上浮”給最需要的學習者,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智慧教育成為一種時尚。
3.多元評價
以德國“職業能力與職業認同感測評項目”(KOMET)的能力模型和測評方案為理論基礎,設計一種“AI人工智能+教育”智慧學習能力評價系統,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和學習行為測評結果,自動生成學習者多位特征雷達圖,多維度的展示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目標達成度。
三、Al人工智能賦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嵌入式人才培養策略
人工智能+教育,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基礎,在培養雙創人才方面同樣發揮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雙創人才培養點幾點思考見表1。
四、結論
文章依據市場調研結果解析了目前困擾我國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的癥結 資歷淺、項目低、資金少、團隊弱等困境,客觀科學地分析了AI人工智能技術在激活傳統教育模式變革過程中三大公認的顯著特征:個性定制、全員育人和多元評價。依照“人工智能+雙創教育”的思想,即: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基礎,在培養雙創人才方面如何體現與傳統雙創教育策略方面的比較優勢,以表格形式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雙創人才培養點幾點策略和具體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昭.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2]袁梅宇.《數據挖掘與機器學習,應用技術與實踐》(第二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3]許濤,嚴驪,殷俊峰,等,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