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順 徐慧

摘要: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蓬勃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變革進入全面滲透、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的新階段,正在引發制造業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和生態系統等重大變革。寧波作為全國知名的制造業大市,應該積極把握發展趨勢,亟需新思維新舉措,及時破解制造業數字化變革的難點,全面重塑我市制造業競爭優勢,實現由制造業立市、興市到制造業強市的歷史性跨越。
關鍵詞:數字技術;大數據;制造業;產業變革
一、寧波市制造業數字化現實基礎
制造業數字化升級產業鏈,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下,貫穿于產品、制造、服務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及制造系統集成,為制造業各環節提供技術化改造并由此產生附加值的關系網鏈。
1.產業鏈結構
根據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關系結構,可以將其產業鏈劃分為四大類業態框架。
第一類感知層。這一層對整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是核心層級,其功能為“感知”,通過傳感網絡獲取環境信息,采集各環節所需數據。主要的關鍵產品有傳感器、RFID、機器視覺等先進技術產品,這個層級的運營商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傳感器、紅外設備、射頻技術設備等生產研發企業。
第二類網絡層。此層其功能為“傳送”,即通過通信網絡進行信息傳輸。網絡層作為紐帶連接著感知層和執行層,它由各種私有網絡、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等組成,相當于人的神經中樞系統,負責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安全可靠地傳輸到執行層,然后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進行信息處理。關鍵技術產品包括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技術、智能芯片、5G等。擁有的行業類型包括數據硬件開放、云計算、軟件、無線傳輸技術等生產研發企業。
第三類執行層。執行層位于產業鏈結構第三層,其功能為“接收”,主要是將采集、處理后的信息數據連接到制造業各環節的設備、零部件、控制系統等智能裝備系統,同時對裝備智能化運行情況反饋至感知層,及時對信息數據進行修正,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主要運營商是裝備及零部件生產商。
第四類應用層。位于四層結構中的最頂層,其功能為“處理”,應用層與最低端的感知層一起,是整個產業鏈的顯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即通過企業統一管理控制平臺,從而提供最優化的生產方案、協同制造和設計、個性化定制,最終實現智能化生產。形成的核心產品可以總結為自動化生產線、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等,由此智能工廠系統集成商、工業智能化等企業應運而生。
2.寧波制造業數字化發展現狀
基于以上分析框架,寧波制造業數字化產業鏈發展現狀,總體可以概括為“數字基礎設施能級不斷增強,生產制造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高端智能技術服務企業較少,數據孤島現象尚未打通”的發展格局。
(1)數字基礎設施能級不斷增強。寧波作為全國第一個系統部署智慧城市的城市,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己取得了顯著成效,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一光纖網絡、4G網絡全覆,蓋互聯網城域出口帶寬達到6500G,城區和農村帶寬平均接入能力達到100Mbps、50Mbps,共建設4G基站13300座,4G用戶數為880萬戶。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開始布局,政務云計算中心、城市公共設施物聯網平臺已經初步建成,5G試驗網、5G實驗室建設取得積極進展,5G網絡建設和融合應用加速推進,寧波特色的5G產業生態體系逐步形成。
(2)生產制造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近年,寧波開展了企業智能化診斷和智能化改造三年全覆蓋工程,智能化改造、生產制造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寧波市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92. 78,比上年提高5.54,位居全省第二。為了解決智能化改造過程中存在的人才、技術等難點問題,全市共培育88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務公司。累計實施“機器換人”等技改專項近3000個,推廣應用機器人1500余臺,己成功實施10個智能化成套裝備改造試點項目,大力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示范,己涌現出中銀電池“黑燈車間”等一批先進樣板,12個智能制造項目列入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
(3)高端智能技術服務企業較少。與同類城市相比,寧波高端智能技術服務企業相對不足。在軟件企業中,全
國軟件百強企業無一在列,在僅有的30家上市公司中,A股上市公司為2家,其余全是新三板上市的中小型企業,技術研發能力和服務能力相對較弱。全市主要缺乏一批既能開發工業軟件和互聯網應用系統,又熟悉細分行業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研發、制造、集成的工程服務公司或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難以滿足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推廣應用的需求。
(4)數據孤島現象尚未打通。企業內部存在數據孤島,絕大多數企業無法單獨承擔技術系統的研發和集成,嚴重依賴于外部服務公司,開發時間或開發部門不同,往往導致開發的系統數據源彼此獨立、相互封閉,從而形成了企業內部“數據孤島”。
二、產業鏈發展突破口
1.三大策略
(1)穩基策略。針對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變革,關鍵在于提升智能經濟產業基礎和完善制造業信息網絡基礎,核心在于打造感知外部世界、自動獲取外部信息、自動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等的智能化產品、設備,提高智能、高效決策水平。
(2)強體策略。制造業是寧波的支柱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造業數字化變革的基礎是制造業本身,制造業的發展優劣直接影響變革成效,關鍵在于繼續保持制造業穩步增長,持續完善智能裝備產業體系,不斷優化制造業企業結構。
(3)突破策略。通過突破體制機制瓶頸,營造良好的制造業數字化變革環境,著力解決人才、政策、高端智能技術服務企業等制約我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問題,支持企業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基礎上開展“數字化”改造,實施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等新模式應用技改投資,加快推動全市制造業轉型升級。
2.主要任務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與三大發展策略,開展四大主要任務:
(1)培育發展智能經濟重點領域,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變革支撐能力。一是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實施“寬帶浙江”,推進5G應用和產業發展,加快互聯網骨干節點升級,實現骨干網全面支持IPv6。二是布局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在重點工業園區、大型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試點示范建設。三是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夯實技術基礎,加大對通信、網絡、人工智能、核心器件、基礎軟件等領域的技術研發資助力度,加強底層操作系統、嵌入式芯片、人機交互、工業大數據、核心工業軟件、工業傳感器等核心技術攻關。
(2)夯實制造業發展基礎,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變革水平。一是依托“246”萬千億產業集群建設,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優勢,持續推動產業創新,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涌現一批世界級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知名品牌,構建形成適應產業集群發展的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二是加快智能裝備及產品產業發展,結合軟硬件一體化發展趨勢,推進智能化融合產品的聯合研發與生產,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關鍵智能基礎部件等為重點的智能裝備產業。三是深化制造業企業梯隊建設,在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實施高成長企業培育計劃,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長期專注基礎領域發展、高端裝備產業發展、智能制造模式應用、具有爆發增長性的高成長企業,引導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助推小微企業繼續蹄疾步穩。
(3)優化制造業數字化變革環境,大力提高變革效率。一是擴大政策覆蓋范圍,在現有政策補助標準基礎上,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成長態勢良好的中小企業,適當降低補助門檻。二是構建人才供應體系,謀劃實施“搶人才”專項行動。在加強對高端人才的引進同時,亟需加大對名校本科、碩士畢業生引進力度,適當降低泛“3315”申報標準和提高補助標準,對標先進城市的政策舉措。同時,結合我市中等教育的優勢條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讓輸送出去的高水平人才回歸甬城,建設家鄉。三是加大智能技術服務主體引培力度,積極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務公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鼓勵龍頭骨干企業主動剝離智能技術服務部門,成立獨立的面向社會服務的智能技術服務公司。
(4)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變革突破工程,促進制造業各關鍵環節與數字化深度融合。一是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及能源管理優化,推動傳統企業“+智能”。二是積極推進網絡協同制造,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建設協同研發設計平臺,推動行業生產要素與資源集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以及網絡眾包等研發設計新模式。三是大力發展個性化定制,支持企業建立網絡化開放式個性化定制平臺,采集用戶個性化需求,建立柔性化的生產組織和柔性化的供應鏈管理,推動重點產品數據庫開放共享,發展動態感知、實施響應消費需求的大規模定制模式。
參考文獻:
[1]朱蓉.“互聯網+”時代浙江制造業提升路徑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6 (02).
[2]周濟.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國機械工程,2015 (17).
[3]程俊杰.中國轉型時期產業政策與產能過剩
基于制造業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15 (08):131-144.
[4]陶冶,徐鳳菊,杜運潮.“互聯網+”背景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戰略選擇
基于財務業績綜合評價的實證檢驗[J].財會月刊,2016 (11):7 12.
[5]程皓,陽國亮,歐陽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國制造業發展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 (01):85-92.
[6]鐘耕深.戰略轉型與制造業升級
第九屆中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綜述[J].經濟管理,2016,552 (12):183-194.
作者簡介:湯順(1971-),男,浙江寧波人,高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徐慧(1982-).女,浙江寧波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