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冉婷婷
摘要:新時代呼喚英雄,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憂患意識不可或缺;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面目是國人面臨的思想難題,抵制消費文化侵蝕則是世情所需。
關鍵詞:英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自信
習主席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1]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英雄精神作為中國的民族精神,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價值,具有穿越時空的生命力,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
一、破除和平積弊、樹立憂患意識需要英雄精神
“哀兵必勝”、“忘戰必危”是軍事斗爭的鐵律。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月5日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也強調,“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軍,之所以能從勝利走向勝利,不斷發展壯大,從根本上說,正是由于我軍憂國憂民、不怕犧牲的重要思想支撐。因此,“紅米飯、南瓜湯”能“星火燎原”,“小米加步槍”也能“打得鬼子魂飛膽喪”,“鋼少”而“氣多”也能把驕橫的美軍打到“三八”線外。可見,喪失憂患是軍隊最大的悲哀,貪生怕死更是軍隊最大的敵人。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應該有憂患意識。
更有甚者,有人叫囂,在未來戰爭中,機器會取代人“前線”的位置,成為戰爭中作戰力量的施行者,我們不需要沖鋒陷陣,自然也不需要英雄。試問:依靠科技興軍、在問鼎世界一流軍隊道路上全速奔跑的這支人民軍隊難道是機器?人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正是無數無名英雄的堅守,才成就了碧波大洋之上海軍艦艇編隊的威武雄姿;蒼穹之上空軍轟—6K戰機編隊的氣勢恢宏;以及蒼山深處火箭軍新型導彈旅的“倚天長劍”直指九天!
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
二、粉碎歷史虛無論、樹立正確歷史觀需要英雄
要想滅其國,必先滅其史,毀掉歷史最好的辦法就是毀掉英雄,讓你的歷史鋼筋彎曲,讓你的民族脊梁折斷。究其實質,抹黑英雄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慣用伎倆。20世紀80年代后期的“蘇東劇變”,特別是蘇聯的解體,其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沒有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被西方國家“民主”和“自由”等價值觀念滲透而導致思想混亂,是導致其亡黨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在中國,西方世界推行和平演變的野心從未停止:
71年前的5月25日,董存瑞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跡被載入后來的小學語文課本。董存瑞不僅是戰斗英雄,還是一種象征、一個信仰。2006年第8期《大眾電影》雜志上刊發了一篇題為《董存瑞:“真實”創造的經典》的文章:“沒有誰親眼看見他托起炸藥包的情景,這完全是事后根據一些蛛絲馬跡推測出來的……”此文一出,給我黨和我軍的光榮歷史和光輝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很多中小學生紛紛向老師發出疑問:董存瑞和課本上其他的英雄是真的嗎?此后,許多人們熟知的歷史英雄人物,一再被調侃丑化。于是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軀“不真實”;劉胡蘭“精神有問題”,雷鋒日記“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匪”,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更是“把中國踹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種種詆毀之聲,不絕于耳。
在這個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趨激烈的時代,這些以“戲說”“學術研究”等華麗辭藻偽裝,迎合青年人追求自由獨立的心理特點,詆毀、丑化甚至侮辱英雄的奇談怪論,蠱惑人心,污濁視聽,誘使青年人追求批判傳統、追求個性的過程中,喪失崇高理想,失去社會責任感,使得英雄精神面臨著嚴峻挑戰和被消解的風險,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國家政權構成威脅。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英雄人物的名譽,引發人們對英雄人物和民族的歷史產生質疑,必將降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和主流價值的情感認同。
值得慶幸的是,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此高度清醒:“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2]
三、抵制消費文化侵蝕、堅定文化自信的需要
當前,文化進入了社會生產領域,不再是獨立于經濟之外的純精神產品,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形成文化生產力。
在這種消費語境中,重拍紅色經典成為賣點。為追求高收視率,改編者亂改、胡改甚至篡改,“戲不夠、情來湊”對“紅色經典”進行戲說,加入“感情戲”,把英雄人物“生活化”,把反面人物“人性化”,挖掘人物的“多重性格”儼然成為改編的一條潛規則。尤其是讓人們已經熟悉的革命英雄人物在殘酷的革命斗爭環境中搞什么“婚外情”、“三角戀”,嚴重影響了英雄人物的莊嚴、神圣和崇高形象。面對新版的《林海雪原》,英雄楊子榮的養子楊克武向《林海雪原》的制片方發出律師函,要求該劇的制作公司向楊子榮家鄉人民賠禮道歉,并向其親屬賠償精神損失費,否則,將以“侵犯楊子榮名譽權”為由起訴電視劇《林海雪原》。
英雄向左,娛樂向右,兩者本不應相見。將英雄人物浸入娛樂的染缸,拆解的是民族精神的脊梁。那些曾經為國家興亡、民族自強獻出生命的英雄模范,在娛樂化的情結中被誤解歪曲。這種缺失歷史意識的改編,嚴重損害了“紅色經典”作品作為革命文學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屬性,歪曲了歷史事實。為此國家廣電總局向全國各地有關職能部門下發了《關于認真對待紅色經典改編電視劇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影視制作單位在改編“紅色經典”時,必須尊重原著的核心精神,尊重人民群眾已經形成的認識定位和心理期待,絕不允許低俗描寫、杜撰,確保“紅色經典”電視劇創作生產的健康發展。
今天,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2]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32.
基金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軍事學項目“當代視野下馬克思主義武德思想研究”(項目編號11GJ003-05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