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紅
(河南省郟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科 郟縣4671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屬于婦科常見病,臨床表現為月經稀發、痤瘡、多毛、不孕,并伴有內臟脂肪沉積以及胰島素抵抗,對患者家庭和諧產生不良影響[1]。因此需采取積極有效治療方案。克羅米芬屬于臨床治療PCOS常用藥,利于排卵以及調節黃體功能,但單一運用無法滿足患者臨床需求,故需聯合其他藥物治療。本研究選取我院接收的104例PCOS不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二甲雙胍、克羅米芬聯合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PCOS不孕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分成單一組與聯合組,各52例。單一組年齡24~32歲,平均(28.06±1.95)歲;體質量43.4~89.4 kg,平均(66.43±10.96)kg;體質量指數18.8~35.1 kg/m2,平均(26.97±4.04)kg/m2;病程2~5年,平均(3.52±0.72)年;不孕年限1~3年,平均(2.05±0.47)年。聯合組年齡24~32歲,平均(27.94±1.96)歲;體質量43.1~88.7 kg,平均(65.98±11.34)kg;體質量指數19.2~34.7 kg/m2,平均(26.98±3.83)kg/m2;病程2~5年,平均(3.48±0.71)年;不孕年限1~3年,平均(1.97±0.45)年。兩組年齡、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病程、不孕年限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腹腔鏡、B超、內分泌檢查、臨床表現等確診為PCOS不孕;臨床資料完整;3個月內使用促排卵類、激素類以及影響胰島素代謝藥物;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腎肝功能嚴重異常者;合并其他原因所致不孕者;合并其他原因導致高雄性激素血癥或者導致排卵異常疾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于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口服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國藥準字H20094005),1片/d,連續服用21 d。單一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克羅米芬(國藥準字H22022100)治療,于月經周期第5天口服,50~100 mg/次,1次/d,持續用藥5 d,共使用3個月經周期。聯合組基于單一組加用二甲雙胍(注冊證號H20170333)治療,口服,500 mg/次,3次/d,餐中或者餐后用藥,持續用藥3個月經周期。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卵巢體積。(4)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受孕率。
1.5 療效評估標準 臨床痊愈為BBT雙相或者妊娠,B超檢查結果顯示排卵處于正常范圍,性激素水平處于正常范圍;顯效為BBT呈雙相且≥3個月,月經周期恢復正常;有效為3個月中有2個月BBT為不典型雙相或者1個月BBT為雙相,月經復潮且周期紊亂;無效為未滿足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為臨床痊愈、顯效以及有效占比之和。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一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子宮內膜厚度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單一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mm,±s)

表2 兩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mm,±s)
?
2.3 兩組卵巢體積比較 治療前兩組卵巢體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卵巢體積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單一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卵巢體積比較(cm3,±s)

表3 兩組卵巢體積比較(cm3,±s)
?
2.4 兩組受孕率比較 隨訪3個月,隨訪率100%。聯合組受孕44例,受孕率為84.62%(44/52);單一組受孕27例,受孕率為51.92%(27/52)。兩組受孕率比較,聯合組高于單一組(χ2=12.828,P<0.001)。
PCOS屬于常見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尚未闡述明確,發病過程涉及環境、神經、內分泌代謝、免疫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2]。目前認為其產生可能是因內分泌功能紊亂和下丘腦、垂體失調所致,于藥物或者精神作用下或是在某些疾病影響下,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于釋放激素期間失去周期性,致使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失調,繼而卵泡無法發育成熟和排卵,導致卵巢無定期排卵,抑制孕激素分泌,僅分泌雄激素與雌激素,最終誘發PCOS不孕,不僅對患者生殖功能產生影響,還可誘發相關代謝疾病,甚至影響遠期健康[3~4]。因此需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
PCOS不孕主要治療方案為改善胰島素抵抗,糾正高雄激素血癥,促進卵巢功能恢復,實現有效排卵,提高受孕率[5]。克羅米芬屬于臨床常用促排卵藥物,可通過對下丘腦雌激素受體的作用阻斷中樞神經對外周雌激素產生的調節反饋,促進外周雌激素釋放,增厚宮頸黏液,達到促排卵效果,但在促排卵過程中會降低妊娠率,尤其是胰島素抵抗患者,易出現排卵困難,故需聯合其他藥物治療[6]。本研究在克羅米芬基礎上加用二甲雙胍治療,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組,隨訪3個月受孕率高于單一組,治療后卵巢體積小于單一組,子宮內膜厚度大于單一組(P<0.05),說明二甲雙胍、克羅米芬聯合治療效果顯著,可提高受孕率,改善卵巢體積與子宮內膜厚度。二甲雙胍屬于雙胍類降糖藥,可改善糖代謝,減少體質量,抑制促黃體生成素和游離睪酮水平,糾正高雄激素血癥,從而降低雄激素,且能減少小腸內細胞葡萄糖吸收率,增強外周組織內胰島素受體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胰島素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調節胰島素抵抗。此外,二甲雙胍還可調節宮頸評分,改善排卵狀況與妊娠率[7]。綜上所述,PCOS不孕患者采用二甲雙胍、克羅米芬聯合治療效果確切,可改善卵巢體積與子宮內膜厚度,提高受孕率,臨床應用價值相對較高,可推廣。