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祖,陳 瑜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活動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人口的民生問題很難得到保障。甘肅省更是如此,由于地處西部,自然環境相對較差,農業生產技術較落后,抵抗農業自然災害的能力較為薄弱。因此,如何更好地規避農業風險,保障農業人口的民生問題成為甘肅省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如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使用的防范和規避農業生產風險的方法,也是極為適合我國用以保護農業生產者免遭巨大農業災害損失的一項農業保險體制。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有助于甘肅省更好地規避和減小農業災害對于農業生產者的影響,減少農業災害對于農業人口民生的影響,有利于甘肅省改善和發展民生,促進甘肅省民生工程建設。
當前,甘肅省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施行“中央財政補貼+地方財政補貼”的模式。2007 年,甘肅省向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地區投入省級專項配套預算資金300 萬元,支持試點地區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工作。截至2017 年,中央級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包括奶牛、能繁母豬、玉米、馬鈴薯、青稞、棉花等12 個品種,政策性農業保險開展區域覆蓋全省14 個市(州)。其中,能繁母豬和奶牛保險保費補貼在全省范圍內施行;玉米保險保費補貼區域覆蓋天水、酒泉、張掖等9 個市(州);馬鈴薯保險保費補貼區域覆蓋白銀、天水、武威等10 個市(州);青稞、牦牛、藏羊保險保費補貼區域為甘南州和武威市天??h等藏區;冬小麥保險保費補貼區域為蘭州市、平涼市、慶陽市、臨夏州、隴南市等5 個市(州);棉花保險保費補貼區域為酒泉市。由省級財政劃撥專項補貼資金的地方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品種保險包括設施蔬菜、玉米制種、啤酒大麥、蘋果和中藥材等。
根據人民財產保財公司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的統計數據匯總情況,截至2017 年底,甘肅省2017 年度政策性農業保險共取得各類保費收入79 987.72 萬元。其中,各級財政補貼資金總額達到68 639.41 萬元,占保費收入總額的85.81%;農民自繳保費11 348.31 萬元,占保費收入總額的14.19%。
從保費收入財政補貼的來源結構上看,中央財政補貼資金31 180.21 萬元,占財政補貼資金總額的45.43%;省級財政補貼資金25 302.99 萬元,占36.86%;市級財政補貼資金857.53 萬元,占1.25%;縣級財政補貼資金11 298.68 萬元,占16.46%。
2017 年種植業險種承保面積總額達到1 048.9萬畝,保險總保額達到722 753.2 萬元。其中:承保玉米620.41 萬畝,包括高產玉米108.06 萬畝、大田玉米512.35 萬畝。養殖業保險總保額達到109 302.6萬元,承保能繁母豬318 860 頭,承保奶牛202 479頭。藏區品種保險金額達到383 719.36 萬元,承保青稞14.2 萬畝,承保牦牛1 422 937 頭,承保藏系羊3 174 733 只。森林險保險金額為3 846 616.86 萬元,森林承保面積達到7 691.05 萬畝。其中:承保商品林23.62 萬畝,承保公益林7 667.43 萬畝。省級特色品種承保面積達到50.34 萬畝,保險金額94 711.27萬元。其中:承保中藥材24.35 萬畝,承保蘋果25.99萬畝。
政策性保險保費繳費水平低,對降低農戶因災受損效果顯著,因此農戶參保積極性較高。根據兩家保險公司的數據統計顯示,2017 年,農戶投保政策性農業保險保單總數高達1 955 220 單。參保的規模生產經營戶數量達到了3 358 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 585 家,占參保規模生產經營戶總數的47.20%;農業企業433 家,占12.89%;規模生產經營戶總數較上年度增加73 家,總體來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參保主體多為以村為單位的集體投保。
2017 年,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立案理賠案件共75 349 起,理賠結案74 407 起,結案比率達到98.75%。截至2017 年12 月31 日,已支付政策性農業保險賠款53 766.37 萬元,應支付賠款54 288.39萬元,資金賠付率高達99.04%,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理賠到位及時。此外,兩家保險公司積極采取各項防災減損措施,共投入防災減損資金5 160.38 萬元。
本文結合當前掌握的論據資料,選擇采用DEA方法,以截面數據計算比較不同地區間效率水平。DEA 方法通過選定一部分決策單元,根據一定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測算出研究結果。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效率容易受到農業生產風險、自然災害等許多風險因素的影響,其規模報酬容易受到影響而改變。因此,本文以BCC 模型,運用2017 年甘肅省13 個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截面數據進行效率測算。以此對甘肅省13 個市州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效率水平進行評價。

進而,得到DEA 的BCC 模型(BCC-I 模型):

目前,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其資金來源主要有中央級財政補貼、地方各級財政補貼和農戶自籌,因此,本文選用上述三項為投入指標,即中央財政補貼資金額X1、地方各級財政補貼資金額X2、農戶自籌保費額X3。根據當前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情況、承保主體的承保額以及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參保情況選用三個產出指標(受災理賠額Y1、承保額Y2、參保情況Y3)。具體指標及其說明,如表1 所示。

表1 投入-產出模型的指標選擇
基于DEA 模型對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效率的分析,為提高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的投入產出效率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本文數據來源于2017 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甘肅省分公司所統計的13 個市州數據。
本文使用甘肅省2017 年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將甘肅省各市(州)作為模型決策單位,通過各市州之間對比分析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效率情況。

表2 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效率分析
綜合效率是對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的財政補貼資金與農戶自籌資金規模結構的使用效率等方面進行綜合衡量。根據表2 可知,整體而言,2017年甘肅省各市(州)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綜合效率的平均值為0.798,高于平均綜合效率的市(州)有7 個。從各市(州)來看,綜合效率無效的有H市、I 市、J 市等6 個市(州),其他A 市、B 市、C 市等7 個市(州)綜合效率有效。在綜合效率無效的市(州)中,效率值最大為H 市(0.685),最小的為M 市(0.393)。
規模效率是由于規模因素影響的農業保險的效率,其反映的是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資金是否保持在合理的規模結構下。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的平均規模效率為0.904。A 市、B 市、C 市、J 市等9 個高于平均效率值的市(州)中,有7 個市(州)的效率值均達到1,表明這7 個市(州)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的規模結構非常合理。在規模效率小于1 的6 個市(州)中,M 市、J 市和H 市規模報酬不變,K 市處于規模效率遞增的狀態,說明2017 年K 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等投入的規模有待提高。因此,K 市可以合理地擴大財政補貼資金的規模。而I 市和L州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態,說明2017 年I 市和L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規模以及資金的運用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而使得規模效率小于1。從總體上來看,2017 年甘肅省大部分市(州)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規模比較合理,應繼續保持,而規模效率不合理的市(州)應做出相應調整。
純技術效率是在忽略規模因素影響的條件下,投入要素的效率。從表2 可知,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的平均純技術效率為0.886,有9 個市(州)的純技術效率值大于平均效率值,占全省的69.2%,且這9 個市(州)的效率值均為1,即這9 個市州的農業保險資金管理十分合理。有4 個市州純技術效率小于1,分別為H 市、K 市、J市和M 市,其中純技術效率最小的為M 市,純技術效率值為0.402。整體而言,甘肅省各市州對于政策性農業保險投入資金的分配利用比較合理,各市(州)政府管理和政策執行的情況較好,其他4 個效率值未達到1 的市(州)應在財政補貼資金方面加強管理。
通過對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各級政府對于甘肅省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投入資金有較大差異。通過對2017 年甘肅省各市(州)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效率的定量分析可知,綜合效率的平均值為0.798,純技術效率的平均值為0.886,規模效率的平均值為0.904。甘肅省A 市、C 市、B 市等7 個市(州)的規模效率合理,但仍有M 市、J 市、H 市等6 個市(州)規模效率不合理,這是由于綜合技術效率小于純技術效率造成的。因此,應從多方面調整甘肅省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資金,最終達到合理的規模效率。
1.調整財政補貼結構,加強財政補貼資金的利用效率。甘肅省應在加強使用中央財政資金的同時,加大地方財政資金的使用力度。同時,充分利用自身特色農業吸引外部資金加入農業保險之中,以此彌補財政資金供給的不足。針對甘肅省內各市(州)的經濟發展情況,應在貧困市(縣)加大中央及省級財政補貼的力度,適量縮減地方財政補貼的比例,以確保減小地方財政壓力,從而促進農業保險和地方特色農業的發展。
2.加大對農業保險承保主體的稅收優惠力度。甘肅省政府應該為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以激勵保險公司供給農業保險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同時在現行稅收優惠的基礎上,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和范圍,并且也可允許保險公司在大災之年因巨額理賠而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低息貸款,對被貸款組織關于貸款利息的稅收可以適當減免。
3.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制度。甘肅省政府應實施更多的優惠政策,激勵更多的承保主體進入農業保險市場,分散集中在中華聯合和中國人保兩家承保主體的風險。完善甘肅省農業保險賠付制度,制定農業賠付的最高賠付比例限額。建立以甘肅省政府為主的農業巨災風險基金,以此來應對甘肅省內超過農業保險承包主體賠付率部分的賠付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