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瑞波 方衛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偶像、崇拜偶像,是班主任必修的一課。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總圍繞4句話,也就是4個主題引導學生的偶像崇拜行為。
“你的偶像是誰”。我當班主任,每年要開展一次有關“我心中的偶像”(這里的偶像我局限為特定的人物)主題班會,讓每個學生面對全班同學說出自己的偶像。這樣做的意圖如下:一是學生能說出來的,必定是能上得了臺面的偶像,讓學生對自己的偶像有個初步的價值判斷。說出來比藏著掖著要好,至少給了老師糾偏的機會。二是便于老師知道學生的心理狀態、思想動態、價值取向,循著線索去引導學生。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能作為偶像的人,一定要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能承擔社會責任與義務,為社會帶來正能量。
“為什么崇拜”。有的同學在意偶像的外表、穿著、言行、財富、榮譽等外在可顯的東西,有的在意偶像的技能、專長、才藝、事業等專業領域的高度,有的在意偶像的成長、奮斗等人生經歷,有的在意偶像的專注、敬業、貢獻等精神。只要學生能說出“為什么”,我們就有機會因勢利導,引導他們關注偶像的閃光點。
“你將如何崇拜”。確定一個偶像很容易,崇拜偶像也很簡單,做偶像的粉絲也很愜意。但是,如果我們追問一下,“你將如何崇拜”,是不是就將教育引向了深入,引向了實質,引向了關鍵?這也是偶像崇拜的意義所在。
許多學生認為我們與偶像的生活背景、環境、基礎等不一樣,差距大,學不了,不愿意學。也正是這個原因,學生更傾向于選取娛樂明星作為自己的偶像。如何避免這個問題?我們要學會細分偶像的特征,比如堅守、勤奮、善良等,如此,才會與偶像拉近距離。
另一方面,學生只看到偶像成功、光鮮的一面,沒有看到他們的付出與努力,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偶像的成功過程和人生經歷。比如 “大疆”的創始人汪滔,他不是出自名門,也不是出自名校,但他是一個將愛好發展成事業的典型,他花9年多時間研究無人機,終于成功。馬云在事業起步時,多次被別人拒之門外,被怒斥為騙子,但他沒有放棄,終于成功。他們這種為了理想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偶像學得怎樣”。在每學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我總會加入這個環節:你從偶像身上學習了哪些精神?獲取了哪些優秀品質?改正了哪些缺點?在偶像的感召下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了哪些變化?你是如何讓偶像的形象不受損的?今后打算怎么做?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督促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與總結,繼續矯正偶像崇拜的方向,充實偶像崇拜的內容,同時也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究竟有了哪些實質性的轉變。
在督促與評價中注重學生的過程轉變,而不要太在意他的轉變程度與成功的高度。另外,不單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看他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形成沒有,有沒有恒心與信心,有沒有吃苦精神與耐心等,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從每一件事做起,從每一天做起。
學生有偶像是件好事,崇拜偶像更是一件美事,在崇拜的路上,班主任能準確地拿捏學生的崇拜心理,更是一件樂事。
(作者單位:鄧瑞波,湖北省長陽縣賀家坪鎮中心學校;方衛,湖北省長陽縣教育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