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摘 要:聲樂演唱不僅包括“演”,還涵蓋了“唱”的部分。在實際的聲樂演唱中,大部分演唱者不注重表演的部分,將歌唱技巧放在重要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聲樂演唱中的形體語言無法得到充分展示,進而影響了聲樂演唱的效果。因此,文章將主要探討聲樂演唱中形體語言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聲樂演唱;形體語言;聲樂作品
聲樂演唱中的“演”實際上是指演唱者運用各類形體語言在演唱的過程中添加表演的成分。形體語言涵蓋的范圍較廣,主要包括各類肢體語言,比如眼睛、手勢、腿部和頭部等,通過運用各類肢體語言來幫助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向觀眾傳達深刻的情感,從而提升聲樂演唱的效果。
一、形體語言對聲樂演唱的重要性
(一)增強音樂氛圍
在進行聲樂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不僅需要注重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運用形體語言為聲樂表演錦上添花,向觀眾傳遞出歌曲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創作者在創作聲樂作品的過程中往往蘊含著不同種類的情緒和感情,例如有些聲樂作品的基調深沉,蘊含著悲傷的情感,而有些聲樂作品的基調是歡快的,所體現出的情感也是愉悅的。無論何種基調的聲樂作品,都需要將形體語言融入聲樂表演中。例如,中央電視臺制作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中的一些聲樂作品,在表演的過程中完美地融合了形體語言。在演唱聲樂作品《人間樂》的時候,演唱者一邊動情地演唱,悲情地訴說著五代十國時期歌女的悲慘經歷和國破家亡的傷感,一邊用悲傷的眼神展現情感。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同的演唱者采用不同的站姿和動作,三位主要演唱者在高潮唱段分別走向自己的位置,拿起樂器擺出彩繪散樂浮雕的造型,從而和整體的舞臺場景相貼合。在這一聲樂演唱中,形體語言將整首歌曲所蘊含的悲情、無奈和歷史厚重感展現出來,增強了音樂氛圍,讓觀眾切實地感受到這首聲樂作品所體現出來的厚重的情感。
(二)塑造人物形象
形體語言有助于打造人物形象,讓其更加鮮活飽滿,充滿舞臺感染力。許多演唱者在進行聲樂作品表演的過程中只是注重演唱技巧,不會利用形體語言去幫助自己醞釀演唱時所需的情感。在這種背景下,演唱者所演唱出來的聲樂作品往往是缺乏情感張力的。正如一些演唱者在歌唱技巧方面爐火純青,但卻很難打動在場的觀眾,因為歌者和觀眾之間沒有建立起情感的通道,而這種情感通道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演唱效果。在進行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運用形體語言,不僅能夠讓歌者的演唱情緒和情感張力爆發出來,也能夠幫助建立起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通道,讓觀眾感受演唱者的魅力。例如,在搖滾這一音樂類型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眾多極具個人魅力的搖滾樂隊的主唱。這些搖滾樂隊的主唱很多都具有富有個人魅力的形體語言,而這些形體語言不僅成為了歌者的個人標記,也成為了眾多搖滾樂迷爭相模仿的對象。例如黑豹樂隊的前主唱竇唯在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時常帶著自己的手鼓,并在演唱的過程中搖動自己的手鼓。這一形體動作不僅讓竇唯的個人魅力散發出來,也展現出獨屬于黑豹樂隊的特色。對于搖滾這個音樂類型而言,眾多的歌者在進行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都會行為夸張且與觀眾有較多的肢體互動,因此這類形體語言能夠讓現場氣氛變得異常活躍,彰顯出屬于搖滾樂隊的張揚和瘋狂,有效傳達出屬于這一類型音樂的獨特魅力[1]。
(三)表現聲樂作品
不同種類的聲樂作品具有不同的風格,其表現方式也不完全統一,但毋庸置疑的是,任何類型的聲樂作品都需要形體語言的配合來幫助表現聲樂作品,表現的不僅是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基調,還有聲樂作品本身的類型特色。中國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的音樂多是輕松歡快、節奏分明的。維吾爾族的歌手在演唱民族歌曲的過程中往往會載歌載舞,身體隨著音樂節奏進行晃動,配合節奏來增強現場的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形體語言不僅為整個聲樂作品服務,還是一種民族特色的彰顯。中國有55個少數民族,每個擁有自己獨特聲樂作品的民族同時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因此這些少數民族的歌者在演唱民族歌曲的過程中往往會添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形體動作,幫助提升歌曲的民族特色。實際上,不僅僅中國的少數民族有這種現象,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少國家的聲樂作品也都在表演過程中添加了形體語言來幫助展現歌曲的地域特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場面。例如在聲樂作品《真愛路上》的表演過程中,男女演員利用歡快活潑的舞蹈來演唱這一歌曲,從而展現出青年男女在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火花。對于不同種類的聲樂作品而言,添加獨特的形體語言能夠使其特征凸顯出來,進而成為某種標志。
二、聲樂演唱中形體語言的運用策略
(一)運用手部語言
手部語言,顧名思義,就是運用手勢和手部動作有效傳遞出歌者的情感走向,并且將這種情感傳遞給觀眾。從另一方面來看,運用手部語言來輔助聲樂作品的演唱能夠幫助歌者更完整地展現內在情感,使其演唱過程中的情感張力更加明顯。例如《北京歡迎你》這首歌的演唱現場,眾多明星采用歡迎的手勢來表現這首歌所蘊含的情感,即北京用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在運用手部語言的過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手部形體的運用要恰當合理,不能讓觀眾感到浮夸。有些歌者在進行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手勢過于夸張,動作幅度較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觀眾的觀看效果,觀眾的注意力從對歌曲本身的關注轉移到了對手勢動作的關注上,不利于聲樂作品情感的傳遞[2]。
(二)運用面部語言
歌者在進行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歌者的面部,因此面部語言的合理運用能夠讓觀眾感受到聲樂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基調和細膩的感覺。面部語言主要是指面部五官的形體語言。對于面部語言而言,最重要的是眼神。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進行聲樂作品表演的過程中,不同的眼神所傳達出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例如屠洪剛在演唱《精忠報國》這一聲樂作品的時候,其眼神展現出的是堅毅和頑強,這種眼神較好地詮釋了大漠戈壁中埋骨他鄉、為國奮戰的戰士那種頑強不屈的愛國精神。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被歌者的眼神展現出來,正是這種堅定的眼神讓觀眾感受到了那些為國獻身的忠烈之士的頑強和悲壯,從而觸發情感的共鳴。有些歌者在進行聲樂作品表演的過程中常常會在情深處落淚,眼睛中的淚水也成為了感動觀眾的元素之一。除了運用眼神幫助歌者提升聲樂作品的感染力之外,在表現不同情感基調的聲樂作品的時候也需要注重面部語言的運用。換言之,在進行聲樂作品表演的過程中,歌者需要采用不同的面部微表情[3]。例如,在表現較為歡快的聲樂作品時,歌者需要面帶微笑,從而向觀眾傳遞愉快向上的情感,而在表現較為悲傷的聲樂作品時,歌者則需要表情嚴肅,以此來配合聲樂作品的情感。面部語言是聲樂作品演唱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因為歌者的面部是觀眾觀看演唱時的聚焦點,大部分情感的傳遞需要依托于歌者的面部語言。控制自己的面部語言并合理運用面部語言應當是每一位歌者的基本素養。
三、結語
聲樂演唱過程中形體語言的重要作用不能被忽略,歌者在進行相關聲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應當結合聲樂作品本身的情感基調選擇不同的手部語言和面部語言,更好地向觀眾傳達聲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內涵。因此要抓住聲樂教學這個源頭,無論何種類型的聲樂教學,教師都需要對舞臺實踐有足夠的重視,鼓勵學習者參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牛春雨.聲樂演唱中形體語言的運用研究[J].藝術評鑒,2018(7):47-48.
[2]姜麗.聲樂中的形體表演[J].北方音樂,2017(20):245.
[3]魏紫艷.淺析聲樂表演藝術中形體語言的運用[J].明日風尚,2019(19):136.
作者單位:
新鄉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