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彤
摘 要:《波西米亞人》中穆塞塔最具代表性的詠嘆調《漫步街上》,將穆塞塔風情萬種、對感情隨意且些許輕佻的感覺完美地呈現出來,這也體現出普契尼對于人物形象在音樂上的恰當的把握。文章用文獻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從作曲家創作特點以及歌劇創作背景、《波西米亞人》的劇情、穆塞塔的音樂形象、演唱分析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穆塞塔;音樂形象;《漫步街上》
一、普契尼創作特點以及歌劇創作背景
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之一賈科莫·普契尼(1858-1924年),善于在他的歌劇中描寫不同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不向惡勢力低頭的托斯卡、為愛等待多年卻遭到背叛的蝴蝶、身患重病不愿連累愛人的咪咪……每一位女性在音樂中的展現都是如此的細膩到位。出身于音樂世家的普契尼,幼年喪父,與母親以及姐姐相依為命,在他生活和求學的道路上母親和姐姐給予他不少幫助,這也是他創作歌劇中對女性形象如此執著的原因之一。普契尼是一位兼收并蓄的音樂家,在創作的形式和精神特點上他是一位浪漫主義作曲家,在前期宣敘風格上繼承著威爾第的一些特色,在后期題材的選擇上偏向現實題材,創作的歌劇被歸為真實主義,如《波西米亞人》。這與普契尼從小生活環境相關,更是出于對社會現狀以及音樂潮流的敏銳性(法國大革命的爆發為藝術家們帶來了自由和個人主義的理想。19世紀工業革命使得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對工人的壓榨以及對下層人們的迫害越來越嚴重,失望的人們將重心轉移到“內心世界”)。但這不是普契尼僅有的創作風格,面對異國題材的需要,普契尼采用當地曲風融入歌劇中創作出真實效果,如《圖蘭朵》《蝴蝶夫人》《西部女郎》。他對于人物創作簡練明了,利用音樂烘托戲劇氛圍,推動著劇中人物的愛、恨、勇敢、復仇等等。往往熟知普契尼歌劇故事套路(女主多數悲慘死去)的觀眾卻依舊被普契尼的作品深深吸引,關鍵在于普契尼知曉怎樣利用音樂有效營造和烘托歌劇中或不安或溫馨或懸疑或兇殺的場面。就這個層面而言,普契尼無疑是成功的天才。
二、《波西米亞人》的劇情
《波西米亞人》改編自法國作家亨利·穆杰的長篇小說《波西米亞人的生涯》。普契尼在早期創作時生活貧困不如意,他認為這部小說的內容就是他創作前期的真實寫照。有人說,“如果要認識正真的普契尼,就一定要看《波西米亞人》”。這部歌劇分為了四幕,故事內容講述了四個窮困的青年藝術家合租在巴黎拉丁區,但是他們依然每天歡聲笑語,滿不在乎生活中的艱辛與不易。其中以詩人魯道夫與繡花女咪咪的戀愛為故事的主要線索,講述了善良美麗的繡花女咪咪偶然遇到了詩人魯道夫,二人一見鐘情互訴衷腸。后來善良美麗且善解人意的咪咪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后為了不連累魯道夫黯然離開了。雖然故事結尾魯道夫依然和咪咪和好如初,但咪咪最終還是在魯道夫的懷里撒手人寰。
三、穆塞塔的音樂形象
在這部歌劇中共有兩個女性角色,即咪咪、穆塞塔。如果說咪咪是普契尼筆下溫柔恬靜、對愛情忠貞不二的女性典范,那么穆塞塔則是她的對立面。原本與畫家馬爾切洛相愛的歌女穆塞塔,因為按捺不住對富有生活的向往而與馬爾切洛分道揚鑣。在第二幕眾人去酒館時,穆塞塔挽著一位有錢的老頭在酒館與馬爾切洛相遇。依舊愛著馬爾切洛的穆塞塔為了刺激他,在酒館公然唱起了《漫步街上》,穆塞塔風情萬種地擺弄著自己妖嬈的身姿,稱自己走在街上眾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美貌駐足,悄悄地將自己從頭到腳的打量,從人們眼中流露的向往和期待中她知道自己無窮的魅力在吸引著男人們。所以穆塞塔心里十分歡快,并且對著馬爾切洛說往日的戀情你遺忘不掉,又不肯對我表達愛意,那你就自尋煩惱,終日悲傷吧!這帶有挑逗和刺激的措施成功地讓馬爾切洛重回穆塞塔身邊。
第三幕中馬爾切洛又一次發現穆塞塔在酒館中與人調情,于是二人大吵一架再次分手。與此同時,生病的咪咪與魯道夫在回憶著往昔美好的生活。在這里普契尼設計了一段妙不可言的四重唱:咪咪與魯道夫的歌唱旋律溫情而憂傷,穆塞塔與馬爾切洛的歌唱旋律短促尖銳而不和諧。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四人的音樂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由此我們也可看出普契尼擅長用細膩的音樂手法創作復雜多變的音樂形象,同時音樂線條相當嚴謹到位。
在第四幕,咪咪病入膏肓之際,穆塞塔和眾人紛紛拿出身上所有值錢的物件去換治病的藥物,并且穆塞塔還為咪咪帶來了能夠暖手的皮手籠。當她發現金錢也并不能使她有多么快樂和多么萬能時,又再一次主動和馬爾切洛和好。
普契尼筆下的穆塞塔其實是一個矛盾體,性格熱情奔放,耐不住貧窮喜愛追逐錢財,既享受眾人追捧的感覺,又忘不掉昔日情人。當然穆塞塔也有她人性的閃光點——在咪咪生病時她傾囊相助毫不扭捏。表面看起來妖嬈風塵甚至有些世俗的穆塞塔,從本質上其實是個內心藏著善良和陽光的人。在貧困的生活中,穆塞塔依舊保持著大大咧咧愛說愛笑的性格。其實從穆塞塔故意氣馬爾切洛想要和馬爾切洛重歸于好就能看出,穆塞塔還是向往美好的、真情實意的愛情勝過物質。所有的表面現象不過是生活環境所造就的,而非她本身的“面目”。
四、演唱分析
《漫步街上》是最能凸顯穆塞塔妖嬈美麗、喜愛萬眾矚目的感覺的詠嘆調,從這首詠嘆調中我們能感覺到穆塞塔對自己美貌的自信。為了刺激馬爾切洛重回自己身邊,穆塞塔極盡展現自己的魅力。所以在演繹這首作品時,要把自己當作穆塞塔,大展魅力,不要拘束,仿佛自己就是舞臺上最耀眼的女性。四小節的前奏中,第1小節連貫的三連音和第2小節跳動的跳音升a2與b形成了不穩定的旋律,反映出穆塞塔不安分的性格。開始演唱時節拍變為四三拍的圓舞曲風格,為展現出穆塞塔搖曳的身姿和隨時擺弄的風情。呈示部第一句,表情術語要求“優美的文雅的”,連貫的旋律線條,展現出穆塞塔浪漫抒情的一面。第17小節最高音b2演唱時應處于興奮狀態,這是穆塞塔在看到眾人都愛慕自己時,對自己的贊嘆。普契尼在譜寫穆塞塔詠嘆調時加入了很多裝飾音,為的是透露出穆塞塔輕佻和不可一世的驕傲態度,所以演唱時需要音符清晰且輕巧,聲音富有彈性不可僵硬。第18-19小節,“漂亮又浪漫的姑娘” 歌唱聲音中可帶些許滿足感的笑意,演唱時速度可稍微往前提一些,展現出穆塞塔愛夸耀又急切的樣子。
在展開段落里,兩句不斷模進的旋律中,1-3小節需要演唱得更為流動一些,其中(展開段落)第3小節“期望和那迷戀的光芒”需要速度方面聲音稍微抻一下體現穆塞塔享受萬眾矚目的神態。在第4小節后出現了還原D和G以及升E,于是調性由E大調轉為D大調,為歌曲的高潮做足了準備。展開部第9-16小節,穆塞塔感受到眾人投來艷羨的眼光時,得到滿足的穆塞塔開心極了,放聲高歌直抒胸臆。這一段聲音需要更加有張力,但必須保持聲音的圓潤,不能有尖銳聲音出現。第15-16小節節拍漸慢,聲音力度隨之減弱,是為了銜接再現部分的段落。
再現段落穆塞塔對情人馬爾切洛暗示往昔的美好時光,歌聲中要充滿柔情。在結尾(第14-15小節)琶音演唱,氣息隨著音高上升要越加下沉,聲音到達最高音b2時采用漸弱的演唱方式并適當延拍數,這需要腹部整個肌肉群控制音量的強弱。在演唱時要“上松下緊”,喉部、頸部放松不可隨著音高上升而抬頭,吸好氣息后腹部腰部肌肉群要收緊,對外要有一個對抗力才能自如地控制音量的強弱。
總之,《漫步街上》將穆塞塔奔放、浪漫又不安分以及對愛情期待的形象展現得淋漓極致。普契尼筆下的穆塞塔和咪咪是截然不同的兩位女性,穆塞塔熱情、活潑又不安現狀的性格使得穆塞塔成為這部歌劇的一大亮點。但是她本身不安分守己,喜歡到處調情撒下曖昧不明的種子,這是否也能說明她與馬爾切洛的感情并不會長遠呢?筆者認為演唱一首歌曲要充分地了解人物的個性和語言特點,以及作曲家創作這個人物在這部歌劇中的目的。演唱一首有情景的詠嘆調僅有完美的聲音是不夠的,適當的人物肢體表達會給作品加分,也能有效地快速地使歌唱者進入角色本身,這樣才能使觀眾無論從感官還是聽覺都相信歌唱者就是這個角色人物。
參考文獻:
[1]林海鵬.普契尼歌劇的音樂色調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7.
[2]周楓,朱小強.外國歌劇選曲集:女高音詠嘆調(上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3]錢仁康.歐洲音樂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王思然.淺析《漫步街上》[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