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志國
心理學者,應用心理學研究員,知名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心理健康專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總課題組專家委員,全國網上家長學校特聘心理健康專家,CCTV等多家電視臺心理節目特邀專家,著有《怎樣做學校心理咨詢》《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等著作40余部。
心理學是師范生的一門公共課,我一個人上好多班的課,在不同的班上課有著不同的感受:有的班熱烈而不失沉靜,有的班卻熱烈中略顯浮躁,有的班活躍而不失規范,有的班卻活躍中略顯混亂。
這種不同班級給人的不同感受,就是班級群體氣氛。
所謂班級群體氣氛,就是班級群體中占優勢的態度和情感的綜合表現,體現為班級群體給人的一種普遍感受。這種感受,既有評價成分,又有情緒成分。我們常聽人們這樣描述天氣:今天天氣真涼爽;這里的天氣很悶。班級群體氣氛也可以用類似的語言表達,比如,這個班讓人心情很舒暢,或者,在這個班里待著心里很憋悶。
由于班級群體氣氛有很強的心理性,所以,全稱應該叫班級群體心理氣氛,也可以叫班級群體心理氛圍。班級群體氣氛雖然看不見,摸不到,卻能讓人感受到,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猶如彌漫在班級群體中的一種空氣,包圍著班級的每一個人,影響著班級的每一個人。
班級群體氣氛大多有社會評價意義,可能是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就班級來說,良好的群體氣氛具體表現為如下特征:寬松、和諧、自由、民主。一個班級有了這樣的群體氣氛,從學生個體來說,對班級都有相當的認同感、滿意感、自豪感,學生之間互相尊重、愛護、團結、互助;從班級群體來說,對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重視和接納,在這樣的班級里沒有所謂的優差之別,只有各具特色的學業成績和各有千秋的特長表現,班級成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心靈家園。
當然,班級群體氣氛也會表現出某些沒有社會評價意義的特征。就是說,有些班級群體氣氛特征無所謂好壞。比如,有些班級群體氣氛活躍一些,有些班級群體氣氛嚴肅一些,都可以說是良好的氣氛,只是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罷了。
班級群體氣氛的功能
良好的班級群體氣氛,對班級群體和學生個體有怎樣的影響呢?一位老師的班級管理實踐給出了生動的答案。
我剛接手高三(1)班的時候,感到責任重大。接班開始我就嚴抓紀律。首先立規矩,制訂操行評分制度,重點是找學生談話。可是,班上違紀現象依然時有發生。我一次次批評,一次次發火,一個一個回合下來,還是效果甚微。
冷靜思索后,我意識到,重點做好行為習慣差的學生工作,這個方向沒錯,但是,想通過一個一個地教育學生來管理好整個班級,結果最多是使某些調皮的學生稍微安靜幾天,而整個班級不會有多大起色。因此,我決定花大力氣營造一個以遵守紀律為榮的班級氣氛。
恰逢學校要求各班安排主題班會活動。我以此為契機,開展了以“堅守底線”為主題的班會以及相關的系列活動。從策劃到準備,到實施,整個活動過程,我發動學生全員參與。大家在整個過程中從內心深處受到了自我教育,對遵守紀律形成了高度共識,全班形成了“守紀為榮,堅守底線”的氣氛,經常違紀的學生行為明顯收斂,班級紀律明顯好轉起來。
由此我領悟到,如果班主任僅靠個人的力量,單個說教,往往事倍功半;如果發揮集體的作用,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就會事半功倍。
這位班主任的領悟很到位,這就是良好班級群體氣氛的功能。
歸納起來,良好的班級群體氣氛,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的功能。
第一方面是對學生個體的影響。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群體氣氛,首先會對學生個體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是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調動學生在各方面追求上進的內在的積極性。二是起到規范學生行為的作用,促使學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三是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二方面是對班級群體的影響。班級形成了良好的群體氣氛,還會對班級群體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是促使班級形成健康輿論,引導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二是協調班級群體成員之間的關系,學生之間可以和諧相處,增強班級的群體凝聚力。三是影響班級管理效能,促進班級群體健康發展。
影響班級群體氣氛的因素
第一是班主任的領導方式。
心理學家勒溫等人關于領導方式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者先訓練3位成人充當領導者,分別以專制、民主和放任的方式,領導3組11歲兒童。
研究結果表明,專制型領導方式會在兒童群體中產生一種緊張焦慮的氣氛。領導者在場時,小組紀律較好,領導者不在場時,小組紀律渙散,基本沒有學習氣氛,兒童自信心、自尊心與上進心不強,兒童間合作少,活動程式化,效率低。民主型領導方式會使兒童群體情緒高昂而愉快,學習氣氛熱情高漲,學生互相鼓勵,關心集體,紀律較好,而且能獨自承擔某些責任,工作效率高。放任型領導方式會使兒童群體情感麻木,兒童失去了歸屬感,失去了共同奮斗的目標,不知該做什么,也不知該怎樣做,彼此缺少合作。
班級管理實踐也證實,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決定了班級的群體氣氛。
專制型的班主任,喜歡對學生發號施令,多是非建設性的批評,很少進行表揚和贊許,班級往往會有一種過于嚴肅缺乏生氣的群體氣氛,學生甚至會對班主任抱有敵對和反抗的情緒。民主型的班主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多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在嚴格要求的同時,鼓勵學生自我管理,班級往往有一種健康穩定和諧的群體氣氛,師生關系也往往是融洽而親密的。放任型的班主任,往往不給學生提供任何積極的信息和建議,在班級管理上比較放任自流,班級會有一種松懈而渙散的群體氣氛,師生關系也往往比較疏遠和淡漠。
第二是班級群體的發展狀態。
一個班級的群體氣氛,往往是這個班級群體發展狀態的折射。
班級群體的發展狀態影響著班級每個人,進而影響著整個班級群體的氣氛。一個結構穩定、關系和諧、目標明確、富有生命活力和創造激情的班級,必然會呈現團結進步積極向上的群體氣氛;一個結構松散、關系混亂、缺乏目標、缺乏凝聚力和拼搏精神的班級群體,也會表現出松散懈怠不求進取的群體氣氛。
由此說來,我們要從根本上抓好班級群體管理,建設積極向上的班級,促進班級群體的健康發展,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群體氛圍。
第三是班級群體的人際關系。
一個班級的群體氣氛,是班級群體中人際關系的直接反映。
影響班級群體氣氛的首先是師生關系。如果師生關系良好,班級自然會呈現一種良好的群體氣氛。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甚至陷入緊張狀態,哪怕僅僅是班主任與個別學生有沖突,都會讓整個班級陷入緊張氣氛中。當然,科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會影響到班級群體氣氛。
影響班級群體氣氛的還有同學關系。如果同學之間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彼此關系融洽,班級就會呈現一種團結和諧友愛溫暖的氣氛。如果同學關系緊張,甚至經常發生沖突,大家就會體驗到消極的情緒,對群體氣氛產生不良影響。
第四是班級群體的信息溝通。
班級群體內部的信息溝通也會影響到班級的群體氣氛。如果信息溝通順暢,班級內成員與成員之間、群體與個體之間就會彼此有足夠的了解,班級就會有一種和諧寬松的群體氣氛。反之,班級就可能出現緊張的群體氣氛。
第五是班級群體的外部影響。
班級的群體氣氛,還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一是校園氣氛的影響。班級不是學校中的孤島,校園的整體氣氛會影響到一個班級的氣氛。同時,其他班級的氣氛也會影響一個班級的氣氛。二是家庭氣氛的影響。學生的家庭狀況也會影響到班級的群體氣氛。這種影響雖然是潛在的、微妙的,卻又可能是很直接的。三是社會風氣的影響。社會情緒和社會思潮等,都會影響到班級的群體氣氛。
優化班級群體氣氛的途徑
第一,班主任堅持從我做起。
班主任的民主型領導方式最有利于形成良性班級群體氣氛,這是我們已知的?,F在要說的是,班級群體氣氛還與班主任個性心理特征有關。一個不茍言笑的班主任帶的班往往會出現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氣氛;一個充滿生活熱情的班主任帶的班往往也會呈現充滿活力的氣氛。
正如演員不能只會本色表演一樣,為了班級管理的需要,為了營造良好的班級群體氣氛,班主任要從我做起,在注意領導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個性的調整和自我重塑。
第二,處理好科任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班主任時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個別學生甚至多數學生與科任教師產生對立情緒,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還會影響到班級群體氣氛。如果處理恰當,這也是營造良好班級群體氣氛的契機。首先,我們應在了解情況后做好學生的工作,確立科任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教導學生尊重科任教師,必要的時候指導學生向科任教師承認錯誤。同時,征求科任教師對班級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并及時實施,既能消除原有的師生矛盾,又能激發科任教師關心班級工作的熱情。這樣,在保證了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也優化了班級群體氣氛。
第三,發揮心理重心人物的榜樣作用。
心理重心人物是班級群體的“領頭羊”,對班級群體氣氛的影響舉足輕重,有時候甚至超過老師的作用。所以,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榜樣作用。班級中的心理重心人物主要有學生干部、非正式群體首領人物、模范學生等,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正面影響,對優化班級群體氣氛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和諧班級內部的人際關系。
班級群體內部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班級群體氣氛。我們應該著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還要保證班級群體內有良好的信息溝通。關于班級群體的人際關系,以及班級群體的信息溝通,后面將有專題討論,這里不再詳細討論。
第五,形成正確的班級群體輿論。
如果說班級群體氣氛更有內隱性,屬于班級群體軟環境的重要成分,那么,班級群體輿論則更有外顯性,屬于班級群體硬環境的重要成分。
首先,我們要經常注意班級輿論的傾向,通過各種班級活動,該肯定的肯定,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該否定的否定,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教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群體氣氛。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教室的環境布置,利用黑板報、壁報、條幅、字畫等,在美化班級環境的同時,創造積極的輿論環境,發揮班級硬環境的作用,促進良好班級群體氣氛的形成。
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積極利用外部的影響,給班級群體氣氛帶來積極的影響,促進良好班級氣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